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自貿區建成機遇 推進南寧又好又快發展
2010-1-12 17: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盟10國順應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積極破除貿易保護主義、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而建立的,是中國和東盟合作歷程中的里程碑。對于促進雙方經濟增長、貿易往來、交流合作意義重大。南寧作為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給南寧帶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標志著南寧開放合作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給南寧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一、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南寧的通道和平臺作用,提升城市國際地位。自貿區建成后,南寧作為多區域合作地緣經濟中心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區域中心城市的優勢更加明顯,外接東盟國家、內聯西南各省市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通道和平臺作用更加凸顯,中國與東盟各國相關各方可以通過南寧更好地開展交流合作,企業和產品通過南寧可以迅速進入雙方市場,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在南寧匯聚、輻射。同時,通過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商務區辦事處(聯絡部)基地園區和領事館區建設,促進更多的中國與東盟合作交流的基地、協會和培訓中心進入南寧,南寧作為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基地和平臺作用進一步增強,城市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
二、有利于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合作,擴大城市影響力。自貿區建成后,中國與東盟進出口的產品有90%實現零關稅,雙方企業得到更多的關稅優惠,大大降低中國與東盟國家互相進入對方市場的門檻,南寧與東盟合作交流環境更加寬松,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發展更加頻繁和緊密,區域合作更加深化,更加有利于集聚資源,促進經濟、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和開放的國際化,南寧與東盟的合作將進入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的新時期,城市影響力將全面提升。
三、有利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自貿區建成后,南寧將面臨更廣闊的產品市場,更多元的資源渠道,更寬廣的產業合作空間,有利于加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進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產業的國際化進程,壯大工業、提升服務業、做強農業,提高產業競爭力,形成一批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業、大集團,加快建設區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增強城市綜合經濟實力。
四、有利于提升城市軟實力,彰顯城市魅力。自貿區建成后,南寧進入開放合作的新時期,有利于與國際接軌,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有利于深化依法治市,打造誠信南寧,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有利于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不斷提高城市整體文明程度,進一步樹立南寧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軟實力,展示南寧邁向國際化的蓬勃生機。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在給南寧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一是城市競爭的挑戰。周邊重要城市的強勁發展勢頭,珠三角、長三角重要城市雄厚經濟實力和開放合作先行優勢,在自貿區建成后更具競爭力,直接影響南寧城市地位和作用的發揮。二是貿易投資的挑戰。自貿區建成后南寧的邊貿優勢將會弱化,競爭力不強的產品更難進入國際市場,東盟迎來更佳的投資環境和更廣的投資前景,對南寧吸引外資形成較大的壓力。三是產業發展的挑戰。南寧與大部分東盟國家的產業結構相似,產業發展面臨激烈競爭。東盟農產品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南寧市農產品加工及深加工產業滯后,農產品銷售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四是口岸通關的挑戰。自貿區建成后進出口貿易量將不斷增加,需要基礎設施齊全、規模較大、通關便捷的符合現代化物流管理要求的口岸,南寧市目前的口岸設施不配套、不完善,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五是交通建設的挑戰。南寧對接東盟的交通基礎設施不暢,鐵路、公路沒有真正實現直通,航班航線少,不適應自貿區建成后巨大的人流、物流的交通需求。
應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的工作重點
一、提升中國-東盟“南寧渠道”作用。繼續服務好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充分發揮“兩會”平臺作用,拓寬與東盟的合作領域,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客商來南寧投資發展。加快南寧·中國-東盟國際商務區建設,加快東盟各國聯絡部(辦事處)基地和南寧領事館區建設,支持服務東盟國家及日韓在南寧設立領事館或聯絡部(辦事處),把商務區打造成為與東盟各國及其他國家交流合作的示范區。加快建設商務區步行街,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覽會”。加強與東盟重要城市的友好往來,積極開展締結友好城市工作。加快發展總部經濟,使南寧市成為大企業大集團的總部聚集地。
二、構建面向東盟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構建以高速公路、鐵路、空港和內河港口為主干的現代化交通網絡,推進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積極推進建設南寧—新加坡鐵路和高速公路運輸通道,完善通往越南的鐵路通道,爭取開通南寧到河內真正的直通車,使南寧成為華南地區進入中南半島的重要陸路通道口。同時,全力配合南寧通往周邊省市及區內主要城市的鐵路建設。加快南寧機場擴能改造,增加通往國內主要城市的干線航班,開通并增加連接東盟、日韓、歐美等國家的國際航班,建成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機場。積極投入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推進建設南寧港,為南寧和廣西腹地出海創造“通江達海”的地緣條件。
