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立體交通網(wǎng)絡建設突飛猛進
2010-11-15 14:03:00 來源:網(wǎng)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歷史,會記住這一天。
2008年12月18日,總長223.7公里的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標志著我省實現(xiàn)省會長沙與13個市州的高速公路連接,結束了我省湘西自治州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的武廣高鐵正式開通,長沙到廣州由以前的7個多小時縮短到2個多小時,湘粵鄂三省省際交通由此正式步入“公交時代”;2009年12月19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這既是中部六省中率先破千萬的機場,也是全國第11個晉級千萬流量俱樂部的機場。
這僅僅是過去5年,我省打造中部立體交通樞紐跳躍的幾個標志性場景。
2006年以來,我省立體交通網(wǎng)絡建設突飛猛進,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運輸四通八達,三湘大地越變越“小”,越變越精彩。
據(jù)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陳明憲介紹,過去5年特別是2008年冰災后的三年,省委、省政府以打造中部立體交通樞紐為目標,加快了立體交通網(wǎng)絡建設步伐。據(jù)初步統(tǒng)計,“十一五”末,我省以高速公路為龍頭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將達2300多億元,是“十五”700多億元的3倍多,其中2008年、2009年兩年就新開工33條高速公路,總投資2273億元,兩年的開工數(shù)超過前16年的總和。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在建里程達3680公里,居全國首位。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9萬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可達2580多公里。5年新建縣鄉(xiāng)農村公路達14萬多公里,廣大農民兄弟走上了歡暢路、致富路。
數(shù)字是枯燥抽象的,但湖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對每一個三湘兒女來說,卻又是那樣的具體、鮮活。
“太好了!這條路好像就是專門為我們家修的一樣!”10月中旬,在茶陵縣云陽山下開了個農家樂的譚秋香老人笑得合不攏嘴。老人今年75歲,她用比較難懂的方言告訴記者,衡炎高速公路在3年多的建設過程中,她大兒子就一直在一個工程隊里干活,腦子靈活的二兒子在去年底衡炎高速公路通車的前2個月,就借錢開了這家農家樂,“衡炎高速通車后,每個周末,來我們景區(qū)休閑度假的游客人數(shù)至少在千人以上,剛過去的國慶7天長假更是火得忙手腳不贏。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受益的當然不只是譚秋香一家。如今,裂變的“立體交通效應”正在三湘四水日益凸顯:一個個工業(yè)園區(qū)沿交通發(fā)達城鎮(zhèn)拓展延伸,一條條產(chǎn)業(yè)帶與交通樞紐同氣連聲。在瀏陽河畔,黃花機場、武廣高鐵、京廣鐵路、湘江霞凝新港與長永高速、長潭高速、長株高速等多種便捷交通方式同心合力,將沿線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花木基地連成一串,托起成了全國有名的百里花木走廊產(chǎn)業(yè)帶,年產(chǎn)值逾30億元。
“十一五”期間,在高速公路疾行領跑的同時,鐵路、民航、水運、軌道交通、管道運輸建設也悄然加緊“提速”。概算總投資21.5億元的長沙黃花機場擴建工程于2006年啟動以來進展順利,今年7月31日,機場新航站樓主體工程封頂,2011年上半年將按計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9月28日,投資119億元的長沙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標志著省會長沙從此大步邁進了“地鐵時代”。 2009年9月30日,總投資59.7億元的長沙湘江綜合樞紐工程在望城縣蔡家洲開工。
再過5年,從岳陽城陵磯港沿湘江南行,經(jīng)長沙至衡陽,2000噸級的貨運船舶將暢通無阻。管道總長260公里的中石化湖南成品油管道工程于2008年6月竣工后,成品油通過管道從岳陽直輸長株潭地區(qū),占湖南省成品油市場總量的四成。
山高水長何所懼,立體交通惠三湘。
2006年以來,“水陸空鐵管”的立體交通大格局,使美麗的芙蓉國更具影響與魅力。“十一五”期間,湖南與世界的時空距離拉得更近,立體交通開啟了富民強省的新通途,日益成為提升湖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