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實驗室的“角色”之惑
2010-1-13 0: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李衛衛
近年來,隨著物流教育逐漸走向深入,物流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越來越飽受專家、學生以及用人單位的詬病。于是,不少高校都開始在如何加強實踐教學上著力。而這些形式和方法無非就是兩大類:校內和校外。校外部分自然不用多言,各種各樣的實習實訓基地在全國各地猶如雨后春筍般次第而出;而校內部分則基本集中在各個學校都在大建快建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物流實驗室。
與熱熱鬧鬧的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相比,物流實驗室的建設因為形式上的相對“單調”和規模相對較小,似乎一直都游離在人們的視線之外。但事實上,看似波瀾不驚的實驗室建設領域也是暗潮涌動,矛盾重重。
從目前披露的數據看,為了加大學校實踐和實驗教學的力度,國內的相關院校在近幾年都開始逐漸重視起物流實驗室的建設。雖說在建設水平上參差不齊,但是仍然還是有一些院校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可成績依然掩蓋不了存在的某些問題。這其中,物流實驗室的定位問題就一直讓不少高校苦惱不已。而隨著物流實驗室數量越建越多,越建越先進,圍繞著物流實驗室在院校中究竟該扮演什么“角色”的爭論,也越來越多。
◆ 無所適從
在國內高校中,北京物資學院的實驗室建設一直以來都處于領先地位。但是,作為主管實驗室工作的負責人,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最近卻因為本校引以為傲的實驗室究竟該何去何從的問題而被搞得頭疼不已。
“我們學校的實驗室建設的時間雖然比較早,但現在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對此,我們也在全國范圍內的相關院校進行了一次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現在不少高校都建有自己的物流實驗室,實驗室的數量得以大大增加,但其規范性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鄔躍說。
而他所言及的規范性缺失,說的正是實驗室角色不清導致的一種后果。“現在大部分院校的物流實驗室還是示范性的,主要是用來開展實踐教學和實訓活動。這種定位的實驗室占了絕大多數,還有一部分學校將實驗室用作科學研究。”鄔躍介紹說。
本來,各個院校根據自身不同需要建設不同類型的實驗室本無可厚非。但有個現實的問題,就是相關部門在對這些不同種類的實驗室進行評價時所采取的標準不一而足。這直接導致很多實驗室在評選國家重點實驗室或者工程中心時“不占便宜,而且會吃了大虧”。
就拿鄔躍所在的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實驗室為例,在不同的評價機構眼里,同樣一個實驗室就被“強加”了不少“新功能”。如在北京市教委進行實驗室檢查的時候,他們認為北京物資學院的物流實驗室應該被劃分到“信息組”。這也就意味著,該實驗室應該被用作進行比較高端的科學研究。學校應該利用這個平臺研究出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這個實驗室就不能被納入到“先進”的行列中。但是,在另外一個相關機構眼里,北京物資學院的這個實驗室又被要求定位于“教學”。
這種“一個部門一個評價標準”的做法顯然讓鄔躍感到無所適從。“剛開始北京市按照科學技術的標準來要求我們的實驗室建設,可只隔了幾年,這個要求就改了——要求實驗室‘立足于教學’。而目前教委又在實驗室的技術上做了一個工程中心。標準變來變去,導致我們在建設上根本追趕不及,走了不少彎路。其實,評委也搞不清楚到底實驗室的分類是什么?是搞教學,還是科研高端研究,亦或是工程中心。”他坦言。
同時,鄔躍還認為,目前不少學校都是根據自己課程的內容,利用自身原來在管理和工科上的基礎開設一些實驗室,這自然也沒有什么完整的規劃作為指導。而且,因為在議案上同樣存在不規范的問題,所以各個院校的實驗教程、教學指導和實驗指導書也是不一而足,無所遵從。
事實上,鄔躍所反映的實驗室定位之難并非只是北京物資學院遭遇到的個例。很多院校在建設實驗室的過程中都面臨著同樣的窘境。華中科技大學生產運作與物流關系系主任劉志學就頗有共鳴:“我們的物流實驗室建起來以后,院長總是在問,‘我們給實驗室投了200多萬,你們能不能發揮作用?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都在做什么實驗,實驗的規范又是什么。’這些問題我都很難回答。”
◆ 期待標準
針對物流實驗室建設中存在的標準缺失問題,劉志學很希望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以下簡稱教指委)能夠出面,在2010年為物流實驗室的建設制定一個大致的規范。他認為:“這個規范標準不需要很細致很復雜,只要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即可。”
