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我國鐵路發展亮點多
2010-1-17 0: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王若懿
近日,全國鐵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2009年我國鐵路發展呈現諸多亮點,尤其在技術創新、鐵路建設步伐等方面較往年有著質的飛躍。此次會議上,鐵道部部長劉志軍還部署了2010年重點任務,將保障安全運輸、繼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等九大工作列為2010年的重點。
營業里程世界第二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鐵路運營狀況受到嚴峻挑戰。一年來,鐵路部門迅速采取行動,在鐵路建設、技術創新等方面成績顯著。尤其是鐵路建設大規模推進,不但為緩解我國鐵路運輸壓力打下扎實的基礎,鐵路營業里程更是躍居世界第二。
記者了解到:2009年,全國鐵路共完成新線鋪軌5461公里、復線鋪軌4063公里;投產新線5557公里,其中客運專線2319公里;投產復線4129公里、電氣化鐵路8448公里。截至2009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8.6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位。
鐵道部有關人士表示,2009年是我國鐵路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投產最多的一年。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000億元,比上一年增加2650億元,增長79%,超過“九五”和“十五”鐵路建設投資總和,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全年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達200多項,批復立項75項,批復可研150項。一大批重點工程開工建設,全年新開工項目123項。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建新線規模達到3.3萬公里,投資規模達到2.1萬億元。上海-杭州、南京-杭州、杭州-寧波、南京-安慶、西安-寶雞等客運專線,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等區際干線,以及貴陽市域快速鐵路網,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等相繼開工建設。并且,在建工程項目進展順利,京滬高速鐵路累計完成投資1224億元,為總投資的56.2%,哈爾濱-大連、上海-南京客運專線線下工程基本完成;北京-石家莊、石家莊-武漢、天津-秦皇島、廣州-深圳(香港)、上海-杭州等客運專線和上海-武漢-成都、太原-中衛(銀川)、蘭州-重慶、貴陽-廣州、南寧-廣州等區際大通道項目加快推進。“2009年,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比如,寧波-臺州-溫州、溫州-福州、福州-廈門等客運專線相繼建成通車,特別是世界上里程最長、時速350公里的武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成為中國高速鐵路的又一里程碑。”鐵道部有關人士用亮點多來形容2009年鐵路建設情況。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隨著2010年建設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我國鐵路建設將不斷涌現亮點。
高鐵技術領先全球
在一條條高速鐵路的不斷投入建設及運行的形勢下,我國高鐵技術逐漸領先世界。2009年是高鐵建設深化技術創新的關鍵年,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高速動車組列車等重大技術水平領先世界。“機車車輛方面,國產時速35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列車實現批量生產,在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速鐵路表現出優良的運行品質。由此可見,我國鐵路技術非常過硬。”有關專家表示。記者了解到,2009年,鐵路技術部門深化高速動車組關鍵技術研究,確定了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系統設計方案,并開始生產。大功率機車關鍵技術創新取得重大進展,6軸7200千瓦、6軸9600千瓦大功率電力機車和6000馬力大功率內燃機車投入批量生產。70噸級新型貨車也大量交付使用,貨車升級換代加快推進。
京津城際鐵路技術創新成果成為鐵路工程建設方面的重要參照。2009年,鐵路建設單位充分利用京津城際鐵路技術創新成果,依托京滬高速鐵路、武廣高速鐵路等重大工程,在線路基礎、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列車控制、調度指揮、旅客服務等方面重點技術攻關,令我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成功突破了宜萬鐵路世界級風險巖熔隧道的修建難題,令我國鐵路技術又向前邁了一步。
此外,在通信信號和信息化方面,鐵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R)覆蓋范圍在2009年得到進一步擴大。鐵道部有關人士透露,基于GSM-R通信平臺的高速列車運行控制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TCS-3級列控系統技術標準體系和技術平臺,成功運用于武廣高速鐵路。此外,新一代調度集中系統(CTC)應用范圍不斷增加,貨運安全檢測監控系統建設加快推進,客票發售預訂系統和貨票信息系統實現優化升級。
客貨運量再創新高
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我國鐵路的客貨運量在2009年依然創歷史新高,旅客發送量完成15.25億人,貨物發送量完成33.20億噸。
2009年,我國鐵路統籌新增和既有運力資源,先后3次調整列車運行圖,優化列車開行方案,增加了動車組的開行數量。2009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5.25億人,同比增加6321萬人,增長4.3%。
