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農副中心形成“9+1+1”市場群
2010-11-24 4: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位于杭州北大門的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簡稱“農副中心”),兩年前開辦時因農副中心內個別市場先天不足等種種原因,在外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日前,《市場導報》記者再次走訪這里發現,通過當地政府、工商部門及各市場舉辦方近年來的艱苦努力規劃建設用地271公頃的農副中心已有9大市場正常營業,并呈規范經營、穩步發展業態。
政府:監管服務規范經營
流通領域的監管工作是工商部門的職責,而商品交易市場規范管理成為工商部門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面對龐大的農副中心市場群,如何在短時間內扭轉困局?對于組建時間不長的杭州市工商局余杭分局直屬市場工商所來說任務艱巨。
市場工商所所長孟健告訴導報記者,通過調查摸底發現,經營戶在各市場間自然形成以老鄉等為聚集的同盟,排他性較為嚴重,對正常經營者帶來影響,加之市場舉辦方經營管理缺乏經驗,整個市場發展舉步維艱。“我們一方面加大市場檢查力度,查處無照經營,從源頭上規范市場;另一方面不斷改進服務、引導方法,幫助投資創業者落戶杭州余杭。”現如今,農副中心已有9大囊括蔬菜、水果、水產品、冷凍品、鮮肉、糧油6個大類商品的交易批發市場,再加上新建的已擁有200多個企業入駐的物流市場和即將動工的花卉市場,被俗稱“9+1+1”市場群的農副中心已初具規模。
“農副中心的大部分市場都與食品相關,而當初籌建不久的市場所正逢全國上下齊抓共管食品安全的大氣候,我們對市場所11位工商干部和30位工商協管員寄予了很高的厚望,要求農副中心不斷繁榮的同時,市場所把創建‘星級文明規范市場’作為抓手管好食品安全。”余杭工商分局局長章永強對導報記者說,市場所有較強的執行力,他們會同市場舉辦者起草了打造食品安全規范市場的方案,召開了舉辦者、經營者以及兄弟部門參加的創建食品安全規范市場座談會,統一思想、制定細則的同時,加強動態管理,將30位工商協管員分散進駐到各個市場之中,在鞏固原有基礎管理中深化“星級文明規范市場”的創建。“去年已有6大市場分別摘得兩個‘四星’、兩個‘三星’、兩個‘二星’,今年還將創建一個‘四星’市場。”
以爭創“星級文明規范市場”促食品安全,將整個農副中心的市場群都帶入了規范化經營快車道的同時,也出現新的如進口食品難以辨別、食品名稱打擦邊球以及產地企業人工添假摻雜等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出在小商戶身上。“接下來,我們在工作中將會同質監等部門不斷加強散裝食品檢測,深化食品安全教育與監管力度。”孟健說。
市場:首抓穩定再促管理
導報記者在農副中心的市場群采訪時發現,9大市場總體經營規范有序,但在各自市場經營發展中仍顯參差不齊。
浙江食品市場總經理沈祥生向導報記者介紹,2009年8月,他和他的管理團隊正式接手市場一期管理和二期招商工作,當初不僅是他們的市場,農副中心的其他市場經營管理也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消費者投訴和新聞媒體的負面曝光時有所聞,市場商戶因生意不好做要求退攤……回望當初的情形,再看到眼下市場車水馬龍,商品交易劃行有序,沈祥生不由自豪地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查,我們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從商品來源、食品安全教育和散裝食品質量三個方面入手抓穩定,在工商部門的指導與監督下一點點地轉變被動局面,并不斷從媒體、政府上訪信息以及市場內部刊物上了解市場動態,市場經營趨于穩定的業態成為農副中心發展的一個縮影。”
上市商品逐漸豐盈,交易額與去年同期翻了三番,浙江食品市場又著手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培訓、上市商品進(銷)臺賬、上市商品電子文本檔案、上市商品的身份查詢、上市商品索證預警、上市商品的召回、上市商品質量檢測、上市商品質量追溯、上市商品信息發布、上市商品的后處理等“十大系統”,對整個市場上萬種商品進行全方位管理。其中,上市商品信息發布系統將市場各個商戶銷售的商品統一編碼,再上傳至內部網絡,消費者進入市場時就可以通過在市場入口處設立的查詢終端觸摸屏,查詢到自己需要購買的商品,提前做到貨比三家、明白消費。
“整個市場的規范化經營離不開外部工商等部門的指導和監督,我們先抓穩定再抓管理、由管理反促穩定的市場運作模式算是成功了一半,進一步強化市場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內部經營理念,將內外部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把市場越做越好,市場年交易額過百億元的目標不會太晚。”沈祥生胸有成竹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