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藍色經濟揚帆起航:風生水起的臨港產業
2010-11-4 20: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港口建設的快速發展,煙臺市按照“港區聯動、區港一體”的思路,推進臨港產業優化升級,重點突破6大千億元高端產業集群,以汽車、電子、工程機械、能源、造船等為主的臨港產業帶初步形成,極大地增強了煙臺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
日前,由蓬萊巨濤海洋重工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全球首個全鋼結構模塊項目--澳大利亞中信泰富礦業管理有限公司全鋼海水淡化工程整體模塊項目首期完工并分批裝船出海。這一項目對豐富我市海洋重工業產品、調整優化臨港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蓬萊巨濤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海:“這個船出貨的是反滲透裝置的處理車間,我們采用的是國際上先進的技術,有效減少了裝船時間。”
像蓬萊巨濤一樣,我市大宇造船、京魯造船等一大批船舶及海洋機械制造企業依靠轉方式、調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推動企業蓬勃發展,成為我市臨港產業風生水起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市借助港口建設的東風,堅持大規模與高端化統一、大引進與大促進并舉,重點突破石油化工、海洋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力、臨港電子工業等6大千億元高端產業集群。煙臺市港航局副局長吳東有:“石化產業集群,主要以萬華、安邦為重點,推進12平方公里的煙臺化學工業園區建設;第二個就是冶金,南山高檔鋁合金,東方不銹鋼等等一些骨干企業;第三個就是汽車,現在我們是60萬輛,盡快邁到1000萬輛;第四個就是船舶產業集群,煙臺有大型的三個骨干,大宇造船、來福士造船還有蓬萊的京魯;第五個就是打造千億元的電力產業集群,現在我們能看到核電、火電、風電都有了;第六個就是電子信息產業,主要是富士康、浪潮、LG、東方電子這一批骨干企業。做大做強臨港產業區,帶動全市經濟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通過對骨干企業的支持、扶持,加上對園區的配套建設,爭取在十二五末,規模達到1.2萬億!
物流是臨港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市著力建設礦石、原油和液體化工、煤炭、客滾運輸、糧油木材、集裝箱等六大航運體系,與之相對應的物流園區也正在形成。吳東有:“第一就是保稅港區為中心的物流園區,第二以西港區、液體化工或萊州的液體化工為中心的液體化工物流園區,再一個以龍口和蓬萊的糧食就是木材物流園區,再就是以龍口的配煤中心物流園區,這四大物流園區已經成形了,目前正在發展!
如今,在煙臺北部海岸線上,已經聚集起上海通用東岳汽車、鴻富泰電子、斗山工程機械、浪潮樂金、渤海造船、中國化工安邦石化項目等一大批投資過億、甚至過百億元的臨港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了汽車、電子、工程機械、能源、造船等為主的臨港產業群,極大地增強了煙臺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預計到2015年,我市將基本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生產力布局合理、科技支撐有力、生態環境優良,工業區、港區、城區、物流園區互動發展的臨港產業帶,臨港產業收入達到9500億元,為促進港口群崛起提供有力保障,成為全市乃至山東半島新的經濟增長極。(欒坤 丁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