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邁向結構優化之路
2010-1-1 10: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系列舉措,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成效顯著。回眸2009年,深圳經濟社會和黨的建設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不凡的成績。展望2010年,深圳建設者將滿懷信心,振奮精神,以改革開放創新的新成就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交上優秀答卷。本報今起特推出“開創深圳科學發展新局面”系列報道,盤點2009,展望2010,敬請垂注。
深圳特區報記者 藍岸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對深圳外向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寒流之下,冷暖自知。南海大道西邊,生產車載MP3的邦杰公司,海外訂單全無,被迫關門歇業;東邊,生產會議系統的深圳臺電,海外銷量增幅超過30%。
一邊是傳統粗加工產品的逐漸收縮,一邊卻是更大量、更具生命力的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迅速崛起。在經濟結構的轉變中,深圳經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V”形反轉:一季度GDP增6.5%,上半年增8.5%,前三季度增9.6%……
國際金融危機是一面鏡子。它讓深圳看到了不足,更看清了方向。堅定走自主創新、低碳排放、科學發展的綠色GDP增長之路,深圳越來越有信心。
升級產業:
爭搶新興產業制高點
2009年11月17日,杜邦太陽能薄膜電池板生產基地在深圳光明新區正式投產,以巨人姿態引領深圳太陽能產業的升級。
這是一次嫁接優質資源的招商“選”資舉措。這個“選”字,意味著主動出擊、千里挑一,以求彌補深圳高端產業鏈的缺憾。
一年來,深圳產業鏈高端建設不斷突破:11月16日,電子信息產品標準化國家工程實驗室、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同時落戶深圳;同日,第8.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也在深啟動,這是我國內地迄今最高級別的液晶面板生產線。
刻意抉擇,詮釋的是政府“無形之手”推動下的產業優化和轉型。這種“外力作用”,與舊城改造的“騰籠換鳥”交相輝映。老舊的水貝工業區,現在已是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蓮塘工業第一小區,如今成為羅湖區高新技術第一園區;老蔡屋圍片區,正在向現代化金融中心區邁進……
凡此種種現象,讓北大匯豐商學院副院長魏煒有感而發:深圳產業轉型,一種是外源型結構調整,依靠政府力量,通過舊城改造、招商引資來實現;另一種是內源型結構調整,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的自主創新來實現。自主創新對經濟拉動力更強,抗擊危機能力也更強,但它需要創新土壤,也需要耐心。
華為、中興通訊、邁瑞、大族激光、好易通……一個個扛起自主創新大旗的行業巨人,紛紛從“銷售商”走上了創新創業之路。2009年,華為全球合同銷售額有望突破300億美元,增長63%左右。
優化結構:第三產業趁勢崛起
從1985年280萬元創業,到2008年實現440億元營業收入,中興通訊在25年間實現1.5萬倍飛躍。作為深圳制造業的代表,中興通訊已是軟件業“大腕”,通過賣研發、賣服務的錢越賺越多。
在深圳,像中興通訊這樣占據制造業“微笑曲線”高端的案例不勝枚舉。正是這股創新合力,扇動著深圳經濟向高端服務業翻飛的翅膀。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拉動著第二、三產業格局悄然轉變。
據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深圳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6.9%;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9%;三次產業占GDP比重分別為0.1%、45.4%和54.5%。
數字印證一個事實:今年深圳現代服務業逆市上揚,特別是第三產業中的金融、文化等高端產業,成為拉動GDP增長的“綠色引擎”。以互聯網領軍企業騰訊為例,今年前6個月,其凈利高達22.55億元,同比增長88.9%,年銷售額破百億成定局。
“應看到不足的是,雖然深圳人均GDP已超越發達國家標線,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第三產業比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深圳市社科院專家指出,第三產業屬低碳經濟和知識經濟范疇,一河之隔的香港第三產業比例達85%以上,深圳經濟結構的優化之路仍然很長。
強化引擎:大產業帶動綠色GDP騰飛
當順豐航空波音飛機出現在深圳機場停機坪時,有心之人很是驚詫:中國怎又多了一家航空公司!這可是國內第一家擁有航空公司的民營快遞企業。
小小快遞公司,現在有了自己的波音飛機。這是深圳現代物流業飛速發展的最好寫照。按可以佐證的最新統計,深圳物流增加值2008年達734.52億元,占GDP的9.41%,物流社會總成本占GDP的15.69%,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現代物流業與高新技術、金融、文化產業一起,成為深圳經濟四大支柱,占據的GDP比重超過60%。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復雜形勢下,四大支柱增勢喜人。以全球“重災區”金融業為例,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增加值807.5億元,同比增長20.5%,占GDP比重達13.7%,實現凈利潤378億元。
四大支柱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源自于它們擁有共同的基因——創新。這,正是深圳經濟的主要特色。
9月6日,在京舉行的2009年中國CEO年會刮起一股“深圳風”。華為、騰訊、中興、比亞迪包攬了全國“最具創新力公司30強榜”的前4名。
創新,增強了深圳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創新,培育出一批能呼風喚雨的企業巨人。有了一大批這樣的巨人,深圳經濟才可以在罕見的金融海嘯中鎮定自若、穩步前行。統計顯示,2009年1至11月,深圳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增加值2295.72億元,增長10.0%,高出全市工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
市委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林祥博士表示,基于四大支柱而林立的“深圳經濟大廈”,堅固而結實,又有低碳、高附加值的綠色內涵,恰好詮釋了“深圳速度”在新形勢下的轉變。若繼續圍繞這一方略,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的核心領域再作求索,深圳勢將走出一條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