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不垮的脊梁
2010-11-3 22: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國慶黃金周在人們的熱切期盼中如期而來。海南島,這個我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熱帶旅游度假天堂,正像往年一樣敞開大海般熱情的胸懷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可人們沒有想到,一場新的考驗卻不約而至。頃刻間,海南旅游休閑島變成了“暴雨肆虐之島”……
黃金周驟然降臨的災情
受南下弱冷空氣和南海輻合帶影響,從9月30日夜間開始,海南島遭遇了60年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降雨。降雨量最大的是文昌市,高達1700毫米,其次是瓊海市中原鎮,達1506.8毫米,另外,瓊海、萬寧和陵水超過1200毫米,全省平均累積過程雨量達645.0毫米,突破歷史極值。
一夜之間,不少城鎮和村莊變成了“水城”。一條條公路浸泡在洪水當中,濁浪翻滾,汪洋一片。由于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引起了山洪暴發,造成山體滑坡、涵洞沖垮、路基沖毀、水漫路面、砂土路保護層沖刷等嚴重災情,環島高速公路和部分國、省、縣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據初步統計,全省公路水毀損失3.35億元,其中省養公路損失約2.02億元,地養公路損失約1.33億元。
10月2日上午11時30分,吊羅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林區道路發生嚴重公路塌方,塌方路段長約100米,交通阻斷,138名游客被困,情況危急。
10月3日上午10時,陵水縣境內省道長本線565公里處山體滑坡,阻斷交通;下午15時,陵水縣陵英線4.8公里處涵洞便道沖斷;晚上20時,保亭縣什八線9.9公里處山體滑坡,10.6公里處函洞便道沖斷。
10月4日下午17時,保亭縣響毛線塌方,交通阻斷。
10月5日上午,海榆東線國道233線水漫路面超過1米,135、146和148公里處相繼中斷交通,實行交通管制。同日,東線高速106公里處水漫高速,水深近1米,交通中斷;東線高速113公里處右幅涵洞沖毀,161公里處嚴重受損,交通中斷,從島東部地區前往海口的上千名旅客和大批車輛全部受阻,只好繞道從三亞走西線高速公路前往海口。10月5日下午,由海口至三亞的唯一主通道西線高速公路告急,348公里處邊坡塌方并落石封路,交通中斷,大批車輛嚴重受阻。
10月6日,省道304牛營線4處邊坡塌方,交通中斷;同日,省道202云文線5處水漫路面,交通中斷……災情接連不斷,情況緊急萬分,海南公路交通人的心一直緊繃著。
截至10月15日,海南全省因特大暴雨造成國省縣道、高速公路等63條73處交通中斷,塌方達6萬多立方米。因落石封路、邊坡小塌方和山體下滑受阻礙的交通不計其數。
深夜傳出的號令
災情不斷,各方頻頻告急!搶險救援刻不容緩!
10月2日下午,在接到吊羅山公路災情后,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董憲曾指示分管副廳長周文雄連夜做出搶險救災部署,并立即啟動公路搶險應急預案。10月2日晚21時,海南省公路管理局局長童循倬、省公路設計院院長施耀忠分別帶領有關技術人員,連夜趕赴陵水吊羅山災情。10月3日早上7時,周文雄冒雨趕赴吊羅山指揮搶險救災。海南省公路管理局還成立了專門的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由一名副局長掛帥,配合當地政府做好被困人員的救援工作。4日下午,138名被困人員全部獲救。
總有一種力量讓海南交通人更加堅強。他們沒有太多的豪言壯語,行動就是無聲的語言和表達。
10月5日,暴雨如注,災情不斷擴大,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董憲曾、副廳長周文雄、劉保鋒分別在水毀現場召開緊急會議,要求迅速做出搶修隊伍的調配整合,廳機關所有處室主要領導、廳直屬單位黨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員均24小時開機待命,公路建設、養護、設計等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臨一線現場協調、指揮搶險救災。
10月6日,大暴雨依舊肆虐瓊島,公路災情接踵而至。在當天早上召開的應急工作會議上,董憲曾果斷決策,加大搶險力度,按照輕、重、緩、急的方針和原則,先搶通高速公路、國道和省道,再搶通縣鄉道路的思路,組織協調搶通保暢工作。環島東線高速公路因水漫路面,無法在短時間內搶通的情況下,確保西線高速公路在最短時間內搶通,以緩解島內南北交通主干線的運輸需求壓力;集中調配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對西線高速348公里處阻斷路段加強排險,清理塌方和落石,10月6日前一定要確保全線貫通。這一快速準確的決策為海南交通生命線的安全暢通奠定了基礎。經過一整天的緊急搶修,6日晚上19時,西線高速公路348公里處的塌方和落石全部清理完畢并開放交通。至此,西線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大大緩解了交通壓力。
