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老百姓可以忍受高通脹,誰來承擔政策責任?

2010-10-29 1: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圍繞如何看待中國通脹形勢,國內正在爆發一場“輿論大戰”。引發爭論的導火索是一些國家智囊學者的觀點。
10月13日,國家發改委旗下的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中國必須忍受更高的物價上漲率。現在加息,不僅難以控制通脹,還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10月16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由于中國近期仍然可維持9%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警戒線不應該局限于3%,而是可以提高到4.5%。4.5%的通脹率是社會可以承受的。而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對價格控制的目標不宜定得太低,可考慮將CPI升幅目標上調至4%左右。
    上述建議一出,立刻引來社會上的一片罵聲。包括官方新華社在內的多個媒體不斷刊載網民反應,有人直斥發改委專家的看法就是混蛋邏輯。
    在國內物價普遍上漲的背景下,通脹問題已成為國內的敏感問題。這已遠不是經濟學家們在做的學術探討,而是老百姓現實生活的直觀感受。今年以來,國內物價“漲”字當頭,油、糧、糖、酒價格齊飛。食用油在此輪漲價中表現搶眼,全國油作物生產地黑龍江率先上漲,各大超市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價格普遍上漲約10%。在批發市場上,20升容量食用油批發價格已由10天前的每箱168元上漲到198元。有批發商說,往年漲價最多在10元左右,今年確實漲得厲害。北京多家超市稱,已陸續接到多家供貨商的通知,預計提價幅度會在10%-20%左右。
    除了糧油漲價之外,糖果、白酒等節日食品業提前進入銷售旺季。在北京市場,白糖每斤的價格從年初的2元漲至目前的4元以上,漲幅超過1倍。白糖漲價帶動下游品牌糖果紛紛被迫調價,徐福記糖果批發價從每公斤29元上漲到32元,其他品牌也有5%-10%的漲幅。而酒類也不甘人后,紅酒、白酒、黃酒普遍漲價6%-10%。
    面對食品價格上漲,多個城市出現搶購跡象,民眾趕在漲價前囤積生活必需品。在北京街頭,出現了消失很多年的排隊購買大白菜的勝景。北京城鄉倉儲超市的工作人員稱,因近期漲價消息日盛,消費者增加了購買量,最近幾天的銷售量比平時增加了20%。有人慨嘆:通脹猛于虎!民眾變成“海豚”(海量囤儲)一族,似乎又回到了“囤油囤糧、備戰備荒”的年代。
    與過去不同的是,這一輪糧油食品價格上漲,還伴隨著很多基礎產品的上漲。今年以來,國內的水價、油價、天然氣價、煤價、電價等,都已先后上調或正在準備上調,而且,未來還有開征新稅的“剃刀”——房產稅、物業稅、資源稅、環境稅、車船使用稅等都在前面等著呢。一方面增稅,一方面漲價,再加上實質性的負利率,普通百姓對于未來通脹形勢的憂心,正在普遍加劇。
    在我們看來,經歷過國內物價波動的老百姓并非不能客觀看待通脹問題,而是對于容忍高通脹的理由不能接受。比如王建認為:“在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依然不足的情況下,控制通脹不應優先于經濟增長”。而厲以寧的看法是:“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不應該輕易退出。如果急轉彎發展,就會有三角債,就會有爛尾樓,如果緊縮過度的話,通貨緊縮將會形成。”這些看法的著眼點,還是投資、經濟增長這老一套。無論參照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最新戰略,還是考慮在增稅漲價之下老百姓的真實感受,主動容忍高通脹的政策建議都是極不合時宜的。
    控制通脹是宏觀經濟的重要目標,也事關老百姓的生活和福利水平,這不是個學術問題,而是個公共政策問題。對于主張容忍更高通脹的建議者,要問的是:如果老百姓可以承受高通脹,那誰來承擔政策上放縱通脹的責任呢?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