山西忻州:積極謀劃“十二五”發展新的藍圖
2010-12-1 8: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忻州“十二五”振興的八大產業和建設的六大基地是:
八大產業:煤炭產業、電力產業、煤化工產業、材料生產加工產業、裝備制造產業、農牧產品加工產業、旅游文化服務產業和現代物流業產業
六大基地:建設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新型材料工業基地、建設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設裝備制造工業基地、建設綠色農牧產品加工業基地、建設全國著名的旅游文化服務業基地
連日來,忻州全市上下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7月29日全省領導干部大會、全省重點工作檢查觀摩忻州點評分析會議的部署和要求,認真總結“十一五”,積極謀劃“十二五”發展新藍圖。
市委書記董洪運說,我們“十二五”期間發展的初步思路和戰略定位是:瞄準轉型跨越,扭住五個發展,走出五條路子,打好五個攻堅戰,抓好“十二五”期間規劃的總投資6766億元以上的1254個項目,振興八大產業,建設六大基地,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兩倍,實現大跨越,把忻州建設成為富裕文明、開放和諧、充滿活力的新型工業旅游城市。
——建設綜合能源基地,主要依托煤炭、電力兩大產業。煤炭產業主要依托保德神華、河電配煤基地等特大型煤炭企業,以及保德王家嶺、寧武潞寧煤業等大型煤炭企業。初步規劃項目71個,投資595億元,到“十二五”末,煤炭產能達到1.14億噸,產量達到9000萬噸,增加值達到150億元;電力產業主要依托寧武、定襄等規劃的電廠和河曲、原平等地的現有電力企業,以新建、擴建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坑口電站為重點,大力開發主力電廠;以煤矸石、熱電聯產、水能、風能開發為重點,大力發展新型電力產業。初步規劃66個項目,投資923億元,到十二五”末,電力裝機總量突破1500萬千瓦,增加值120億元。
——建設新型材料工業基地,主要依托鋁、鎂、鐵、高嶺土等特色資源優勢的深度開發,積極推進材料生產向材料加工轉變,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初步規劃項目54個,投資671億元,到“十二五”末,實現增加值146億元以上。
——建設新型煤化工基地,主要依托山西禹王、僑友化工等重點企業,按照苯、醇、肥三條技術路徑進行深度開發。初步規劃項目24個,投資1566億元。到“十二五”末,煤化工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0億元以上。
——建設裝備制造工業基地,主要依托山西天寶風電法蘭、原平密封件、忻府區藍天環保鍋爐、忻州通機等重點企業,堅持高精密度、高科技含量、高智能化和微型化的發展方向,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初步規劃項目20個,投資120億元。到“十二五”末,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0億元。
——建設綠色農牧產品加工業基地,主要依托山西豐園食品、定襄紀元酒精、忻府區紅鑫淀粉等龍頭企業,大力實施“337”工程,按照特色產品規模化、規模開發綠色化、綠色產品系列化、系列產品品牌化的方向,開發一批具有中國地理標志的有機綠色認證農產品。初步規劃項目49個,投資390億元,到“十二五”末,農牧產品加工業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實現增加值40億元,農牧產品加工轉化量增加到85萬噸以上。
——建設全國著名的旅游文化服務業基地,主要依托旅游文化服務業和現代物流業兩大產業。旅游文化服務業,主要依托五臺山服務基地、蘆芽山風景名勝區、繁峙五福養生城、代縣歷史文化名城、秀容古城等35個重點項目的建設,把忻州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北方生態休閑養生避暑勝地、全國新興旅游熱點市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初步規劃項目38個,投資329億元,到“十二五”末,全市旅游文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30億元;現代物流產業,主要依托區位、資源和交通優勢,整合交通、通訊、信息資源,建設忻府、原平、五臺山、五寨、保德、繁峙6個較大的物流園區,構筑立足區域、面向周邊、輻射全國、進軍海外的大物流。初步規劃項目31個,投資127.3億元,到“十二五”末,現代物流產業實現增加值120億元。
圍繞八大產業和六大基地,在“十二五”期間,忻州將重點規劃建設10個較大的工業產業園區。抓好園區的土地、水、電及產業配套,為“十二五”重大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
到“十二五”末,力爭10個較大的工業產業園區增加值占到全市工業增加值總量的80%以上。
董洪運書記表示,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一要繼續解放思想。要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轉型跨越。要從傳統經驗辦法中解放出來,從資源依賴等舊的發展模式中解放出來,從縱向比較的線性思維中解放出來,從貧困落后難以趕超的悲觀情緒中解放出來,樹立和強化創新意識、大局意識、市場意識、憂患意識和爭先意識,謀實的、求新的、干大的,干成別人沒有干成的事,成就前人未成就的業績。二要大開放、大引進,上大項目、上好項目。主動走出去,積極融入太原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圈發展,引進項目、引進資金、引進人才、引進管理、引進機構、引進技術、引進先進理念,引進我們發展中缺乏的一切要素,借勢發展,以增量帶存量,構筑轉型跨越新優勢。三是要學習“右玉精神”,苦干實干。領導干部爭做“五個表率”和干部素能提升的“二十字”要求,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事業觀、人生觀,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切實做出經得起人民、實踐、歷史檢驗的業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