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山東省日照市市長趙效為談打造“藍色經濟區”

2010-1-13 19: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日照:憑“藍”而立—— 訪中共日照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效為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點打造的“三帶”之一、山東省重點規劃建設的臨海鋼鐵精品基地所在地、魯南臨港產業帶的核心區、山西中南部鐵路大通道出海口……,作為一個設立地級市僅二十年的新興港城,日照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面臨如此多的重大發展機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全省發展大格局中獲得如此重要的戰略定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底氣十足、滿懷自信,響亮地提出打造藍色經濟區、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的戰略目標。近日,記者圍繞發展藍色經濟的有關問題,專訪了趙效為市長。

  記者:2009年4月份,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明確提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要求。日照市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明確提出,把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作為實踐載體。請問趙市長,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的內涵要求是什么?重點任務又有哪些?

  趙效為:我認為,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的內涵是相當豐富的,對它的理解,可以從“海洋特色”和“新興城市”兩個層面來把握。所謂的“海洋特色”不應局限于原來大家對沿海城市“漁鹽之利”、“航運之便”的傳統認識,而應該包括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生態、海洋城市建設五大方面。在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背景下,海洋特色不僅是物質之海洋,更是精神之海洋,是經濟上的海洋特色、文化上的海洋特質、建筑上的海洋風格、觀念上的海洋氣質,是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進步、海洋文化繁榮、海洋生態良好的綜合體現。在科學發展的背景下,“新興城市”不僅僅是城市之新、產業之新,更是發展理念之新、發展模式之新、體制機制之新,概括起來,就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創新型、和諧型城市。海洋特色新興城市體現在發展速度上,是快速崛起的城市;體現在綜合實力上,是經濟科技文化發達的城市;體現在價值歸屬上,是以人為本的城市;體現在城市精神上,是開放創新型的城市。

  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的提出,高度概括了日照的城市特質,更集中突出了日照城市品牌的精神內核。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港口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生態建市“四大戰略”和對外開放、改革創新“雙輪驅動”,加快推進“港城、港帶、港橋、陸海”一體化進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產業、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環境,努力建設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興城市。在工作布局上,我們準備實施五大戰略計劃:

  一是實施“藍色經濟”倍增計劃,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堅持港口、產業、城市、陸海、生態“五位一體”,以建設魯南臨港產業帶和大型精品鋼基地為依托,遵循“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方向,加快構建以鋼鐵及配套產業、石油化工、汽車及海洋裝備制造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藍色產業體系,提升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

  二是實施“科技興海”創新計劃,做高做優海洋科技。加快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進自主創新的政策和人才隊伍建設。結合接軌青島,加強與中科院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國家級、省級海洋科研機構的合作,不斷提升全市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三是實施“海洋文化”振興計劃,做新做活海洋文化。以建設濱海文化名城為目標,按照做深“昨天文化”、做實“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的總要求,積極保護、梳理、挖掘海洋文化資源,突出海洋特色,加快海洋文化建設產業化、品牌化、市場化、大眾化、國際化、信息化進程,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

  四是實施“濱海陽光城市”提升計劃,做精做特濱海城市。以打造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為目標,堅持海洋文化建設與城市規劃建設有機融合,提升海洋文化在城市建設中的表現力和作用力。將城市基礎設施和運營服務功能與港口規劃建設全面對接,做大做強港口。五是實施“藍色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保護提升海洋生態。堅持環保優先,在發展中著力構建海洋生態環境體系,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走生態文明之路。

  記者:山東省委、省政府在《關于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以日照精品鋼基地為重點的魯南臨港產業帶”作為著力構建的“三帶”之一,這勢必會對日照經濟發展產生強大的拉動力,請您在這方面重點談一下。

  趙效為:省委、省政府把日照作為半島藍色經濟區重點打造的“三帶”之一,既是對設立地級市二十年來我市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寄托著對我市今后發展的殷切期望,必將對日照的發展將產生強大的拉動,這主要是因為與之相伴的是省一級乃至國家層面將對我市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進行傾斜。我們通常把它概括為“三大機遇”。

