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國英: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難得機遇
2010-11-21 21: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大民營企業家要積極跟進,搶抓濱海新區大開發、大發展、大建設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宗國英在出席“天津濱海新區-北京大學民營經濟高端論壇”發表演講時說道。
宗國英進一步表示,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十大戰役”帶來的機遇。全力打好“十大戰役”,是濱海新區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最重要的任務。按照目標,“十二五”期間,“十大戰役”總投資要超過15000億元,南港區域、臨港經濟區、中心商務區、濱海旅游區、中新生態城五大區域要基本完成主要開發建設任務;濱海新區核心區、東疆保稅港區、北塘區域,西部區域、中心漁港五大區域全面完成開發建設任務。
宗國英說,這是一場宏大的區域開發攻堅戰,廣泛涉及濱海新區開發建設的所有領域。“各位民營企業家要在這一過程中選準定位,尋找商機,有所作為”他強調。
二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當前,濱海新區一二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0.2:67.4:32.4,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占絕對優勢,第三產業比重只占總量的三分之一,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10個百分點,并且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金融、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不足40%,而深圳和浦東新區的現代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均已達到了70%以上。
宗國英表示,在看到差距的同時更應該看到潛力。濱海新區區委、區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間,現代服務業比重每年要增加一個百分點,盡快使二三產業形成協調發展的良性態勢。民營經濟在這一領域有基礎,有優勢,可以在現代物流、商務商貿、金融保險、商務會展,科技與信息服務、文化創意、以及旅游、房地產等各方面搶占先機,率先發展。
三是提速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機遇。近年來,濱海新區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去年投資1150億元建設93個項目,今年投資1300億元建設108個項目。今后一段時期,新區將持續加大投入,實施一批海、空港功能提升以及鐵路、公路和軌道交通項目,盡快在新區形成“l環11射5橫5縱”的立體交通路網。
“歡迎民營資本以獨資、控股,參股等方式參與新區大交通體系建設。同時鼓勵民營企業家在水,電、氣、熱以及排污設施、企業節能改造等公共服務領域加大投資,在共建中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宗國英說。
四是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帶來的機遇。宗國英坦言,由于歷史原因,濱海新區不同城區、不同功能區在社會事業領域發展不協調,不均衡的問題很突出。新區政府成立后,本著“全區一盤棋”思想,逐步整合社會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資源,提高配置效率,將通過用地保障、信貸支付和政府采購等多種形式,鼓勵民營企業家領辦教育場所、等級醫院、社區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保障性住房和文博體育場館,廣泛借助社會力量實現經濟和社會兩翼齊飛。
五是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帶來的際遇。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天津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道路的必然選擇。
宗國英介紹,按照區委、區政府部署,未來五年,濱海新區將至少投入70億元,采取“精確制導”的政策措施,實施“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使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000家以上,在新區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頂天立地”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格局。他建議,民營企業要瞄準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產業發展動向,用足利好政策,堅持走專、新、特、精方向,搞好與濱海新區大項目和龍頭企業的協作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