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商貿流通業規劃已上報國務院
2010-10-27 1: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25日,在第11屆西部國際博覽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宋則表示,十二五期間商貿流通業提振消費需要有新突破,目前該規劃已上報國務院。
宋則表示,十二五期間的整體工作思路是,將深化改革,轉變方式,疏通渠道,構建現代化、競爭性、高效能、低成本的商品暢銷體系作為全國“十二五”流通規劃和政策設計的軸心。
“已經出臺的財政補貼政策盡可能保留,但是鑒于財政資源的有限性,十二五期間的工作思路要從‘優惠政策促進型’向‘制度環境改進型’轉變,后續政策應更多地著眼于解決體制機制深層次問題,有些補貼政策將會根據形勢好轉而逐步退出。”宋則說。
宋則認為,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53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消費拉動經濟增加4.6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2.9%,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增強。預計2010年銷售業績不會低于2009年。
宋則表示,首先要整合國內商貿流通資,建立暢銷體系,大幅降低流通成本。構建城鄉一體化、內外貿一體化、批發零售物流配送一體化的商貿物流渠道網點,重點組織實施針對廣大農村網點缺失的“覆蓋戰略”。
其次,最大限度依靠信息技術和體制創新解決各種供求信息不對稱及其帶來的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規范和推廣電子商務交易新模式,盡快實施相關法律法規,促進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
與此同時,十二五期間將關注外資流通企業的擴張對本土中小流通企業造成的沖擊,加強對外資并購行為的審核,并對其單店規模、營業時間、就業指標等經營行為進行規制。建議出臺相關法規,規范外資流通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和經營行為,確實保護本土中小型流通企業的利益,實現大中小型、中外資企業的結構平衡。
此外,十二五期間還將加強商貿領域誠信建設、實施增加消費的“反滯銷戰略”,以及新設計公務消費政策納入規劃中。
商貿流通業是指商品流通和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產業,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倉儲業,并涉及交通運輸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