三、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根據東盟的產業特點,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大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力度,發展外向型加工制造業,開發和生產適合東盟市場特點的機械產品,提高工業產品對東盟出口競爭力,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加工制造基地。依托現有工業產業優勢,加強有色金屬開采及加工、建材工業、中藥材產業及產品的開發制造。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吸引一批關聯度大、產業鏈長、輻射力強的工業企業到工業園區落戶,增強園區產業發展的承載能力。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擴大優勢農產品加工出口,擴大水稻免耕拋秧、農作物栽培等領先技術對東盟的輸出。加快南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區域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加快五象新區金融街建設,爭取國家將南寧定為人民幣結算試點城市和在南寧設立中國-東盟期貨交易所。建設一批旅游項目,培育一批旅游精品線路,開發完善到東盟國家的旅游線路,推進南寧東盟無障礙旅游圈建設。做大做強會展經濟,打造區域會展平臺。
四、發展面向東盟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對外投資。打造為貿易服務的物流平臺,加快發展國際航空物流和國際快運業務,擴大與東盟的貿易進出口規模。加快中國-東盟國際物流基地建設,為東盟乃至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現代物流服務。加快商貿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商貿基地建設。根據東盟市場需求,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結合工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一批外貿企業,進一步發展面向東盟的進出口貿易。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東盟建立科研、生產基地和設立辦事處,加強與東盟企業的貿易合作。支持和鼓勵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拓東盟承包市場,開展工程承包業務,同時通過工程承包帶動南寧的建筑機械和工程機械等設備的出口。
五、打造中國-東盟文化教育基地。大力推進南寧與東盟文化藝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打響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品牌,辦精、辦特“大地飛歌”和“風情東南亞”,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深化與東盟的體育交流,支持辦好中國-東盟汽車拉力賽、南寧國際龍舟邀請賽等國際賽事,爭取舉辦更多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加強與東盟各國人才資源的合作開發,發揮駐邕高校在培養東盟國家語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重點培養通曉東盟語言、掌握自貿區規則以及國際經貿合作等知識的高級復合人才。加快中國-東盟青少年培養基地、東盟國家公務員培訓基地及一批國際性的教育機構建設,打造“學在南寧”品牌。
六、構建快速高效的大通關體系。加強口岸建設,提高通關效率,著力打造適應自貿區建設的通關口岸和模式,形成快速高效的大通關體系。積極推動口岸交通設施建設,完善海關、檢驗檢疫的配套設施,形成功能齊全、管理先進、服務高效的南寧水陸空立體口岸體系。加快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監管場所建設,使之成為功能完善、服務便捷的海關特殊監管區。運用現代科技信息、網絡手段,簡化通關程序和手續,提高通關效率,降低貿易成本。加強與區內外其他口岸以及東盟各國海關的協作,推進形成口岸共同體。加強與東盟國家在檢驗檢疫方面的合作,推進出入境檢驗檢疫“一站式”服務,實現通關便利化。
應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自貿區法律規則的學習與研究。加大對自貿區相關法律、規則的學習和研究,了解東盟各國在稅收、貿易、投資等方面的政策。熟悉中國與東盟國家有關經濟政策、產業導向、投資環境、市場特點,以及自貿區建設在產業、交通、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達成的合作共識和取得的成效,提高靈活運用國際貿易準則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的能力,提高搶抓自貿區全面啟動機遇加快發展的能力。
二、創新與東盟交流合作的體制機制。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促進南寧擴大開放合作的行政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及政策措施。創新與東盟合作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機制,探討和完善在政治、經貿、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法律等方面的合作機制。研究建立高層會議、各種民間和政府論壇等機制,加強對話和交流。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經濟安全與風險防范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建立貿易摩擦解決應對機制、防范和保護機制。
三、優化服務環境。加快建設現代宜居城市,完善城市各項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橋梁、供水、供電、通訊等公共基礎設施,改造和完善寫字樓、停車場、高檔賓館、會議展覽等商務設施條件,提高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繼續做好“樹”、“山”、“水”的文章,提升“中國綠城”品牌,打造“中國水城”。優化政務環境,制定出臺適應自貿區建成大格局的有關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加快國際性人才隊伍建設。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儲備工作,打造一支適應全方位開放需要的人才隊伍,為自貿區和南寧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加大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積極培育和引進熟悉國際貿易規則的國際經濟、物流、金融、法律等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培育和引進熟悉東盟國家語言和情況,以及熟悉并掌握自貿區規則、能夠與東南亞各國交流合作的各類專業人才。加強人才的培訓力度,提高本土人才素質和水平,提高對外交流和處理國際事務能力。創新人才的引進與使用機制,建立健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機制,制定和實施更為開放和靈活的人才政策,為人才隊伍建設創造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