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物聯網:從行業走向公眾

2010-10-25 16: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0月28日,“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博覽會”將在無錫召開,這將是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的首次集體亮相。目前,物聯網業務正呈現出“由點到面”、“由行業用戶到公眾用戶”的發展特征,并即將為電信運營商帶來實在的經濟利益。而從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產業已具備 -

了規模商用的初步基礎,不論是信息采集領域,還是信息傳輸,抑或是信息處理領域,產業鏈都已趨完善。

  一個浩瀚的ICT市場就在前方。發軔于無錫的“感知中國”建設,在全國各地已遍地開花;而作為物聯網產業的主導企業和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先鋒,三大運營商也分別制定了各自的物聯網發展戰略,并積極建設物聯網基地,推廣大量應用。

   雖然大多數業內專家對物聯網的發展仍然持謹慎態度,例如,傳感網國家標準工作組副秘書長邢濤對《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今年物聯網、傳感網將高速發展,但是大規模的產業化不會出現;中國電信總工程師韋樂平則持有更為悲觀的論調,他認為在未來五年內物聯網將不可能成為通信業的一個主導市場。

   但無論如何,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正克服著“商業模式欠缺”、“標準復雜”、“產業鏈不成熟”等種種問題快步前行。

  行業需求初顯

  產業內部很熱,而行業需求不明顯被看做是制約物聯網發展的首要難題。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都指出,物聯網的本質是ICT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過程。在3G業務規模推廣、寬帶提速等大背景下,物聯網應用為運營商的信息化轉型勾勒了十分美好的商業藍圖。

  但是,電信運營商發展物聯網業務,無可避免地將面對一個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即如何真正滿足行業需求。

  物聯網應用要想獲得行業用戶的買單,首先是用戶確實有需求且支付得起,其次還要符合行業用戶的應用環境,找到恰當的切入點。行業政策、專網和公網的協調、應用習慣,以及運營商企業標準與行業標準相匹配等問題都被看做是物聯網進入各行各業的“攔路虎”。而在行業企業內部則有著更為復雜的挑戰,中國移動研究院楊志強指出,物聯網業務的推廣將涉及到企業流程再造、系統對接、設備改造和崗位調整等諸多問題,需要克服。

  因此,目前行業用戶自發投資的物聯網應用還比較少。事實上,早在2009年,國家就將物聯網、傳感網納入到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并有計劃在財政、信貸等多方面對其進行大力扶持;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很早就明確,要優先在“工業、基礎設施、環保監測、公共安全”等領域示范物聯網應用;而在“十二五”規劃中,物聯網等戰略新興產業依然是重要內容。

  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浪潮,物聯網概念在我國從一出現起,就呈現出由上到下強力推動的態勢。正因為這樣,目前大部分物聯網示范應用都由政府買單,并主要集中在安防、環保、農業、水利等國計民生關鍵領域。這些領域示范應用的遍地開花,也讓運營商物聯網業務在完成國家任務的同時,更為其帶來了經濟利益。

  走向公眾服務

  在行業物聯網應用艱難推廣的同時,面向公眾用戶的物聯網產品開始發力。 

  按照物聯網概念的一般劃分,物聯網分為感知層、傳輸層和信息處理層三個層面。目前,物聯網業務在行業領域的應用主要障礙在感知層。例如,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對傳感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傳感器的精度以及可靠性、使用年限、壽命等,能否滿足工業高溫等特殊環境的具體要求,是用戶最為疑慮的問題。

   此外,目前傳感器種類有4000多種。以前傳感器主要在各個行業使用,不存在進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問題。現在要進入電信網絡,技術標準如何協調?設備如何認證等都是問題。 

  事實上,未來物聯網世界應用將面對不同的個體,不同行業和組織,種類和數量非常多,如果沒有一種很好的業務生成環境,沒有一個很好的業務系統體系,沒有一個很好的通信標準,數據融合也會遇到很多問題。 

  面對在工業等行業領域現存的需要解決的難題,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們各自制定了自己的企業標準,并建立了自己的物聯網陣營,以完整產業鏈、完整的解決方案的形式,向用戶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運營商在推進工業等行業物聯網應用的同時,也找到了拓展物聯網業務的捷徑,就是將物聯網技術與自己現有的龐大的個人用戶群資源結合起來,提供相應產品,并捆綁用戶,甚至實現小范圍內的網絡壟斷。如中國電信面向校園用戶的翼機通業務,中國移動面向社區的宜居通業務。這些業務都表明,物聯網應用在行業領域深耕多年后,開始走向公眾用戶,開花結果。

  當然,運營商的挑戰仍然很大,就是如何面向公眾用戶提供物聯網產品的同時,變管道角色為智能管道,或信息服務商。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在網絡層面,運營商還需要加大改造力度。他指出,現有的網絡是基本上不做任何信息處理的,也不做數據挖掘,對物聯網業務來講應有信息處理、數據挖掘和決策支撐。“運營商需要適應物聯網的應用改造網絡。”

  成本壓力逐步克服 

  物聯網發展需要規模化,只有規模化,業務成本才能降下來,用戶才支付得起,產業鏈才能獲利。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表示,M2M是規模應用的典型業務,數量巨大將折射出質量卓越。 

  但物聯網市場是碎片化的市場。每個行業的細分應用都非常多,由于行業或地域限制,這些應用的需求不一樣,這使得物聯網業務要十分多樣性,多樣性導致產品很難標準化,一個產品的用戶數很少,開發成本較高。產業鏈如果將這些高的成本分攤到產品售價上讓用戶承擔,則會影響用戶使用物聯網。如果不分攤,產業鏈又面臨著財務壓力。 

  因此規模商用必須要過成本關。事實上,得益于政府在相關領域的主導推進,運營商的相關項目成功實施積累了大量經驗,進入2010年,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業務體系,正跳出“M2M”的范疇,將電信各種網絡與傳感網緊密結合,推出各種各樣業務。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展出的物聯網業務,因已成為業務群而備受關注;通信設備商也為物聯網業務的推廣,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傳感器廠商也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產業鏈的完善,產業化大分工的逐步形成,必將促使整個產業規模化啟動,這為物聯網業務向更多行業的推廣,提供了有利基礎條件。邢濤表示,任何商業模式的確立和規模化商用都需要參與主體的主動性,行業用戶的被喚醒,或許也將意味著物聯網規模商用的即將到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