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視點:海滄保稅港區將給海西帶來什么?

2010-1-15 22: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在廈門設立海滄保稅港區。獲批建設之初,廈門物流業的業內人士曾對保稅港區帶來的積極變化給予厚望。如今,這里將是我國目前對外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海滄保稅港區規劃面積9.5092平方公里,內部劃分為保稅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現代港區等三個區域。按照海關“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入港退稅”的監管原則,在這一封閉區域內,可開展集裝箱港口運輸裝卸、貨物的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業務,以及與國際航運配套的金融、保險、代理、理賠、檢測等服務業務,同時還可享受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等稅收和外匯管理多項優惠措施。這意味著海滄保稅港區離國際自由港只有一步之遙。 
    與已有的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相比,保稅港區兼有港和區的雙重特性,它將口岸、物流和加工貿易的三大功能集于一身,是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以及港口碼頭通關等相關政策功能的疊加,優勢更加突出。 
    目前,緊鄰港區的出口加工區已有柯達公司、百得工業公司等41家科技先進型、資源節約型企業入駐,初步形成電子信息、精密機械、醫療器械、新型材料四大支柱產業,2009年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額達6.43億美元,進出口貨物5.46萬噸。 
    眼下,美資企業百得公司決定關閉墨西哥工廠,打算用好用足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把全部生產線分兩期搬遷到出口加工區,每年可新增產值5000萬美元。公司負責人透露,他們正在考慮改變產品的出貨模式。原來他們的產品只能單一出口到北美,保稅港區封關運作后,產品可以直接從廈門出口到全球的任何地方了。 
    在經濟尚未回暖的2009年上半年,廈門出口加工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就完成了全年任務的90%。管委會副主任王玉龍認為,海滄保稅港區的建成,將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進駐這里,特別是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企業,在這里他們將如魚得水。 
    最優政策助推海西“快跑” 
    隨著廈門海滄保稅港區的封關運作,有助于將廈門港打造成為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重要的國際航運樞紐港,全力提升廈門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開放層次和國際競爭力,有力助推海峽西岸經濟區大通道建設,對實現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將在10年至15年內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一個規模產業群、港口群、城市群,服務于祖國統一大業的目標產生積極影響。 
    廈門港口管理局局長王勇軍認為,保稅港區具有九大功能,僅以國際轉口貿易而言,它對廈門港就意義深遠。目前廈門港的集裝箱國際轉口的比例只有0.8%左右。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自由港,韓國釜山港的比重是44%,新加坡則高達80%。如果海滄保稅港區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大力開拓國際轉口貿易,吸引跨國企業來此開展國際采購和國際配送,那么,廈門港離打造國際樞紐港的愿望就更近了一步。 
    現在,海滄港的硬件建設已經使其“胃口大開”——港區有25條國際遠洋航線,到達世界各地主要港口,現有及規劃、在建的深水泊位21個,可停靠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設計年吞吐能力1億噸,其中年集裝箱吞吐能力達1000萬標箱。 
    當今,世界港口已經脫離了純粹的“運輸中心”,正由以運輸樞紐及工業發展基地為特征的第二代港口,向以現代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區域經濟發展重要基地為特征的第三代港口轉變。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正順應了這一轉變,可把周邊乃至臺灣中小港口的貨源吸引到廈門進行國際航運中轉、配送,從而有助于將廈門港打造成為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重要的國際航運樞紐港。 
    國務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意見》明確了海西作為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的戰略定位,并提出了“依托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建設連接海峽兩岸的現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海滄保稅港區作為目前海西唯一的保稅港區,理應發揮其獨特優勢,更好服務于海西建設。 
    海滄保稅港區位于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閩南金三角地區,背靠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廣袤腹地,與臺灣島隔海相望,地理上的先天優勢,將使其成為深化兩岸經貿交流的橋頭堡。廈門港距高雄港僅165海里,貨運直航不到10小時。以保稅港區對接高雄港,臺灣的輕工產品、化工產品等就可以在保稅港區聚集后向內陸集散,大大便利兩岸經貿交流合作。 
    同時,保稅港區依托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輻射江西、湖南等多個內陸省份,外向型經濟規模相當龐大。據海關統計,2009年僅閩南的廈、漳、泉三地就實現進出口近1226億美元,進出口總量超過5000萬噸。廈門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徐祥清認為,海滄保稅港區除了將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商流,極大提升海西開放軟環境、通關硬實力外,還可通過保稅港區,把一些政策輻射到周邊地區,帶動周邊發展,從而形成擴散效應。(記者 鄭璜 林世雄 通訊員 許丹 王立國 劉頻 鄭偉明 攝 )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