貨物運輸曾在2008年底因金融危機影響出現壓力,2009年初表現亦不樂觀。在這一形勢下,鐵路部門積極調整運輸方案,成功轉危為機。據了解,鐵路部門加強了大秦、侯月線和東北、西北、西南區域運輸組織,通過增配和諧型大功率機車、優化調整車流徑路、提高分界口能力等措施,有效提升區域間運輸能力,特別是入川能力。推進戰略裝車點建設和路企直通運輸,深化大客戶戰略,加大夜卸車比重,運輸效率進一步提高。認真落實重點運輸保障機制,全力保證煤炭、石油、糧食、災后重建等重點物資運輸。2009年,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3.20億噸,同比增加6113萬噸,增長1.9%;總換算周轉量33118.06億噸公里,同比增加233.17億噸公里,增長0.7%。
在努力增加客貨運量的同時,鐵路部門采取超常措施狠抓節約開支工作,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制度,果斷封存部分機車貨車,大力降低能耗,優化修程修制,改革用工方式,節約物資采購成本,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集約經營成果顯著,取得了好于預期的經營結果,實現盈虧平衡目標。
體制改革步子加大
鐵路融資的話題近年來不斷被提及,尤其是隨著鐵路建設進程的加快,建設資金缺口的問題進一步加速了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步伐。記者從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得知,2009年,我國鐵路合資建路規模進一步擴大,新組建合資鐵路公司43家,目前全路合資鐵路公司累計達到145家,投資規模3萬億元。我國鐵路創新融資方式,建設債券發行規模不斷擴大,股改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
早在2005年,鐵道部便確定了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總體思路。2005年7月,鐵道部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的實施意見》,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客貨運輸、運輸裝備制造與多元經營四大領域,鼓勵國內非公資本進入,并明確承諾,從研究探索合資鐵路經營機制和經營政策、積極擴大合資建路規模等七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為非公資本進入鐵路提供有利的政策法規支持和保障。
2006年6月,鐵道部又推出《“十一五”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方案》,明確提出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2009年,隨著鐵路建設速度的加快,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到鐵路建設領域。雖然國家4萬億投資中的相當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鐵路建設中,但仍不能完全滿足鐵路建設需要。因此,這對社會資本的渴求度逐步加大,從而推動了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
據悉,2010年鐵路將繼續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落實部省合作協議,發揮地方黨委政府建設鐵路的積極性,擴大合資建路規模。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鐵路建設,支持保險、信托等機構和民間資本對鐵路建設的投資,構建多元投資主體共同建設鐵路的格局。進一步規范大秦、廣深、鐵龍等鐵路上市公司管理,充分發揮融資平臺作用,加快已經成熟的股改項目上市的準備工作,擇機上市融資。擴大鐵路建設債券和各類票據發行規模,拓展其他直接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成本,實現鐵路低成本擴張。
國際合作項目增多
如今,我國鐵路技術水平備受國際認可,由此,我國鐵路“走出去”的步伐逐漸加大。這是我國鐵路在2009年中的又一大亮點。
鐵道部有關人士介紹,我國鐵路建設取得的成就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一些國家開始謀求與我國的合作。2009年6月份,在上海成功舉辦的第九屆國際重載運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進一步擴大了我國鐵路的國際影響。10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要和代表團參觀考察京津城際鐵路,對我國高速鐵路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不少國家表達了與我合作的意愿。目前,已有合作項目正在推進:沙特麥加朝覲輕軌鐵路項目進展順利,委內瑞拉中西部鐵路項目開工建設,與美國、俄羅斯、沙特和巴西等高速鐵路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據介紹,當前,我國鐵路“走出去”邁出重大步伐,形成了全方位對外交流合作的良好態勢。鐵道部已經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緬、中吉烏、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項目協調組,組織國內有關企業開拓境外鐵路工程承包和裝備出口市場。沙特麥加朝覲輕軌鐵路項目進展順利,委內瑞拉中西部鐵路項目開工建設,與美國、俄羅斯、沙特和巴西等高速鐵路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廣泛參與雙邊、多邊及區域鐵路合作,積極推進泛亞鐵路建設,大力發展鐵路口岸運輸。
2010年,我國鐵路在不斷發展“走出去”的新局面中,將堅持以鐵道部為主導、以鐵路關聯企業聯盟為主體、以先進技術為依托,注重發揮中國鐵路產業集成優勢,推出中國鐵路的技術和標準體系,打造中國鐵路品牌,以中國鐵路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實力,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力爭取得一批國際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