對于這樣的提議,鄔躍也深表贊同:“對于該如何管理實驗室,現在亟須有個指導性的意見出來。畢竟現在各個高校都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這個指導意見不需要多完整統一,但是不可或缺。”
他建議教指委應該首先給物流實驗室一個明確的定位,告訴院校和評委“物流實驗室應該是什么樣的”。“如果不拿出一個標準,高校物流專業實驗室在申報重點實驗室時會永遠吃虧,因為在審核的時候他們是按照另外一個標準在衡量我們。這個標準要么是工科的、要么是工程的、要么是技術的、信息的,唯獨沒有我們物流專業自己的。這種局面長此以往,今后物流專業的實驗室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除了定位的問題,鄔躍還希望這個規范進一步明確物流實驗室的作用。因為從物流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目前實驗室更多的還是示范性的作用,同時兼具一定的研究內容。因此,從規范的角度考慮,作用也是需要納入其中的。
而作為教指委主任、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黃有方對于由教指委牽頭來制定實驗室規范指導意見的提議表示贊同。而全體教指委委員也就這點工作達成了共識。表示,最遲在2010年上半年,將推出一個物流實驗室的規范性指導意見。
同時,對于如何更科學的推進此項工作,黃有方也提出了三點意見。
首先,這個意見應該從物流專業本科教學實踐的需要來制定。作為領導本科教學的組織,教指委重點要放在專業的教學需要上。至于要不要建設重點實驗室,要不要搞科研,那是學校自身定位的問題,屬于個性,不應納入規范的指導范疇。
其次,意見將主要面向公共基礎課程,而不是面向專業課程。“如果面向專業課程,各個學校的專業領域不一樣,差異性太大,提出指導性意見也沒有價值,學校也很難去執行,所以我想就是圍繞著核心課程需要的實驗作為重點來提出意見”。
第三,意見必須是面向綜合性的實驗,而不是面向哪一門具體的課程。
黃有方認為,以上的幾點原則是制定規范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
◆ 適度靈活
雖然多數專家和院校在制定實驗室指導意見的問題上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意見,但是仍然有人對所謂的“標準化”持保留意見。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物流中心主任謬立新就指出,一方面制定物流實驗室的統一標準非常必要,另一方面在標準化之余各個院校還應該保持一定的靈活度。因為目前物流教育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強調一定的差異性非常重要。不同的學校、不同特色的學校,都需要有自己的特點。這就需要各個院校在標準化和個性化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
而西南交通大學物流學院院長張錦也認為,物流作為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它是一類共同研究領域的結合體,而不是一個具有共同知識點的學科。因此,在人才培養和實驗室建設包括教材建設方面,很難讓所有的學校和所有的專業都具有同樣的屬性。“實驗室我比較傾向于各個院校根據各自人才培養特點和所涉及到的領域來構建。因為每個學校的實驗室建設都各有側重點。在實驗室建設究竟怎么辦的問題上,我們學校也思考了很長時間,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之后,我們最終將方向確定為‘基本以模擬為主,帶有課堂輔助功能,同時給老師提供研究平臺’。”張錦說。他同時表示,之所以將實驗室增添的后續功能基本上都確定為研究型,是因為“如果單純搞實訓的話,我們永遠也搞不過高職高專,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對于本科院校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
目前,根據不同層次、目標和要求,國內外的物流實驗室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實訓型:單向物流業務或單個物流業務環節的方針模擬,用以訓練單項業務操作能力的有效性強,但是缺乏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性培養
實景型:某一物流場景、設施設備、內部局域網構成的實驗環境,特點是現場感逼真,但是缺乏動態、開放的完整流程的認識和把握
工業工程型:基于制造型企業生產管理流程,運用信息化技術,組成微型的現場環境,設計成組、關聯的物流活動實驗項目。偏重企業物流,未形成完整的供應鏈,動態性強,但是時空條件受局限。
運籌型:建立或者借助數學模型,編制或者應用相關專業軟件,解決選點、路徑、園區規劃、項目集成等優化設計問題。綜合性強,但也深受特定條件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