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醒獅大反擊——“網購快遞三國志”系列報道之二
2010-11-24 7:1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林振強
近期民營快遞接連漲價,像一滴冷水掉進了沸騰的油鍋,瞬間在網購用戶中引起熱議。一些網購賣家甚至憤而表示,將選擇新的快遞企業,作為合作伙伴。
前兩年,也許除了民營快遞,網民們幾乎沒有太多選擇。不過,今天網民會發現,包括EMS、民航快遞在內的國有快遞,價格并沒有變化。并且,他們也都在從事網購快遞業務。
目前的中國快遞市場,國有、民營、外資多元競爭的格局已經形成。不過,在網購快遞領域,人們關注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民營快遞身上,以中郵速遞物流、民航快遞、中鐵快運等為代表的國企陣營,似乎被擠壓到了邊緣地帶。“誰能主宰電子商務類業務,就意味著誰將引領未來的快遞市場。”實際上,對于網購快遞市場,國有快遞一直都在堅守,并且都希望通過抓住電子商務浪潮,來重新樹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戰云密布
在國有快遞陣營中,其實又可以分為兩大群組。以中郵速遞物流為代表的郵政企業和以民營快遞、中鐵快運等為代表的非郵政企業。其中,中國郵政與電子商務之間的淵源最深。
1998年,我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隨后各種類型的電子商務企業不斷涌現,這一年也被看作中國電子商務開始的元年。而在當年,中國郵政也與電信分離,開始走上獨立運營之路。
在民營快遞未成氣候,外資快遞立足未穩的那段日子。初生的電子商務行業,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來自郵政企業的支持。而中國郵政業看到了電子商務蘊藏的巨大潛力,不僅于2000年,推出了183電子商務網,并在隨后不斷嘗試與電子商務企業間的合作模式。例如,曾聲稱要建立中國最大的網上銷售商品配送體系的8848網站,于2004年3月與當時的中國郵政速遞公司簽訂了《委托辦理國內特快專遞代收貨款協議書》,據此協議,“8848”委托中國郵政速遞獨家承擔其國內特快運遞及貨到付款服務。這成為中國郵政與電子商務網站在網購領域開展合作的范例。
2006年11月,中國郵政攜手阿里巴巴,雙方結成了“全面、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正是因為這次合作,促使了一項郵政速遞物流新業務“e郵寶”的誕生。
2007年1月“e郵寶”正式上線,這款被稱作EMS電子商務經濟快遞的新產品,價格較普通EMS有較大幅度下降,吸引了眾多個人用戶。隨后的時間里,“e郵寶”業務以及整合推出的網上EMS“e-EMS”業務,成為中國郵政征戰網購快遞市場的兩件最重要“武器”。現在,除了單純的配送環節,他們也正在進行一系列新的探索,如推出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網商創業園等。
從郵電分營到政企分開,近年來郵政系統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隨著2007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成立,2009年郵政速遞與物流業務整合重組完成,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在主營業務上更加明確,對于電子商務業務也更加重視。
與此同時,非郵政國有性質的快遞企業,包括民航快遞、中鐵快運、中外運等等,也憑借著網絡、品牌、穩定的市場和貨源等優勢,在中國快遞市場迅速崛起。
2004年10月,中外運進軍國內快遞市場,推出“外運發展E速”。雖然成立時間并不長,但從一開始就確定了走電子商務與現代快遞相結合的路線,并依靠其在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代收貨款、派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的實力,吸引了包括麥考林、清華紫光在內的眾多電子商務客戶。
而民航快遞和中鐵快運依靠其在航空和陸運方面的優勢,也在向網購快遞市場滲透。其中中鐵快運不僅是淘寶推薦物流商之一,還于今年8月8日開通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平臺。
實力比拼
“我們切入電子商務的時間并不算晚,只是一直以來我們并沒太重視網購市場這塊。”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高級經理田學軍的話,道出了國有快遞在網購市場處于被動的原因。
與民營快遞大多以提供個人網購快遞服務為主、商務快遞為輔的情況不同,國有快遞的主戰場在商務快遞,并且主打中高端市場。因此,當C2C模式的淘寶網迅速崛起,眾多民營快遞從中獲益;而以企業客戶為主,主要提供B2B、B2C服務的國有快遞,則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此外,在價格和派送時間上他們并不占優勢。網購用戶對價格十分在意,民營快遞不僅控制成本的能力強,并且也敢于為了贏得市場而壓低價格,從而薄利多銷。這樣一來,國有快遞的價格往往顯得偏高。南京郵電大學電子商務系主任姚國章也認為,郵政企業在快遞時間和費用方面不占優勢,這在對時間和價格極為敏感的電子商務快遞服務市場,顯然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很多時候不得不被看做是“奢侈型”快遞服務而失去服務的機會。
