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世界屋脊上的鐵路——青藏鐵路

2010-10-9 20: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到今年7月1日,青藏鐵路已全線通車運營4周年。雪域高原見證了4年來的非凡歷程,青藏高原各族人民見證了4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青藏鐵路告訴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實現了“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的目標,為青藏兩省區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運力保證,被沿線各族人民譽為“經濟路、團結路、生態路、幸福路”。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里程最長、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2001年6月29日開工建設,2005年10月12日鋪通。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
凍土被公認為是世界性的鐵路建設難題。青藏鐵路的凍土區段長達550多公里,確保凍土路基穩定不僅是建設期間的一大難題,也是開通運營后的重大課題。
青藏鐵路凍土區段列車時速可達到100公里,這是目前世界上凍土區段列車的最高時速。
經過4年的運營實踐,觀測表明,青藏鐵路凍土區段斷面累計變形量均小于20毫米,多年凍土路基總體穩定。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關鍵在于根據青藏鐵路的實際情況,摸準了適合路情特點的養護手段,加強路基的通風隔熱,實施片石反壓護坡;對不穩定路基,實施凍土插入熱棒處理;控制凍土區地表水的積水,防止地表水與冰層融合。為做到對凍土路基的變化始終掌握在可控制狀態,青藏鐵路公司采取動靜結合的監控方式,實施晃車儀日常動態檢查、軌道檢查車循環檢查、巡檢車跟蹤檢查、重點區人工定期檢查,同時,還針對管理者明確了定期添乘檢查制度。對凍土區的監測,青藏鐵路公司建立了長期監測系統,系統設置3個自動氣象站,涵蓋了青藏鐵路凍土區典型氣候分區,設置78個地溫觀測斷面,實現了長期監測系統遠程自動化信息處理,提高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經過4年的運營,高原鐵路在減少人員作業、提高維修質量、保證設備運用、適應高原管理等方面取得較好效果。針對青藏鐵路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和線路凍土路基,青藏鐵路公司探索建立了適合高原鐵路特點的“養修分立”和“綜合維修”新體制。全線線路、通信、供電等設備的養護維修委托給專業公司,對投入運用的新技術、新設備的技術標準和作業標準以及設備技術管理和設備檢查工作則由青藏鐵路公司全面把關,科學的設備維修工作機制滿足了運營的需要。
青藏鐵路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脆弱。青藏鐵路沿線緊鄰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的棲息地、可魯克湖—托素湖省級自然保護區。這里分布著可可西里、三江源、色林錯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類型眾多、面積廣闊的自然濕地。全線通過長江、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4大水系,生態地位突出,環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鐵路部門高度重視青藏鐵路沿線綠化工作,運營以來,青藏鐵路公司堅持對鐵路沿線開展邊坡植被恢復技術研究,提高青藏鐵路沿線草地植被涵養水分和生態屏障功能,為青藏鐵路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目前,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完成了140多公里的滴灌技術造林綠化,完成330多公里有灌溉水條件線路的植樹綠化,累計植樹達1244萬株。自2007年以來,青藏鐵路公司對唐古拉山以南路基坡腳、邊坡進行了全面補種草恢復植被工作,累計種草142公里,種草面積120萬平方米。在做好沿線植被恢復工作的同時,青藏鐵路公司科學規范的管理確保青藏鐵路沿線“零排放”,從列車的統一集中吸污處理、沿線站區清潔能源的使用到野生動物遷徙期間的施工避讓措施等,已全部納入青藏鐵路運營期環境保護管理體系之中,形成制度化管理。
2008年,青藏鐵路格拉段工程被評為“國家環境友好工程”,這是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最高榮譽。
通過4年的運營實踐,青藏鐵路完善了一整套符合高原鐵路運輸特點的環境保障體系。
針對青、藏兩省區對鐵路運輸需求不斷增長的實際,青藏鐵路公司還不斷創新和優化運輸組織。青藏鐵路開通時每天開行3對貨物列車,通過優化運行圖,壓縮區間運行,目前僅圖定貨物列車每天就有5對。青藏鐵路牽引機車是大功率內燃機車,通過機車牽引實驗,將3機牽引2800噸調整為2機牽引2580噸,最大限度地釋放運輸潛力,增加了機車使用效率。積極開展技術設備改造,在貨物列車尾部安裝先進的技術裝備,減少工作人員。科學合理地設置拉薩貨場裝卸流程和場地,日卸車能力由開通初期的60輛提高到現在150輛。
青藏鐵路通車運營,促進了青藏高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鐵路低廉的運輸成本提高了青藏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促進了包括礦泉水、拉薩啤酒、牦牛奶產品等一批批青藏高原特色優勢產品和產業的發展。青藏鐵路還加快了區域市場融入國內國際大市場的步伐。青藏鐵路通車使大量質優價廉的商品進入西藏、青海,使當地糧食、蔬菜、瓜果、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和冰箱、彩電等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改善了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燃料和飲食消費結構。同時,西藏的名、特、優產品和民族手工藝品,也不斷進入全國和世界市場。西藏冰川礦泉水有限公司“5100冰川礦泉水”年生產能力為30萬噸,全部通過鐵路運輸進入內陸市場,并以品牌占領市場,如今已經成為高端礦泉水品牌。青藏鐵路還進一步帶動了青海、西藏旅游業發展,大量的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2009年,西藏旅游接待游客超過550萬人次,比此前最多的2007年增長40%。
青海省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油氣資源及其他非金屬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探明的129種礦產資源中,有54種儲量居全國同類儲量的前10位,有9種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今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規劃》被國務院批復。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循環經濟試驗區已建成中石油青海分公司、鹽湖集團、中信國安等一大批資源開發龍頭企業,以鹽化工、石油化工為支柱的優勢產業和工業格局基本形成,在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9年8月,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現代化的物流中心————那曲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對加快藏北產業化發展步伐,促進西藏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以青藏鐵路為依托,西寧、格爾木、拉薩等一批綜合物流園區相繼建成并迅速發展。
通車4周年,青藏鐵路公司共運送旅客2900多萬人、運送貨物1.3億噸,其中進出西藏旅客560多萬人,進出西藏貨物550多萬噸,成為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引擎”。2007年到2009年,西藏自治區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4%、10.1%和12.1%;特別是2009年,西藏自治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達到437億元,比通車前的2005年增長59.4%。青海省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2.5%、12.7%和10.1%,2009年,青海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
如今,青藏鐵路讓雪域高原和全國各地聯系得更加緊密,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已成為青藏高原各族人民對青藏鐵路最親切的稱呼。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