10月8日,根據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視察災情時所做的“抗洪救災,交通要先行”和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要為全省抗災救災提供交通運輸保障”的指示精神,董憲曾明確要求,“全省各部門要有搶險保通一盤棋的工作思路,要制定出搶通的具體措施,保障應急救災通道順暢。”
海南省公路管理局第一時間迅速啟動《海南省公路防汛搶險預案》,從10月4日開始實行24小時值班,隨時收集水毀信息,及時上報阻斷信息和水毀情況。同時,分三組搶險隊伍分赴各養護單位指導抗災救災,各單位加強組織領導,分片包干,落實公路防汛責任制。各市縣公路養護部門全力組織人員和機械設備加班加點對交通主要干道進行搶修,做好危險路段安全警示和交通疏導工作,繼續對公路干線潛在性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巡查,防止因后續強降雨而出現新的災情。省港航和道路運輸部門及時調整客運班線和航次,確保游客及人民群眾出行安全和暢通。
不能斷的交通線
“幾十年都沒遇到這么大的雨!不少公路都被水沖垮或淹沒了。”文昌市公路分局局長李圣廉說。
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引發山洪激流。國道海榆東線113公里處和106公里處水漫路段,水深均近1米。這在海南交通史上十分罕見。為了盡快恢復海南交通大動脈通暢,公路搶險隊伍趁水勢稍退,跳入齊腰深的水漫路段進行摸查,甚至顧不上水泡路基松動的危險,為早日排險搶通做出科學判斷和決策,第一時間取得了準確信息。
10月6日一大早,暴雨還在不停地下,搶險施工的難度也隨著連續不斷的強降雨在不斷加大。為了盡快疏通受阻車輛和旅客,根據省交通運輸廳“必須搶通一條主通道,確保南北車輛通行”的指示精神,海南省公路管理局、三亞市公路局及交通局立即組織人員、機械、物資投入搶通。經過一整天的冒雨搶修,當天下午19時,西線高速公路全線恢復通車。作為現場總指揮,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直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省公路局黨委書記陳允壽一連12個小時都堅守在塌方現場,直到通車前的最后一秒鐘。
“當時暴雨在下,石頭在往下落,但大家也沒有想那么多,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盡快把路搶通。”陳允壽事后對我們說。
10月5日下午13時,陵水縣長本線59公里處左幅邊坡發生山體滑坡,8米寬路面被山體滑坡完全覆蓋,塌方體約5米高、長約40米,交通被完全阻斷。整個山體滑坡破裂面相當大,從破裂面至公路邊緣的距離大約140米,高差50米,塌方量達1.6萬立方米。而且,在距離破裂面上方20米處有松動群石,隨時有滾落的危險;泥石流沖斷了山腰上的水利渠道,山水夾帶著泥沙往下泄,山石也不時滾落……吊羅山林業局和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幾千人與外界完全隔絕,各種生活物資無法運進。
10月5日13時40分,正在吊羅山指揮搶修林區公路塌方路段的省公路管理局副局長陳運平等局工作組4人、陵水公路分局局長陳求壯立即趕到塌方現場,與陵水縣政府共同配合,組成搶險突擊小組,利用裝載機、挖掘機分兩頭在滑坡現場搶修作業。經過兩天兩夜的緊張搶修,終于在7日下午15時挖開了一條4米寬的“生命通道”,為上山搶救吊羅山林區公路塌方路段的人員、車輛和救實物資運輸創造了條件。
10月13日中午11時35分,從陵水吊羅山自然森林保護區林區公路塌方現場獲悉:經過10天的連續搶修,該塌方路段全部搶通并清理完畢,因塌方受困的30多輛旅游中巴和自駕車陸續下山。
10月6日中午13時,雨漸漸小了,本號鎮方向的搶通機械開始進場清挖,僅用一個多小時就將長本線59公里處塌方點疏通。10月6日,在搶修省道陵保線16公里處時,省公路管理局搶險隊伍組成了“黨員、干部搶通突擊隊”。他們頂風冒雨,不顧大石和溜方隨時砸向自己的危險,緊密配合施工機械,用肩挑,用手挖,腿劃破了、手磨出血了,卻沒有一個人退卻。陵水公路分局裝載機機手孫傳森在長本線搶通工作中,除了吃飯時稍作停歇外,一直是從早干到晚。他的話語很簡單:“我是裝載機操作手,我不干誰干?”從10月3日至今,陵水公路分局局長陳求壯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節前好不容易回一趟樂東老家把85歲高齡的母親接來一起過國慶節,但他卻風里來雨里去、早出晚歸……
截至9日,該滑坡路段已基本疏通。
6日,省道牛營線6公里等處山體滑坡,塌方量達1500多立方米。中斷交通后,為了確保島中部地區的主動脈安全暢通,萬寧公路分局局長周德政立即組織人員30多名,帶上挖掘機、鏟車和裝載機等。僅用半天時間,就搶通了這個塌方體。
據統計,在這次抗災搶險任務中,海南交通部門共投入5000多人次,機械設備280余部,碎石料1萬多立方米,沙袋近萬個,木樁2000余根搶險保通。
京瓊兩地傳遞的牽掛
海南省公路水毀嚴重、多處交通中斷的情況一直牽動著交通運輸部領導的心。無言的牽掛從交通運輸部傳遞到海南災區,傳遞出部省共度時艱的溫情。
10月7日,李盛霖就海南公路災情一天兩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交通運輸廳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動員全體干部職工努力為全省抗災救災提供交通運輸和安全保障。10月7日上午,李盛霖在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報送的《公路阻斷信息簡報》(第7期)上親筆批示:這次強降雨使海南交通設施受到毀壞,要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動員全體干部職工努力為全省抗災救災提供交通運輸和安全保障。同時,要注意自身安全。下午,李盛霖又在《公路阻斷信息簡報》(第8期)上批示:節日期間,對海南遇到的強降雨,部有關司局都積極采取措施配合進行了抗災救災工作。李盛霖還明確指示,交通運輸部有關司局要給予海南必要的救災資金支持。
