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大動脈”的新涅槃
2010-11-4 1: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建設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并推動這一戰略構想上升為國家戰略,是當前全省上下齊心協力在做的一件大事。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充分發揮、并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進一步擴大自身優勢,無疑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交通運輸行業即是如此。11月1日,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陽至新鄉段改建工程順利建成,其價值,不僅在于使鄭州至豫冀界的通行能力增長了幾倍,更在于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我省的交通、區位優勢,為建設中原經濟區提供了新的強有力支持。
沿著我國交通“大動脈”之一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從鄭州一路北上,直達省界,這條曾行駛過無數南來北往車輛的要道,從11月1日起,再不是以往的舊模樣:
隔窗前望,視野開闊滿眼有新意;行駛其上,雙向八車道通暢舒適。
這就是建成后的安新改建工程。在兩年六個月奮戰的日子里,河南高速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讓這條“大動脈”經歷了一次新的涅槃,向著“綠、潔、暢、美、安”的現代高速華麗轉身。
質量確保一流
作為我國南北公路“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我省豫北地區乃至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城市間的交通樞紐,京港澳高速安新段改建工程從立項之初,就被列為我省“十一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
這條路也的確需要“升級”:全長113.173公里的安新段“老路”于1997年11月建成后,經過十多年的使用,已難以滿足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改建勢在必行。
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省委、省政府果斷拍板;省交通運輸廳迅速落實,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馬上抽調精干力量,成立項目部,并于2008年4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我省最早開工的高速公路改建項目之一,投資34.575億元的安新段改建工程,從一開始就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如何確保質量一流,為全省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創造經驗、樹立標桿,河南高速人可謂動足了腦筋,下足了工夫。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項目部首先把好源頭關,對全部原材料、半成品、工器具等進行認真調查,選取最好的產品并實行準入制度。他們通過三方合同、監理工程師進駐料場、設置樣本瓶、財務控制、實行動態管理等具體措施,杜絕了不合格材料進入現場。
建設者還根據工程實際,從細節入手,制定了《首件工程認可制度》、《主要原材料及模板市場準入制度》、《樣板工程現場觀摩會制度》、《第四方檢測制度》等一系列精細化的施工工法、標準和創新措施,使工程質量得到了充分保障。這一創新的做法,受到省交通運輸廳和業界的普遍贊譽。
橋梁墻式護欄施工,他們采用清水混凝土標準;為避免填方路基差異沉降引發路面變形破壞,他們改進路基搭接處的碾壓工藝,采用25KJ三角形雙輪沖擊壓路機;加強質量檢測,他們使用落錘式彎沉儀、探地雷達等無破損檢測新設備、新工藝。建設者們還制定、實施了蓋梁、空心板絞縫、砼墻式護欄、涵洞、空心板等一系列相應的控制標準和措施。
確保質量一流的理念和一系列的精細化施工標準和科技創新措施,成功使安新段改建質量受到了從上到下的一致贊譽。
保通創造奇跡
邊通車,邊施工,是安新段改建工程最大的特點,也是最難之處。兩年半的時間與事實充分證明,建設者們成功攻克了這一難題,創造了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中保通的奇跡。
在我國高速公路改建的記錄中,安新段改建工程是第一條實行“邊通車、邊施工”,車輛不分流的長距離高速公路改建項目。
1997年建成通車的安新段“老路”,設計車流量是日均25000輛,但到了2007年年底時,車流量已過3萬,重要節假日甚至更多。于如此大的車流量中要做到施工、通行兩不誤,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運輸廳領導關于在改建期間“保證雙向四車道通行、車輛不分流”的重要指示精神,項目部和施工單位在沒有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大膽探索,創新理念與方法,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
他們明確提出要“施工服從于保通、保通服務于施工”,創造性地建立了由業主、監理、施工單位、路政部門和高速交警共同組成的“五聯動”保通工作機制,實行24小時保通值班制度,把保通工作納入各單位的責任目標考核管理,確保施工安全和道路通行安全。
項目部與部門負責人、保通負責人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加強對施工人員安全保通培訓、開展保通演練,變“要我保通”為“我要保通”,在全線營造了“人人講保通、時時講保通、處處講保通”的良好氛圍。