在服務意識上的不足,也是阻礙國有快遞進入網購市場的一道“無形之門”。例如在許多網購用戶看來,他們使用郵政企業服務后的體驗,并不能令人滿意,往往會留下“服務效率低”、“服務水平低”的印象。當然,這并非僅僅是郵政企業一家的問題。事實上,重業績忽視服務、重自身忽視對手、重視眼前市場而忽視發展戰略的不良“因子”,在國內快遞企業身上似乎都可以找到。這也成為國內企業與外資快遞之間最大的差距。
不過,國有快遞的優勢與其不足一樣明顯。在田學軍看來,國有快遞企業大多資金實力雄厚,可以保證設備儀器、倉儲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在信息系統建設、硬件實力方面優于民企,甚至不遜于外資快遞;國有快遞企業管理相對規范,在保障財產安全上有優勢。
除此之外,國有快遞企業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可以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網購熱潮,正從一二線城市,迅速向三四級城市甚至鄉村蔓延。而目前、中鐵快運、航空快遞等等都已建立起了全國網絡,并且都可以提供門到門的服務。其中郵政系統企業的服務網絡更是可以深入到縣城鄉村。“郵政的全程全網優勢可以說在電子商務物流發展中無可比擬,是必須竭力打好的一張牌。”姚國章說。
戰幕拉開
今年8月10日,中郵集團和TOM集團一起在北京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郵樂網”上線發布會。對于這個定位于B2C的電子商務平臺,中郵集團和TOM集團都信心滿滿,為“郵樂網”立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一年內營業額超過10億元,5年內在B2C電子商務領域做到領先地位。
盡管許多人對于郵政企業切入電子商務是否會取得成功,持有懷疑態度。但更多的觀點則是認同這樣的“跨界”行為。艾瑞咨詢集團聯合總裁阮京文表示,郵政企業具有信息傳遞、物品運送、資金流通與結算等三大功能,如果三網能夠有機結合,將是發展郵政電子商務的堅實基礎。由此人們也看到,包括中郵在內的國有快遞企業,對于電子商務領域,除了簡單的網購配送外,還有更大的想法。但如何將其先天優勢轉化競爭優勢,卻依然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據了解,在涉足電子商務的方式上,中郵集團和各地郵政公司有過許多嘗試。除了自己開辦的郵樂網外,山東郵政還開辦了郵寶網,深圳郵政也于近期推出了自己的網購平臺。而這其中最成功的,則是西安郵政在2008年推出的“西郵寄”電子商務網站。
這家成立兩年的網站,現已成為集商品采購、網購、目錄購、電話購物以及代理企業積分兌換、企業福利發放、商務社交饋贈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電子商務平臺。與眾多購物網站的區別在于,“西郵寄”不僅提供豐富而富有郵政特色的各類商品,而且提供強大的同城實物快遞配送,通過“西郵寄”會員卡支付結算,能夠實現商品選購、貨款支付、商品同城配送的集中管理和處理。
據姚國章介紹,和“西郵寄”一樣,被當做成功經驗拿來推廣的,還有廣東省珠海市郵政局聯手淘寶網,創立的“網商創業園”模式。“商業出租+倉儲+理貨+配送+代收貨款+增值服務”的新模式,集合了“消費者、網店賣家、平臺服務商、產品供應商、物流服務供應商”電子商務五大要素。簡單來說,其運營模式就是選定一個地址,把合適的淘寶商家、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部都集合在此地址辦公,商家的所有產品都存放在此地址的倉庫內,便于物流的集中攬收及處理。各商家之間可以共同交流網絡售賣技巧,共享市場及產品資源,共同提高銷售額。
阮京文認為,郵政企業在經營模式上的創新,其實也反映了國有快遞企業發展網購業務方面的一個思路:只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行差異競爭,國有快遞才能在網購快遞市場的競爭中立足,并進而鞏固擴大市場份額。
我國快遞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從最初的郵政獨家經營到現在的各種快遞經營主體的多足鼎立,國有快遞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姚國章表示,一方面,國有企業應善于從對手身上學習經驗。如以四大快遞為首的外資快遞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高效的管理模式、現代化的公司管理結構,并且介入電子商務的時間較早,具有豐富的經驗。而民營快遞靈活的經營方式、在成本控制和為客戶服務的方面的出色表現,也為國有快遞提供了更多啟示。
一個回合的較量并不能決定最后的輸贏。國有快遞企業的強力反擊,必將使整個網購快遞市場再掀波瀾。而未來激烈爭奪的戰場,或許會向西部地區和海外網購等市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