10月7日中午,李盛霖的重要批示第一時間傳達到救災第一線,大大鼓舞了海南交通運輸干部職工搶險救災的斗志,迸發出了搶修保通、戰無不勝的強大精神力量。
8日上午,李盛霖聽取了有關海南災情的專題匯報并作出了明確指示。根據部領導指示精神,部財務司、公路局等部門領導主動與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進行溝通,進一步了解公路水毀阻斷的具體情況和資金需求。9日下午,交通運輸部1000萬元救災款緊急下撥海南,以促進受阻公路盡快恢復交通。
10月11日,受交通運輸部領導委托,以部公路局副局長張德華為組長的公路水毀專家指導小組一行5人,赴海南調研和現場指導水毀搶修工作。在聽取海南省交通運輸廳有關公路水毀的情況匯報后,專家組對海南前期救災保通工作給予肯定。一致認為,這次海南搶險保通工作領導到位、組織有方、措施得力,確保了搶險保通工作順利進行,為全省抗災救災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交通運輸保障。更難能可貴的是沒有發生一起因水毀而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體現了海南交通人無畏艱險、敢于拼搏、無私奉獻的抗災保通精神。
專家組建議,下一步海南應重點對路基、邊坡、橋涵等進行排查,特別對農村公路的水毀情況要全面了解,盡快加固和恢復,以滿足人民群眾對交通出行的需求。針對海南公路抗災能力差等情況,專家組還表示,“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將從政策和技術上對海南給予大力支持。
大動脈在雨中暢通
從10月3日上午9時開始,抗風8級以下的船舶全部停航,至5日17時,只有6艘抗8級風的船舶正常通航,運力減少,一度出現人車滯港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海南省交通運輸廳迅速安排車輛調度,控制車輛進港節奏,并及時解決了旅客的吃飯、飲水和如廁問題,穩定了旅客和司機情緒。同時,提出“一保旅客,二保小車,三保貨車”的過海運送思路,僅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把1萬多名滯留旅客和1400多輛滯留車輛運送過海。至10月6日,海峽航運完全恢復暢通。
10月5日,東線高速公路和海榆東線國道223線同時封閉交通后,數百名游客被困興隆,為了使這些游客盡快返回海口,海南省交通運輸廳迅速調派旅游車1800多輛次,繞行數百公里,在不增加任何經濟負擔的條件下,把被困游客安全運送到海口。
自10月3日以來,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領導反應迅速,決策果斷,科學調度,靠前指揮,指揮帶領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奮力抗洪搶險,保障公路暢通。
10月5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董憲曾、副廳長劉保鋒一行不顧沿途道路上山體滑坡、道路塌陷、路基淘空等危險情況,冒著暴雨察看了東、西線高速公路,以及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保亭、三亞等市縣公路和橋梁受災的情況,每到一處都仔細詢問災情并召開現場辦公會,聽取當地公路部門和沿線市縣政府搶險保通工作匯報。他要求,要把搶險保通工作作為當前第一要務來抓,全力保通,確保干線、高速公路暢通;要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制定搶險保通的具體方案,加強搶險指揮調度,確保交通暢通。要加大巡檢力度,凡是危橋和斷路處都要設置明顯標志,派專人把守。同時,在搶險保通過程中要注意搶險人員的自身防護,保證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不管采取什么措施,要立即研究解決全省交通大動脈的排水問題,保障路面暢道。”董憲曾斬釘截鐵地說。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高速公路、國道等主干線立交口和路面漫水問題,10月10日,董憲曾帶領了規劃、設計、建設、養護和質監部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到環島東線高速公路等漫水路段召開現場辦公會,研究整治路面漫水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動脈的路面漫水等問題。
在這次抗洪搶險、全力保通的戰斗中,海南廣大交通運輸系統干部職工在咆哮的洪水面前,挺身而出,眾志成城,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公路交通職工搶險保通的身影……截至10月12日,全省交通主干線、環島東線、西線高速公路、海榆東線、海榆中線、海榆西線國道等大動脈全部搶通,成為瓊州大地上一座座沖不垮的脊梁。
路通了,車行了,物暢了,人歡了。海南交通人在不可抗拒的災害面前,用無所畏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一曲確保島內生命線暢通無阻的交通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