在具體工作中,他們隨時根據道路情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在內移的波形護欄上粘貼鉆石級反光貼,在通行區路面增設大、小型車輛分道限速行駛標記,在全線20多座大型橋梁前方設置臨時停車島及臨時停車標志,增設保通人員等舉措,同時加大檢查、獎罰力度,確保保通不走過場,見到實效。
兩年半的時間轉眼過去,安新段全線暢通無阻。省交通運輸廳領導稱其“為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創造了新的經驗,為今后全省高速公路改建施工提供了學習的樣板”;在交通部組織的高速公路質量安全大檢查中,更受到了督察組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創優樹立標桿
為加快實現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的歷史性轉變,省交通運輸廳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提出了“創優”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掀起了爭先創優的熱潮。
瞄準“國家優質工程銀獎”的奮斗目標,根據高發公司編制的《創優工作大綱》,安新段改建項目成立了創優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創優工作實施方案,并以創新為突破口,在設計理念上適度超前,以技術革新為重要手段先后對新老路基搭接、路面拼接、防排水、互通式立交等20多項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同時,落實執行《重大技術方案咨詢及研討會制度》、《首件工程認可制度》、《通道、涵洞臺背回填創優工作措施》、《空心板預制創優工作措施》、《小型預制構件創優工作措施》等,在材料選用、工藝工法、技術標準等關鍵環節上嚴格控制、精細管理。
老路面、老橋涵改造是改建的重點與難點。他們充分考慮不同段落老路面路況、分車道設計、標高調整等因素,提出了“抽屜式”的細化方案,共計20余種子方案;
橋梁高程頂升是改建項目中老橋處置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保持各板梁頂升過程的同步性是高程頂升的關鍵點。為此,他們采用了目前最為先進的液壓同步頂升設備,高質高效地完成了橋梁高程頂升工作;
對于不中斷交通條件下的新老橋間濕接縫的處理,他們經過多次論證與試驗,采用了既不影響交通又能保證工程質量的速凝快硬混凝土材料進行處理。
項目部還與長沙、西安、江蘇省交通科研院校等有關科研單位開展技術研討培訓,并先后多次派人到兄弟單位參觀學習,進一步完善創優措施,提高創優水平。
一件小事足以表明安新段在改建中的創優水平:2009年9月19日至24日,交通運輸部質監總站站長李彥武率領督察組檢查安新段改建工程時,對其混凝土預制構件稱贊不已:“這些混凝土預制構件如一塊塊羊脂玉,堪稱精品!”
和諧展示新姿
以人為本,傾心打造民生工程,是河南高發公司對項目建設的基本要求。
兩年半的時間里,安新段改建項目不論是設計還是施工,都最大程度地結合沿線城市發展規劃,考慮沿線百姓生產、生活需要和車輛通行需要,努力實現道路與自然生態、與人民生活的和諧共生。
為節能環保,建設者們充分利用沿線豐富的砂礫石、卵石土、鋼渣等作為路基填筑材料,節約臨時耕地1萬余畝。施工期間,他們還對安新路老路狀況進行跟蹤觀測、調查分析,針對不同的病害情況及現狀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并最大限度地將銑刨的廢料重新用于老路和部分新加寬的路基、路面。
為解決通道積水,建設者們把下穿道路設置成反坡,不讓被交道路的水流入通道內;在通道口設積水滲井,使通道內的少量積水滲入地下,還在洞口設置防水雨棚。為防止水淹老百姓莊稼,他們在邊溝外設置增高型擋水埝,加大邊溝斷面,并在邊溝內根據縱坡變化分段設置隔墻,加大邊溝的蓄水能力。
他們加強對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大對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了全線不發生任何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和工程款問題而引起的上訪案件。
改建過程中,建設者們嚴格實行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一票否決”,嚴厲懲治各種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的作業行為,成功實現了安全施工“零”事故,安全通行“零”事故。
又是一年秋風起,天高云淡凱歌傳。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運輸廳的親切關懷下,在沿線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線上萬名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安新段改建項目終于實現并提前六個月完成通車目標。
如今的安新段由雙向四車道改建為雙向八車道,運行能力大大提高,行車舒適度大大增強,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改善。它的建成,不僅將大大推動沿線乃至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對實現河南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的歷史性轉變,對建設中原經濟區,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都將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