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產業聯盟要做“帶頭大哥”
2010-1-14 19: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0年將延續后金融時代的危機,物流行業該如何審視未來的發展?對于這一問題,筆者在總結2009年多個項目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技術、新需求、新商業模式的變化,展望今年物流行業信息化發展趨勢。
三個角度看未來發展
從物流企業角度看: 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歷經1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相對成熟。未來物流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如下: 發展以需求對象為主題的專業物流管理信息平臺; 基于“物聯網”新時代的來臨,建立可視化的監控物流管理系統; 逐步推進跨平臺的數據交互。
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平臺的重點在兩個方面,分別是以采購為主體的供應物流和以分銷為主體的成品分銷物流。部分企業物流已經建立了自身的WMS、TMS、進銷存等平臺,或者將服務分包給具有以上平臺功能的服務商。但是在可用數據采集的實時性、準確性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漏洞,協同能力較弱。特別是在不同經營體制下的企業,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從企業物流信息化的角度看,將建設如下平臺: 以集中采購管理為主體的采購物流信息平臺; 以企業內部供應鏈計劃管理的信息化平臺; 跨企業的供應鏈可視化協同平臺; 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數據信息識別與信息平臺。
從軟件廠商角度看,有如下發展趨勢:
平臺化。公共平臺是在當今物流園區規劃建設之后的又一需求,2009年的物流行業振興規劃帶動了大批園區的發展。
產業化。以產業為核心的軟件平臺逐步樹立了產業物流信息化的標準,帶動的產業如: 汽車行業、通信行業、快銷品行業、醫藥行業、煙草行業等。
集成化。集成化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基于新技術運用的平臺化(云計算的興起、SOA成熟等); 基于使用功能數據交互的集成,也就是延伸到供應鏈的前端、后端等; 基于與“物聯網”的集成。
可視化。從產品角度來看,展現物流供應鏈整個過程的節點可視化成為了客戶新的管理需求。
行業聯盟需帶頭
行業聯盟、行業協會的工作更多的在于行業間的技術交流、研討和引導方向等。近年來,行業聯盟、協會陸續舉辦了不同形式的技術交流活動,希望搭建平臺,讓政府、企業(需求方、服務方)、行業機構等通過不同形式的交流,促進行業的新發展。于此同時,行業聯合和協會積極組織關于物流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這也是行業聯盟、協會的困惑之一。未來物流的發展應該是“以企業帶動產業、以產業帶動區域、以區域帶動行業”。行業機構究竟該如何引導呢?通過全方面的分析,個人給出建議如下:
1. 推進市場拉動物流信息化需求。從行業角度引導企業,從需求角度向第三方物流提出信息化的要求,同時兌現和分享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共贏價值。
對象: 傳統物流成本(倉儲、運輸成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物流企業。
目標: 實現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要求,物流信息數據管理實現信息化、平臺化。
2. 推動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以市場的需求導向為主,行業機構、專業咨詢公司的價值引導為輔,不斷地從信息化角度挖掘第三方物流的新型增值服務,同時從投資回報率考慮,建設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化。
對象: 大中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目標: 從專業的物流服務角度實現物流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投資與回報創造第三方物流企業新的利潤源。
3. 倡導物流信息化服務企業樹標準、建聯盟。中國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國際地位日益凸顯,同時中國也是全球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在面臨國內物流行業這個龐大的市場需求下,物流信息化的建設當前表現得非常“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標準亂,由需求的差異性導致物流信息化的差異性較大,物流信息化市場急需標準化規范,從可實現的角度來看,分行業建立信息化標準相對容易。二是市場競爭亂,從最近一年國內物流信息化項目來看,多家企業的低價格競爭導致市場混亂,物流信息化當前處于一個“大白菜價格”,低價的競爭可能是需求方面所導致的,但是往往最大的輸家也是需求方,因為低價格帶來的是低質的產品和低質的服務。
在總結前面兩個因素的同時,更多的是建議物流信息化服務商從行業角度多建立標準,從競爭角度多思考聯盟,最終推進產品和服務朝著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
對象: 國內外物流信息化服務企業。
目標: 樹標準、建聯盟。
4. 倡導從行業角度多分析、多評估。從行業角度對已經建設的信息化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與評估,將技術分析、評估與商業化推廣劃清界限。
對象: 聯盟、協會等。
目標: 從專業物流信息化建設角度來分析和論證信息化的價值,正確引導信息化的發展,逐步樹立行業標桿。
2010年看點
1.為了落實物流業振興規劃,相關的信息化指導文件將出臺;
2.交通物流業的相關信息化標準進一步細化;
3.物流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的融合越來越深入;
4.3G應用越來越普及,率先在物流監控中使用;
5.業務操作的管理如專線運輸、零擔運輸、協作運輸、貨物的打包拆包的信息化開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