  一是重大生產力布局的機遇。這當中,首當其沖的是日照鋼鐵精品基地規劃建設,現在這個項目已列入國家和山東省的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最終將形成2000萬噸以上的產能,產品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檔熱軋薄板、寬厚板、大無縫鋼管為主。這個項目的建設,將有力地帶動船舶、汽車、機械制造等“吃鋼”產業,以及港口運輸、物流和其他生產生活服務類產業發展。同時,日照還是山東省規劃建設的四大修造船基地之一,最近石油化工基地和海洋裝備工程基地建設又被納入了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

  二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新一輪日照港總體規劃已經交通部和省政府聯合批復,共規劃泊位280個,遠期目標是6億噸的吞吐量、1000萬標箱運載能力。目前,我市還有兩條鐵路、三條高速公路、三條石油長輸管道已經或即將開工建設,工程量之大、投資之多、帶動作用之強,是建市二十年來沒有過的,在全省同類城市中也是不多見的。具體的來講:鐵路建設方面,山東省規劃的“四縱四橫”鐵路網涉及到日照的就有“兩縱兩橫”,其中新建的有“一縱一橫”,分別是青(島)日(照)連(云港)鐵路和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現在這兩條鐵路都即將開工建設,屆時日照港將成為全國唯一有兩條千公里以上鐵路直通腹地的沿海港口,我市也將與青島形成“一小時經濟圈”。高速公路建設方面,在山東省著力構建的“五縱四橫一環”路網中涉及日照的就有“三縱兩橫”,新建的有“兩縱一橫”,其中長(春)深(圳)高速日照段正在建設,日(照)濰(坊)高速計劃明年開工,嵐(山)臨(沂)高速前期工作正在推進。輸油管道建設方面,日照至東明輸油管道已開工建設,到儀征的管道已經國家發改委核準,到淄博的管道正在做前期。這些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凸顯日照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

  三是重大體制機制創新的機遇。以日照為核心的魯南臨海產業區已被列入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試點方案》年底前有望得到省里的批復。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迅速啟動開放、合作、財稅、金融、土地、科技、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創新,努力把魯南臨海產業區建成我市對外開放的先行區、吸引外資的密集區、高新產業的集聚區、生態文明的示范區。日照保稅物流中心(B型)已封關運營,這個中心具備“境內關外”的政策優勢,對于提升日照的國際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將起到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將以此為依托,爭取設立日照保稅港區,與青島港共同打造山東的東北亞物流中心。

  記者:山東省委、省政府把精品鋼鐵基地布局在日照,看中了日照的哪些優勢?精品鋼鐵基地建設將給日照經濟的全面發展帶來哪些機遇?

  趙效為:鋼鐵產業向沿海布局這是個大趨勢,因為鋼鐵工業是運輸大戶,每噸鋼的外部運輸量約為5噸左右,布局在沿海能夠依托便利的水運條件,降低運輸成本。鋼鐵生產同時也是高耗水產業,而一般沿海地區水資源都比較豐富,布局在沿海能夠解決鋼鐵生產與居民和其他企業爭水的問題。從市場角度看,沿海地區是鋼材消費的主要市場,同時便于向國外出口。山東省委、省政府把精品鋼鐵基地布局在日照,一方面是順應了這一大趨勢,同時也考慮了日照有更為優越的比較優勢。

  一是港口優勢突出。日照港是國內專家公認的深水良港,目前已建成20萬噸級和30萬噸級礦石碼頭各1個,年鐵礦石吞吐能力在8000萬噸以上,完全可以滿足精品鋼基地的原料需要。同時,我們還準備建設30萬噸級兼顧40萬噸級碼頭2個、產成品碼頭6個。這樣鐵礦石到岸后就可以通過傳送帶直接運到廠區,加工出成品后直接下水,實現“港進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運輸成本。

