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倉儲經理的忠告
2010-11-1 0:5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李衛衛
倉庫管理工作真的像所想像的那樣簡單——用手多過用腦嗎?在倉儲經理的眼中顯然不是這樣。
“千萬別小看了倉庫管理。現在這些知名企業的倉庫面積動輒就有數萬平方米,而且很多還要用高科技信息化進行管理,就算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倉庫管理員,要求也非常高。所以,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不但要求相關人員有至少5年的從業經歷,而且還要求應聘者擁有‘上萬平米倉庫的管理經驗,能夠領導百人以上的團隊’,這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很多從業人員對于倉儲工作的想像。”說這番話的,是一家生產企業的倉儲經理張全。
作為一個在倉庫摸爬滾打了10年的“老人”,張全最近也經常被一些獵頭公司“騷擾”,有些開出的價碼還相當誘人。“當初很多人都勸我離開倉庫,做一些看起來更輕省,‘性價比’也更高的工作。但是我始終沒有動搖,而且一呆就是10年。現在能被獵頭‘瞄上’,也算是對我10年倉庫生涯的一種安慰吧。”張全笑言。
調整心態方有可為
看到越來越多的新人開始將注意力轉到倉庫、倉儲領域,他在欣慰的同時,更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從業經驗,讓這些年輕人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少走彎路。“本來讀書的時候專業并不是物流,跟倉庫更是‘八桿子打不著’,可因緣際會做這行,而且一做就是10年。收貨、包裝、發貨、庫管……10年間,倉庫里幾乎所有的工作崗位我都做過。”正是跟倉庫這么多年的“親密接觸”,讓張全對倉儲崗位有了更全面、也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很多剛入行的新人會覺得倉庫沒什么可做的,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在他看來,一些人之所以會覺得倉庫里的工作技術含量低,主要是因為倉儲崗位,從操作層面上來講確實相對比較簡單。“畢竟經常用到的操作就那么幾種,熟悉了之后是會覺得提升的空間乏善可陳。可實際上,真正接觸久了就會發現,倉庫工作既多且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要想做到不出問題并非易事。”
從基層技術員、現場管理員、庫房管理,一步步做到倉庫主管、倉儲經理,張全可謂是“久經考驗”。但是即便是這樣,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仍然不敢掉以輕心。“等自己真正做到管理崗位才發現,物流流程要想做好,難度比想像中要大得多。回想自己負責物流的這幾年,曾因為庫房盤點瞞報受到總部的批評,也曾因為員工違規操作出現過問題,可以說是‘險象環生’。”
而且,在很多公司,倉儲人員的報酬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同時,因為長期得不到重視,庫管員的地位也不是很高。“很多新人因此對工作的滿意度也有所降低。”張全坦言,這些都是行業里的實際情況,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
但是,作為一名有志于在倉儲行業作出一番成就的職業人,面對這樣的現狀,需要的是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認識到有些事情做與不做,用心做還是不用心做的結果截然不同。“我想提醒一些剛入行的年輕人,既然干了倉儲這個行當,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牢騷上,還不如沉下心來,用心把手頭的工作一點點做好。要相信,功夫下到了,總會有回報。”
收入機會辯證看待
對于每個職業人來說,收入的多寡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而倉儲人員的待遇相對較低在物流行業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很多人在倉儲物流崗位上呆不長的原因之一。
這一點,對于參加工作就沒有離開過倉儲的張全,自然也是有著切身體會的。他認為,對于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收入不應該成為他們求職過程中最看重的方面。“其實,一個職場新人最大的幸運,并不是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而是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并且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然后借助這個平臺來提升自身能力,為今后的發展謀得更大的資本。”談及這一點,張全坦言自己在剛入行的時候,也走過一段彎路,“那時候看到周圍的同學、朋友一個個收入都比自己高,心里也曾開過一陣子‘小差’。但現實卻告訴我,真正適合我的依然是倉庫和倉儲。”
雖然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收入相當微薄,但張全卻始終認為他從中得到的收獲最多,受益也最大。因為在那個平臺上,他遇到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貴人”——一位公司的前輩。在這位“師傅”的教導和帶動下,他完成了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也同時從一個倉儲的“門外漢”成了內行。
“能夠有一個具有一定專業能力,能夠對你言傳身教的前輩,教你專業知識,同時幫你分析和規劃職業道路,這些東西遠遠比一份高薪重要得多。”張全這樣提醒一些正忙于找工作或者急于換工作的年輕人。
同時,他也告誡那些在收入問題上心存抱怨的倉儲從業人員,與其牢騷滿腹,倒不如下點功夫,花些心思來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在機會來臨時,才能有足夠的實力抓得住、抓得穩。
職業生涯早做規劃
“我剛工作的時候并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每一步似乎都是被別人拽著往前走,自己爭取的很少。現在的年輕人有不少已經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也積極主動得多。”張全覺得,職場新人來說,職業規劃是重要且必要的。
而作為一個曾經在這方面“吃過虧”的人,張全提醒說:“也許要求新人剛參加工作就有明確的發展定位,可能比較難,但在工作兩三年之后,就應該有意識地進行職業規劃了。”
而對于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張全說,如果有志于在倉儲和物流業務方面有所提升,可以選擇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既可以選擇從倉庫的基層崗位發展,做到倉庫主管、倉儲經理;還可以由倉儲作為“跳板”,向供應鏈管理的其他崗位“轉型”。
若如果選擇前者,需要盡可能多的熟悉倉庫中的各種崗位需求,如收貨、發貨、包裝、庫管等;而后一種選擇雖然面對的挑戰更多,但因為未來的發展空間更大,所以受關注的程度更高。
對此,張全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整個供應鏈管理主要分為三大塊: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生產與經營管理以及物流管理,而倉儲在其中處于基礎地位。所以,對于擁有倉儲管理經驗的人員來說,假如想跳出倉庫,既可以從事物流管理工作,也可以向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方向發展,但后者的轉崗難度可能會比較大。
在提醒“后輩”的同時,張全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最近,他將目光轉向了物流系統規劃、咨詢和培訓這一嶄新的領域。“其實,職業規劃說起來簡單,可是真正要做好,還是要弄清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我也正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張全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