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東盟和南亞 開放的昆明活力四射
2010-12-1 8: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昆明瞄準目標,立志要從西南門戶躍向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橋頭堡”城市。
昆明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成立、成功舉辦首屆滇池泛亞股權投資高峰會、滇池泛亞商品博覽中心在昆成立、建設西南大通道……把地緣性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資源優勢轉變成為資本優勢、區位優勢轉升為發展優勢,昆明正在全面開創以大開放促大發展的新局面。
1—9月昆明與東盟的貿易大幅增長,貿易額達15.4億美元,同比增長49.4%。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讓我們相信,昆明成為一個引領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不再是夢想。
借自貿區東風爭當“橋頭堡”城市
今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正式啟動。一個由中國和東盟10國組成,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國民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的區域,從此步入零關稅時代。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我國的經濟全球化戰略相輔相成,它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讓中國更加深度參與國際事務并在貿易、投資及市場準入等方面與國際經濟全面接軌,讓中國企業“走出去”,獲得海外發展新空間,還有利于增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應對能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能促進中國全面、深入、快速發展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友好關系,有助于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建立國際新秩序。從國家安全角度分析,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于確保中國海上運輸通道的暢通和海洋空間的開拓。
建成后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規模超越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為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大自貿區”。據預測,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將增加106億美元,增幅為55.1%;東盟對中國的出口將增加130億美元,增幅為48%。
這股勢不可擋的區域一體化潮流,既顯示出我國沿邊開發戰略繼續深入實施,也意味著作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門戶的昆明,對外開放的空間將更加廣闊。
作為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前沿和門戶,昆明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優勢。同時又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圈、“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既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的理想終端,又是國內各個城市向東南亞、南亞拓展市場的理想起點。
昆明還具有極高的發展首位度、產業支撐度、經濟集中度和社會聚集度。昆明是全省的加工制造、技術研發、高端產業和總部經濟的重要基地,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
昆明的進出口交易會已成功舉辦了18屆,南亞國家商品展也正式落戶昆明,在時機成熟時,它還會升級為中國南亞博覽會。
另外,昆明是旅游熱點城市,民俗文化資源相當豐富,對省內外以及東南亞、南亞國家產生了很大吸引力。
“三十年沿海,三十年沿邊。”昆明迎來了歷史機遇,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仇和提出,昆明將借著自貿區的“東風”,搭好平臺走出去,爭當面向東盟和南亞開放的“橋頭堡”城市,把昆明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聯系西亞、南歐和非洲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
開放的昆明活力四射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善于把握機遇的人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今年7月27日,云南開啟面向東南亞、南亞的資金大通道云南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昆明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也同步成立揭牌。昆明建成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是適應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開發的應勢之舉,是提升云南在我國對外開放全局中戰略地位的順時之舉,也是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大都市的創新之策。它標志著云南金融發展迎來新的里程碑,跨境金融合作邁出歷史性一步。
啟動儀式后,一批中外銀行簽訂人民幣代理結算意向協議,部分企業與銀行簽訂使用人民幣結算業務意向性協議。
9月17日,第一屆中國—東盟行業合作昆明會議召開,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部分行業協會、商會及企業等共同探討了市場開放后行業的對接和分工,并達成合作意向。會議通過了《中國—東盟行業合作昆明會議主席聲明》。
11月6日,由滇池泛亞合作組委會、昆明市人民政府、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主辦,昆明市人民政府金融辦公室、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昆明泛亞分院聯合承辦的“2010首屆滇池泛亞股權投資高峰會”在昆明舉行。峰會以“昆明泛亞金融中心建設及金融創新”為主題,邀請了50多位政策制定者、經濟學家、投資家,共同探討泛亞金融服務中心建設與金融創新之路。論壇聚焦“昆明泛亞金融中心建設”、“科技金融”、“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政府引導基金”、 “私募股權投資”等話題。
峰會同期舉行的“滇池泛亞風險資本—項目對接會”,為昆明市快速成長和有融資、改制上市、并購重組等需求的企業與國際私募股權資本搭建投融資對接平臺;“2010首屆滇池泛亞股權投資高峰會”,眾多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以及政府官員等相關人士集聚一堂,圍繞“昆明泛亞金融中心建設及金融創新”展開探討。
昆明還成立了滇池泛亞合作戰略研究院。研究院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昆明與周邊國家跨境貿易、跨境投資、跨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跨境人民幣結算與其他金融合作,有關文化、旅游和民族交流等方面研究,深化對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加強泛亞鐵路與三條歐亞大陸橋所形成的經濟貿易物流區、戰略大通道與通關便利化戰略等研究;中國昆明滇池泛亞商品博覽中心落戶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加快把昆明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化門戶,打造區域性國際商貿物流中心。
西南大通道建設是昆明通向國際化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鐵路方面,貴昆、成昆、南昆、內昆等“八入省”鐵路和正在推進改造建設的中越、中緬以及中國經緬甸至南亞的“四出境”鐵路都交匯在昆明。公路方面,云南通往東南亞的所有公路干線都以昆明為起點,以昆明為中心的“七入省”、“四出境”高等級公路網已基本建成,直接連接國內省市區和周邊國家。昆明承擔了全省70%左右的客貨運輸集散量。水路方面,中老緬泰瀾滄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運行已進入了第9年。航空方面,昆明即將在2011年建成昆明新機場,這將是繼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后國內第四大機場。通訊方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門戶網站”已建立。這意味著將在昆明打造一個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中國與東盟的應用型電子商務平臺,昆明連接中國和東盟的通道地位和門戶作用,必將進一步加強。而中緬、中老光纜傳輸系統的完工和中國電信昆明區域國際局的正式開動,也為昆明建設面向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信息中心打好了基礎。
“十二五”全面打開對外通道
今天的昆明,“包容”成為最突出的性格。
“十二五”規劃中,昆明要打開對外通道,推動昆明至河內、曼谷、仰光、加爾各答四條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提升昆明的集散功能。同時主動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和孟中印緬區域合作,爭創引領“10+1”區域合作示范城市,爭取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GMS經濟走廊論壇等國際性經貿活動。
加快國際大通道建設。推進區域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形成1小時環昆經濟圈,增強滇中經濟區在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帶動、輻射和示范作用,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各類生產要素區域自由流動。配合國家和省,促進區域性交通樞紐、物流節點建設,形成以航空為先導,以鐵路、高等級公路為骨架的溝通內地、連接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交通運輸大通道。
引導各類銀行參與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在呈貢新區和東盟國家主要城市設立跨國中心結算銀行,搭建覆蓋東盟的人民幣結算網絡服務體系。建立高效、便捷的銀行支付網絡,推動電子支付工具的延伸和運用。完善與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相適應的口岸、稅務、外貿、物流和外事等管理體系。(昆明日報 記者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