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儲備“進行時”
2010-11-1 0: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董秀成
我國石油儲備體系建設于1993年開始醞釀。隨著國際石油價格劇烈波動,我國經濟深受影響,國家的石油安全問題顯得十分突出。
在2001年3月, “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出現在我國 “十五”計劃中, “十一五”計劃中又明確為 “增強石油戰略儲備能力”,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石油儲備保障體系建設工作。
從2004年開始,我國開始政府石油儲備建設。目前,已建立遼寧大連、山東黃島、浙江鎮海和舟山4個儲備基地,總儲油規模為1000萬~1200萬噸。第一期國家戰略石油儲備2009年已以每桶58美元的成本完成儲油,儲量按2008年國內石油消費水平計,相當于全國13~14天的石油用量。同時,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第二期工程已規劃完畢,總庫容2680萬立方米,2009年部分項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設中。
企業商業石油儲備建設在國家支持下也取得明顯進展,國內石油企業已建立了約3億桶的商業原油儲備能力,其中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石油集團分別占50%和40%。
2007年12月18日,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掛牌成立。國家確立三級石油儲備管理體系:發改委、能源局、石油儲備中心、儲備基地。石油儲備中心將作為我國石油儲備管理體系中的執行層,負責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和管理,承擔戰略石油儲備收儲、輪換和動用任務,并監測國內外石油市場供求變化。
我國已完成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的一期4個基地建設,現在實施國家戰略儲備的二期8個儲備基地建設。而以中國石油集團和中國石化集團為主體的國家石油公司按照石油市場供需和煉化銷售規劃,在我國北部資源型城市和沿海煉化城市分批次建一定規模的原油和成品油商業儲備。
我國應該通過借鑒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本著適度集中、政企分開、機構精干的原則,建立起由中央統一管理,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相互分離的三級管理模式,減少我國石油區域性乃至全局性供應中斷風險,保障國家石油安全和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雖然我國在石油儲備體系的建設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與上述國家相比,我國石油儲備體系還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