  二是陸路運輸方便。日照境內現有兗石、坪嵐兩條連接煤炭產區和港區的鐵路,加上明年準備動工建設的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山西和魯南地區出產的優質煉焦煤、動力煤可以通過這三條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到日照,保障鋼鐵生產需要。

  三是水電供應充沛。日照是中國北方城市中少有的富水區,人均占有水資源量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8倍。現在城市每天的供水能力已達35萬噸,實際用水量為17萬噸。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實施“西水東調”工程,建成后將新增供水能力40萬噸。我們還將大力發展中水回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從供電角度看,現有總裝機容量為255萬千瓦,現在全社會用電負荷是123萬千瓦,建成鋼鐵精品基地后,富余負荷就能就地平衡,減少電力長距離傳輸帶來的網絡損耗和設備投資。

  四是環境基礎好。我市沿海基底主要是古老的片麻巖,這樣的地質巖性,非常適宜建設現代化、大規模鋼鐵生產基地。同時,我市地處沿海,自凈能力強,能夠為建設大型鋼鐵基地提供充足的空間支持。尤為重要的是,多年來,在日照建設大鋼廠已經深入人心,建設日照鋼鐵基地已成為全市上下共同的迫切愿望。

  精品鋼鐵基地的規劃建設,對日照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將是長遠和決定性的。單就其本身來講,它的建設可以壯大我市工業經濟實力,拉動社會就業,增加財稅和居民收入。據初步測算,精品鋼基地建成后,每年將增加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以上,利稅200億元以上,可新增就業7500人。從拉動配套關聯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它的帶動效應將更為可觀。為此,我們正在編制《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配套產業鏈規劃》,初步考慮突出發展三類產業。一是機械裝備制造類產業。主要是大力發展船用鋼板及海洋工程用鋼加工、汽車用板加工、焊管產品加工、汽車及零部件、修造船等用鋼下游產業,實現產業聚集和鏈條延伸。二是相關物流類產業。主要是通過加強物流園區、企業、運輸船隊等載體和平臺建設,建立發達的物流體系,實現基地上下游產業與精品鋼基地的無縫對接。三是生產生活服務類產業。主要包括直接為精品鋼基地生產生活服務的科技研發、市場開拓、設備維護、建筑安裝、物業保潔等。

  記者:日照具有得天獨厚的深海港優勢,作為“藍色經濟區”的一部分,日照是如何將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

  趙效為:日照因港設市,依海而興,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100公里的海岸線,其中64公里為優質金沙灘;淺海水域廣闊,負2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面積達6萬多公頃,灘涂5000公頃;日照港、嵐山港均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大港,兩港不凍不淤,陸域開闊,地質條件良好,特別適宜建設10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在促進海洋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方面,近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三類產業。

  一是海洋本身提供的資源,如水產品、原料、能源等,開發利用所形成的產業。大力發展工廠化養殖、生態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魚等現代高效漁業。全市工廠化養殖面積已發展到60多萬平方米,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40個、總面積4500多公頃。預計今年水產品總產可達47.86萬噸,居全省第四位。大力發展水產品貿易,建成了安東衛海貨城、大漁水產城等5處大型水產品專業批發交易市場,我市已逐步發展成為江北地區重要的水產品集散地之一。今年前10個月,水產品出口創匯達3.4億美元,是全省唯一實現水產品出口額增長的市。

