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和訊獨家專訪黃奇帆:用重慶模式發展內陸經濟

2010-10-20 23: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深秋,重慶。朝天門碼頭熙熙攘攘,嘉陵江和長江涇渭分明。處于長江上游的重慶,掀起一陣又一陣的改革波濤,一系列創舉也在這個城市身上不斷發生:“地票”交易的創建,內陸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力度……這一切的變革,都讓這個城市熠熠生輝。19日,第三屆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論壇間隙,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接受了和訊網獨家訪談。 
  1.“地票”能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并可能增加耕地
  和訊網:2008年12月4日,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掛牌成立,農村土地交易所主要從事“地票”交易?芍^是全國金融界和房產界的一大創舉。目前進展如何呢?
  黃奇帆:目前進展很好。截止2010年9月,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共進行了17場地票交易,已交易地票29720畝,成交總金額36.07億元,最高每畝價格達到了20萬元。重慶這種創新的地票交易制度,不但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起來,確保一定的耕地面積,同時也讓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土地溢價可以反哺農民。具體數字你可以到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了解。
  世界上許多國家城市化、工業化的歷史證明,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社會的耕地會有所增加,然而,我國的這一進程卻遇到耕地減少的問題。其原因在于,許多國家農民在農村的住宅、村落用地一般比較散、雜,投入產出率低,用地量大;進入城鎮以后,用地集約度加強、用地量減少,在增減掛鉤的情況下,耕地出現增加。
  我國城市居民的住宅、教育、衛生、生產等各種用地相加,人均約需100平方米。2億農民工進城約需用地200億平方米,即2萬平方公里;而其在農村的宅基地、建設用地約需4萬平方公里。如果城鄉土地增減不掛鉤,不退出這部分土地,2億農民工進城后共占用約6萬平方公里土地,耕地面積就會受到影響。
  在這一背景下,重慶積極探索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特別是通過“地票”交易使遠郊農民的宅基地能參與流動。如果這一試驗取得共識,農民工進城后逐漸退出農村的宅基地、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最終將能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并可能增加耕地,同時增加了城鄉的市場化要素。
  2.重慶的GDP高速增長是一種均衡的、比較合理的增長。
  和訊網: 在內陸經濟發展以及建設開放高地方面,重慶從哪些方面著手?
  黃奇帆:重慶作為中國內陸的一個中心,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西部開發的增長極和城鄉統籌的直轄市。重慶作為中國內陸的一個中心,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西部開發的增長極和城鄉統籌的直轄市。最近幾年,按照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要求,我們應該說是發展速度加快了。盡管有金融危機的沖擊,最近三年重慶的GDP增長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長,我們2008年是15.3%的增長,2009年14.9%的增長,今年1——9月份17%的增長,總體而言是在一個發展的快車道上。令人高興的是,我們這種增長是一個全方位的增長,我們的工業增長、旅游業增長、商業零售業的增長、房地產業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外資的增長、進出口的增長,全方位的都是兩位數,都是20——30%甚至50%以上的增長。因為各行各業都是快速路,所以形成的GDP高速增長是一種均衡的、比較合理的增長。
  3. 重慶連續三年保持外資到位數增長率全國第一的三大舉措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開始轉變增長方式,以前是出口拉動為主,比較全面的一個開放和出口拉動,現在逐漸轉向出口和內需并重,以消費拉動為主,國家更多的是在加大力量進行西部開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身處西部的為什么提開放高地建設呢?我們是認為西部的開放比中國沿海地區至少晚了十年甚至十五年,如果不補上開放這一課,我們在啟動內需的過程中,就不能更好地進步,因為沿海已經開放到了很高水平,現在回頭來發展內陸。內陸的企業、城市,如果在不夠開放的條件下,搞這些埋頭苦干的內需拉動的活,其實時間長了,不管是水平還是方法都會出問題。我們不是搞閉門造車,不是搞封閉環境下的內需增長,我們已經進入了WTO,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該融入世界,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啟動內需,那么在這個意義上講,重慶最近幾年是加快了內陸開放高地的建設,我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2007年的時候,我們一年引進外資到位數只有10億美元,到2008年的時候我們到了20多億美元,2009年是40億美元,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們引進外資到位數增長了50%,預計全年能保持增長50%的紀錄,也就是說我們今年是可以達到60億美元到位數的。