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黃三角先行示范區
2010-11-24 4: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破題,是該區域中6個市考慮的重中之重。
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黃三角開發的排頭兵,東營市果斷地提出,要按照國家關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區內的發展規劃,以建設“臨港產業區、 高端產業區、 生態旅游區和生態高效農業區” 為主,努力打造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內的先行示范區。
1200平方公里內排兵布陣
對東營人來說,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是一個夢想。然而,這個夢想遲遲得不到實現。
2007 年,在總結歷屆市委、市政府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充分研究論證,新一屆東營市領導班子作出了全面實施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總戰略的重大決策,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決定》。經過3 年努力,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不僅為國家批復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而且為實施國家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依據國務院批復的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特色產業基地、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區和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增長區域。到 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到 2020年,率先建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國家級高效生態經濟區。
東營市市長助理、黃河三角洲建設辦公室主任溫龍亭介紹,根據這一定位和要求,東營市要發揮好主戰場作用,立足當前快速突破,不等不靠,積極作為,做好打基礎的工作,著力構筑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框架,拉開大開發大建設的格局。
相比很多沿海城市發展受制于土地,土地資源豐富成為東營市的一大優勢。可供東營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區域有多大?東營市決定拿出了 1200 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東營市面積是8243平方公里。
2009 年初,東營市依據區域總體功能定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堅持生態文明方向,在東營市東北部的東營港和東部的廣利港之間東部沿海1200 平方公里范圍內布局了臨港產業區、高端產業區、生態旅游區和生態高效農業區等4個主體功能產業區,著力打造產業發展載體。
1200 平方公里,是承載東營未來的舞臺,是孕育東營明天的溫床。
四大產業區齊頭并進
11月,墾利縣養殖鮮海參價格每公斤已上漲到200-220 元,比去年同期上漲約 30% ,來自北京、濟南等地的大批客商涌入墾利,產品供不應求。今年預計該縣出產海參面積2萬畝,出產海參1200噸,產值可達 2.4億元。
黃河口現代漁業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高加夫介紹說:“墾利縣目前海參養殖面積已達8萬畝,海參養殖與常規養殖模式相比效益提高十多倍。 ”
這是東營市生態高效農業區發展的現狀,也是東營市4個主體功能產業區的發展縮影。一年來,東營4個主體功能產業區,依據功能劃分,齊頭并進,異彩紛呈。
依托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臨港產業區的規劃控制面積為23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石油化工和鹽化工、電力能源、現代物流,配套發展關聯產業,建成環渤海地區重要的高效生態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和能源供給基地。 臨港產業區內,中海油計劃投資約450億元,目前中海油已通過了投資 31 億元的液體化工碼頭、物流園區一期等“一攬子”工程;計劃總投資220億元的大唐東營發電項目也在加快推進;園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已完成投資 15億元,目前區內已投產或在建項目 22 個,計劃總投資170 億元,4月底又有12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 167 億元。正在建設中海油、?、華泰、華懋、魯中等產業園區,被列為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區。今后3年,臨港產業區內將實施總投資320 億元的30 個大項目,初步打造起現代化工產業基地。
高端產業區規劃控制面積 210平方公里。依托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勝利工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 新能源、石油裝備、新材料、有色金屬等六大高端產業。近三年共引進過億元的項目 60 個,總投資 453 億元。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4 月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后,處處看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截至目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累計批準進區加工制造業項目 529個,總投資 517 億元,已投產工業企業165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41 家。國家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園區“生態谷”和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建設,更為高端產業聚集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撐,一個高端產業聚集區正在迅速崛起。
生態高效農業區的設立,是東營對現代農業發展一種全新探索。在這里,東營市把規劃控制面積定為428平方公里,重點建設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高效畜牧區。東營鹽堿地多,荒堿灘多,根據這一特點,東營市重點實施了宜漁荒堿地開發和養殖池塘整理提升工程,建成全國一流的高效生態養殖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在現代漁業示范區內,重點建設海參、 蝦蟹生態健康養殖基地和打造黃河口大閘蟹核心養殖基地,輔以休閑漁業觀光旅游、水產品精深加工和科技研發等功能。以黃河口大閘蟹養殖為主的 10 萬畝淡水示范區已全部建成,以海參養殖為主的 20萬畝海水示范區已完成投資 10億元,開發面積10萬畝,6 萬畝養殖區已投入生產,大連有德漁業集團、山東華隆集團等知名龍頭企業已經入區開發。現代高效畜牧區的定位是全省重要的大型現代畜牧業示范基地,今年啟動 55 萬畝現代畜牧業基地建設。
最受外界關注的是生態旅游區,該區域規劃控制面積246平方公里。依托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突出了“黃河入海、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原生態特色,目的是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勝地和特色旅游品牌,F在,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內,游客綜合服務中心、濕地公園、汽車營地建設等項目進展順利,將適時啟動黃河口休閑旅游度假區建設。生態旅游區已被評為國家4A 級景區,正在積極爭創國家5A 級景區,將之建設成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基地。
東營特色的生態高效產業體系
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就是要在這里構筑以高效生態農業為基礎、環境友好型工業為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
以“四區”開發建設為重點,按照高效生態要求,依托主體功能產業區,突出特色,兩端發力,補齊短板,如今,一個具有東營特色的生態高效產業體系已初現端倪。
東營在高效生態農業方面充分突出自己的特色,主要致力培植漁業、畜牧業、林業、休閑觀光農業等主導產業,集中發展壯大了現代漁業、生態畜牧業等優勢產業,使得東營農業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輝煌。如今全市現代漁業養殖面積達到174萬畝,農業龍頭企業489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有 22 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154萬畝。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 33 個,黃河口大閘蟹入選中國十大名蟹。
既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膠輪胎、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又抓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突破石油裝備制造、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兩端發力,使得東營的新型工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近兩年實施工業改造升級項目 1660個,完成投資 1080 億元,主要行業 80% 以上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從今年起,東營將用3年時間對中心城區 31家工業企業實施“退二進三”搬遷改造,促進集聚集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3 年前的18.3%提高到22.2% 。
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樣,現代服務業一直是東營的短板。一年來,東營重點發展了生態旅游、現代金融和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黃河口生態旅游、 黃河水城旅游、 孫子文化旅游三大旅游區,打造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引進了恒豐、華夏、中信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東營分行獲得系統內批準,省銀監局已批復東營組建村鎮銀行三年規劃;臨港、臨空、臨鐵等物流園區和一批物流中心建設加速,高效快捷的物流體系初步形成。如今,東營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已達到22.2% 。
“短板”正在被補齊,現代服務業正成為東營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