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提醒:貿易摩擦向中國通信業蔓延
2010-11-16 15: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伴隨著產品出口提升,通信業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只有提升產品附加值,完善定價機制,才是最終突破貿易壁壘的真正辦法。 一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通信企業,今年以來的“走出去”走得很不順暢。
消息人士近日透露,華為、中興通訊再遭“安全門”,丟失美國運營商SprintNextel數十億美元采購大單;聯想起9月份歐盟對中國數據卡發起反補貼調查事件,通信業似乎始終籠罩著貿易保護的陰霾。
在日前商務部發布的2010年秋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中,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闡述相比以往用了更大的篇幅和更緊迫的字眼。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從紡織、輕工等低附加值產業向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蔓延。”
可以預見,今后通信業的“走出去”將遭遇更加頻繁的貿易摩擦,產業自身除了充分認清形勢之外,恐怕還需更多技術性準備。
出口提高摩擦升溫
通信業所遭遇的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實際上和產品出口比重的提高相伴而行。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677.2億美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482.4億美元,增長36.1%,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持續走高的出口比重,大大刺激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神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部主任劉雪琴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發達經濟體紛紛提出通過擴大出口促進經濟復蘇。“各國試圖擴大出口勢必導致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增多。”
同時,本輪經濟復蘇與結構調整交織在一起,很多國家對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技術產業寄予厚望,但由于各國發展模式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結構調整無法一蹴而就,所以對本國高技術產業的保護變本加厲。
“中國機電產品在獲得政府各種優惠政策后價格本就具有競爭力。”劉雪琴指出,“金融危機之后,這些產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成為頭號保護對象。”在商務部的這份報告中,對貿易保護的闡述鮮見地列舉了今年9月16日歐盟對中國數據卡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案例。這次事件被定義為“迄今為止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歐盟首次對中國同一產品同時進行三種貿易救濟調查”。
所謂三種貿易救濟調查,是指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這在國際貿易救濟實踐中“極為罕見”。尤其是反補貼調查,應訴主體為政府,一旦成立則勢必影響我國產業政策。
除了貿易救濟措施之外,歐美等國還善于使用各種非關稅壁壘施行貿易保護。近日受到“國家安全”因素影響,盡管華為和中興通訊的出價低于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以及三星,美國運營商SprintNextel仍將華為和中興通訊排除在最近一次數十億美元采購大單之外,便是非關稅壁壘的有力明證。若再向前追溯,諸如“綠色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的不斷升溫,更讓積極”走出去“的企業感到“心憂”。
據某通信企業知識產權部人士透露,知識產權在現代貿易戰中,越來越成為一種可隨意利用的工具。據悉,在美國有大小幾百家專門從事知識產權起訴的公司,他們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專利流氓”。
“美國的司法制度決定了‘專利流氓’的生存。”該人士表示,一方面在美國打官司訴訟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即使企業決心應訴,陪審團也會傾向于認為第三世界國家侵犯專利權。
“所以絕大多數時候,企業都選擇私下了結。”該人士無奈地告訴記者。不過,像中興通訊、華為這樣一心想打入歐美高端通信市場的企業,不但要了解”本地特色”,恐怕還需更多積極的應對策略。
競爭力是根本
在數據卡事件中,除了商務部表示“強烈不滿”和“嚴重關切”之外,半官方機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也積極組織企業抗辯。顯然,目前通過企業自身的努力已經很難打破一些非市場阻礙,企業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據記者了解,為打消歐美市場的疑慮,中興通訊、華為這樣的通信巨頭都會聘請當地游說、咨詢和律師團隊協助競標,同時也會與當地廠商簽訂大額采購合同以此爭取市場認可。
然而這樣的努力并沒有換來歐美高端市場的實質性突破,越發頻繁的貿易摩擦讓企業不得不求助于政府。
“企業其實不太愿意請政府出面。”華為某內部人士表示,“這里需要找到平衡,否則就會授人口實。”
所謂“授人口實”,是因為中國企業往往享受稅收減免、國家撥款、以低于市場價格獲得原料和補貼等各種非市場因素的優惠政策,這往往是市場經濟國家發起反補貼調查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劉雪琴看來,依靠政府并非最終解決辦法。她建議,企業應該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打造核心競爭力,同時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定價機制,將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等因素考慮進成本,這才是規避貿易風險的正途。
鏈接
應對貿易摩擦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和71%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出口產品,通信出口貿易摩擦呈上升趨勢。
■主要形式
·貿易救濟:在利益企業誘導下,政府會向出口方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一旦事實認定將向出口方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
·關稅壁壘:政府用征收高額進口稅和各種進口附加稅的辦法,限制外國商品進口;
·非關稅壁壘:以技術標準、碳排放、國家安全、軍事安全、知識產權等為借口,發起審查。
■多發區
·美國:美國的法律法規名目繁多,因此不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基于國家安全進行的投資審查值得警惕。
·歐盟:歐盟近年來頒布了大量技術法規和標準,有一部分要求苛刻,有的甚至缺乏充分科學依據,構成了對發展中國家與歐盟貿易的壁壘。
·印度:印度政府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嚴重,是對中國反傾銷立案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其關稅水平也一直居高不下。
■對策
·在當地成立合資公司
·簽訂采購合同換取市場
·聘請當地政客、律師團等協助競標
·由政府或者行業協會出面協調
■建議
·樹立核心優勢,提高產品附加值
·完善產品定價機制
·避開無序競爭,同類產品不要內部壓價
·積極拓展新興市場
■回顧
今年華為、中興通訊遭遇的部分貿易壁壘
·2010年8月美國2Wire董事會擔心華為的收購方案無法獲得美國政府的批準,拖延時間過長,最終選擇放棄與其交易
·2010年8月至今華為和中興參與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SprintNextel網絡設備招標受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