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順差”格局說明我國進出口貿易恢復勢頭增強
2010-11-29 21: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專家表示,下一步在穩定出口的同時,還要繼續擴大進口。進一步擴大進口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收支平衡,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意義重大。 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25日公布了2010年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順差,國際儲備資產繼續增長。
與今年二季度的修訂數據相比,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由二季度的729億美元上升到三季度的1023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倍。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基本處于復蘇中、國際市場需求漸漸恢復情況下,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進一步恢復。一季度,由于進口增長速度快于出口,貿易順差明顯縮小,對外貿易也進一步向平衡狀態趨近。進入二季度,這一情況有所改變,進出口增速雖然都有所保持,但出口增速加快,進口增速有放緩跡象。而這一趨勢到了三季度則更為明顯。以7月份進出口數據為例,當月進口值比上月有所降低,而當月出口值卻依然創下歷史新高;進口同比增速下滑11.4個百分點,而出口增速僅下滑5.8個百分點,這使得貿易順差出現回升。而這一態勢的延續最終使得今年第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較二季度有較大增幅,數據顯示,三季度貨物貿易順差達814億美元,大大高于二季度的595億美元。”
采訪中,專家表示,貨物貿易出口增速較快一方面取決于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另一方面也與我國近期積極開拓市場取得成效有關。有分析指出,近期數據顯示,對出口貢獻較大的并非歐美等傳統市場,出口勢頭不減的主要原因是新興市場經濟復蘇較快。
“年初的時候,鑒于國際經濟形勢不平穩,市場普遍預計我國今年全年經常項目順差規模在1500億至1800億美元之間,但三個季度過去后經常項目順差就達到了2000多億美元,增加態勢十分明顯,這說明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恢復和發展勢頭較強,預計經常項目順差較大態勢還會有所持續。”交通銀行(601328)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
“針對此,下一步在穩定出口的同時,還要繼續擴大進口,以進一步保持國際貿易收支平衡。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進口的政策,包括降低進口關稅、進一步實施進口便利化、組織貿易促進團赴歐、美、亞、非等各國開展貿易促進活動等,進口實際規模也并不小,但我國出口和進口增長不是同步的,進一步擴大進口將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收支的平衡,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意義重大。”丁志杰表示,“隨著一系列促進進口措施的落實和發揮作用,我國進出口貿易會表現出一個更加平衡的發展態勢。”
連平則指出,近兩個季度經常項目順差增加的現象足以說明我國出口能力較強,也反映出我國前期進行產品多元化發展、促進產品結構提升等努力收到了成效。下一階段有必要對我國的出口能力進行認真分析,以對未來匯率政策和利用外資等政策形成更多有利參考。“自本輪匯改重啟后,人民幣于今年8月以來出現較為明顯的升值,客觀上講,這會對出口貿易產生影響,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出口總體態勢還是不錯的,受匯率影響并不十分明顯,當前這里可能還包含有人民幣升值效應目前尚未完全顯現的因素。但無論如何,進一步客觀分析和評價我國實際出口能力,對于下一階段繼續推進匯改進程和完善相關政策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連平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以來,我國“資本凈流入壓力加大”態勢引人關注。一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42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155億美元,資本較大凈流入態勢基本確立;二季度,直接投資凈流入215億美元。這一態勢在三季度有所延續,直接投資凈流入有增無減,達230億美元,顯示外資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依舊熱度不減,但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縮減為57億美元。
“這是由于近來資本雙向流動機制的健全和發揮作用。在外資投資熱度不減的同時,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呈上升勢頭,同時還存在資金調回等其他導致資金外流的因素,這些都使得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減少,日益呈現‘雙向平衡’態勢,這是一個好現象。”連平表示,“這對于減輕一直以來呈現的‘雙順差’壓力有好處。不過這僅是一個季度的數據,這種態勢能否持續還需進一步觀察。”
數據還顯示,三季度國際儲備資產增加1080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資產增加1073億美元。連平指出:“從數據構成看,三季度國際儲備資產增加主要不是由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帶來的,因為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三季度縮減為57億美元;而是由于國際市場需求回暖拉動我國進出口貿易上升,進而增加了外匯儲備資產。”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儲備資產增加還可能與儲備資產的存量調整有關,如增減比例和債券類型的變化也會導致收益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儲備資產變化。“從三季度情況看,在美元持續低迷的態勢下,主要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總體升值,特別是歐元對美元大幅升值,這些因素會導致外匯儲備資產發生變動。”來自工行的分析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