  二是海洋對相關產業發展條件及成本影響帶來的產業,如港口運輸、物流、臨港大工業等。港口發展方面,2003年以來,我市抓住港口下放機遇,對日照、嵐山兩港進行了整合,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一城一港”的格局。到目前已累計投資155億多元,陸續開工建設了礦石、糧食、集裝箱、油品碼頭等40多項重點工程,使港口生產性泊位由20個增加到目前的39個。今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情況下,港口生產實現了逆勢上揚,預計全年貨物吞吐量有望突破1.8億噸,增幅在19%以上。同時,我們還依托港口優勢,大力發展以“大進大出”為主要特色的臨港大工業。2002年以來,已相繼開工建設了138項臨港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1億元,森博漿紙、威亞汽車發動機、華能日照電廠等一批臨港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鋼鐵、漿紙、能源、機械、石油化工、糧油加工等產業為重點的臨港工業體系。目前,全市38家重點臨港工業企業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已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的一半以上,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三是海洋環境影響帶來的產業,如旅游、水上運動、人居房地產等。我們堅持打造四季游、休閑度假游和高檔精品游三大理念,建設了世帆賽基地、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萬平口景區、燈塔景區、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等一批旅游景區和景點,并不斷加大對外推介力度,促進了旅游業的持續快速發展。預計今年全市國內外游客接待量可達174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分別增長18%和20%以上。我市已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漁家樂”民俗旅游目的地。我們還借助濱海優勢,大力發展水上運動,已相繼成功舉辦了40多項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今年10月,第十一屆全運會五個大項、40個小項的水上比賽項目在我市成功舉辦,是除濟南、青島之外舉辦項目和產生金牌最多的城市。明年我市還將承辦2010年中國水上運動會,“水上運動之都”已成為我市最亮麗的城市名片。近年來,我市的房地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市區新開發的商品房有近一半的被外地人購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通過規劃建設北大教授花園,已經吸引了近400名專家教授來日照安家。不久前,我市又一舉摘取了全球人居領域的最高榮譽——“聯合國人居獎”,成為今年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也是全球僅有的三個獲獎城市之一,國內外人士對日照刮目相看,日照從此又增添了一張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

  記者:日照作為一座新興的海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第一的原則。請問趙市長,日照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怎樣做到既能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又保護生態環境的?有哪些政策與具體措施?打造海洋特色新興城市與維護綠色環保城市形象,“藍”與“綠”如何有機統一。

  趙效為:日照的優勢在海洋,潛力和希望也在海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不僅是日照的當務之急,更是事關日照發展的長遠大計。為此,我們結合自身實際,明確提出了打造“三色經濟”的理念,即:打造“藍色經濟”,促進“港城、港帶、港橋、陸海”一體發展;打造“綠色經濟”,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統籌兼顧;打造“特色經濟”,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工作中,主要是著力構建“規劃、審批、監管、修復”四位一體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一是堅持科學的規劃引導。編制了《日照市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規劃》、《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海洋漁業發展規劃》,對全市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從空間和時間上進行了科學設計,將全市海域劃分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區、海洋生態環境整治區、濱海旅游開發與保護區、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區和集中集約用海區,為保護寶貴的海域和岸線資源提供了科學指導。

  二是嚴格海域使用審批。制定出臺了《日照海域使用權申請審批管理辦法》、《日照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海域使用專題會議制度,對全市所有用海項目均由專題會議成員集體研究審查。嚴格落實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權屬和海域有償使用“三項基本制度”,全面推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核準審批。近年來,先后拒批涉海污染項目近百個,其中投資過億元的10多個。

  三是加強海洋環境監管。以市政府名義發布了《關于加強海岸帶規劃管理保護生態環境的通告》和《關于禁止在近海海域、沿岸及有關河道采砂的通告》,并作為“高壓線”來嚴格監督落實。積極開展陸源入海排污口、近岸海域趨勢性監測和世帆賽海域、海水浴場、海洋傾倒區、海水增養殖區、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實時監測,加強對重點岸段和海域的巡查,隨時掌握海洋違法活動發生狀況,嚴厲查處、打擊各種非法用海行為,做到了早發現、早制止。

  四是強化海洋資源修復。積極探索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機制,專門制定了用海生態補償方案,加快“海洋牧場”、“海底森林”和各類海洋保護區建設。建立了大竹蟶、金烏賊、西施舌種質資源保護區及前三島海洋自然保護區等一批海洋保護區,其中大竹蟶種質資源保護區成為全國首批40個國家級保護區之一,開工建設了前三島、萬寶、太公島三個人工魚礁項目。大力開展漁業資源修復行動,2003年以來,已累計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梭子蟹、大竹蟶、金烏賊等健康苗種近9億尾粒,使得我市近海水產品回捕量逐年增多,初步顯示出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