60億美元在中國沿海不算很多,整個中國一年引進外資大體上在800億到900億美元,那么我們西部12個省統統加起來,包括東部地區在內所有的省加起來,是200多億美元,20多個省200多億美元,沿海有600、700億美元,所以內陸來說,各個省平均就是十幾億左右,我們能夠有60億的話,我們已經是內陸20個省利用外資絕對數最大的一個地方,我們連續保持了三年外資到位數增長率全國第一,今年也一樣是全國第一。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是體現了開放高地建設是有成果的,是成功的。我們為什么能夠在這幾年外資到位數出現非常大的增長呢?除了中央對西部開發的政策引發了外資關注,除了重慶地區本身投資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得外資覺得這個地區投資比較合理外,我們在引進外資的方法上,我們也做了調整,那么就是“寬領域、全方位、多渠道”,這三個措施。
  和訊網:具體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黃奇帆:具體來講,可以這么說——
  寬領域:以前我們利用外資一般都是走工業項目引進外資,像金融、貿易、服務業基本上很少引進外資。現在我們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工業、金融、貿易各個領域我們都引進外資,都開放市場,外資都可以進行投資。
  全方位:以前重慶的外資,一年10億美元,很大一塊主要是香港投資,臺灣都很少。我們現在是港澳臺、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美國全方位,現在外資的各個環節數量都大幅度增加。
  多渠道:以前引進外資主要是外資來一個項目,搞增量投資。一個項目簽約了,項目資金到位,兩三年、三四年,一個項目有施工的周期,現在我們叫增量的投資項目和存量的收購兼并轉讓項目一起干。如果把一個很好的企業賣給外商,一賣就賣5億美元,簽約一個月之內資金就到位了,這樣的一種合作其實是更深層次的一種企業合作。另外,我們除了法人對法人點對點談判的這種合資合作以外,我們更多的和私募股權基金,以及香港、美國股票等境外資本市場的融資,這種一個企業上市融資就可能有幾億美元。今年重慶地區差不多會有12個企業在境內或者境外股票上市,據我了解,在境外上市的企業可以獲得的資金就會有十幾億美元,境內上市的企業當然就會有近200億人民幣資金,所以,資本市場也成了我們吸引外資的重要的來源。
  我們吸引那么多的外資,并不是說國內那么缺錢。因為現在與三十年前、二十年前我們引進外資的目的完全不同,那時候是真缺錢,是需要錢,現在其實中國不缺錢。那么,我們為什么又那么熱衷于引進外資呢?是因為當你和外資合作的時候,當你真正和資本打交道的時候,當外國資本真的到了重慶的時候,它才會有更多的技術、更多的管理、更多的人才到達重慶,才會把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融合起來,才會使真正的企業的觀念、市場的觀念、國際的觀念對整個重慶帶來影響和改造。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引進外資,是為了追求資金之外的那五、六個要素,而這些要素恰恰是改造和提高重慶開放水平的重要一環。
  4.內陸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跟世界資源交換不足。
  和訊網:重慶是一個內陸城市,在推動進出口貿易方面有什么打算?最近有沒有什么新的舉措?
  黃奇帆,進出口貿易有進有出。我們內陸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跟世界資源交換不足。我們國家去年2萬2千億美元的進出口,整個西部12省進出口量統統加在一起,也就是1000億美元,是全國的二十分之一,5%左右,所以是非常小的。西部如果不解決進出口開放這種概念,西部是沒有前途的,在這個意義上,重慶作為西部開發的領頭羊,西部開放高地的推動者,那么進出口貿易這一環也不能漏。我們今年進出口貿易量增長50%左右,我們預計明年、后年都能保持這個紀錄,到2012年,我們進出口量會到300億美元。這個量并不大,但是和我們幾年前70億、80億、100億美元相比,還是漲了幾倍。我們爭取到2015年能夠有1000億美元進出口,估計到那個時候,我們在整個國家進出口量中就會有一定的比重。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走出去。重慶是內陸地區,但恰恰是重慶,在去年以來,我們運籌了一批海外投資的項目,并且得到了中央各部委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外國政府相關體系的批準。所以,我們這些項目都是成功的項目。我覺得比較愉快的就是我們一共推動了5個項目,5個項目都得到了批準,而且都付諸實施,一年多時間,我們在海外投資50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真正海外投資以省級政府下的企業,運籌推動的,中央政府和中央企業不算,地方企業海外投資的,重慶算是名列前茅了,也就是說這一年多里50億美元。我們其中有近20億美元到澳大利亞收購了一個鐵礦石企業,目前已經交割,很期待。我最近收到了好幾個澳大利亞市長或者是州長給我的信,意思說我們這個地方也有很好的鐵礦石,也希望讓我能不能再去買。就是說,澳大利亞也很歡迎我們去買它們的鐵礦石,因為你是成功的買了一個鐵礦石企業,他就覺得你有信用,跟你討論是可以的。但是現在我這個地方官,我是因為重鋼需要鐵礦石而買的,我不是貿易商,如果去搞它幾個鐵礦石在全國做貿易,其實也是可怕的事情。
  另外,我們也從英國買了一個老牌高科技的裝備類企業,這個企業如果有一千人、一萬人,那么一千人、一萬人失業,那我可不敢買,只有180人,全是高科技的技術人才,但是金融危機使得他們倒閉了,我們把它買下來,180個人現在大部分在重慶工作。然后它的圖紙、它的裝備讓我們重慶的裝備工業提高了十年的水平。它掌握著歐洲美國的許多裝備工業的技術,我們覺得買得非常合算,實際上已經全部交割,全部協調完畢。
  我們也購買了巴西和北美的幾百萬畝土地,買了土地種大豆,我們也已經簽約,已經得到國家批準,也得到巴西政府批準,是很好的一件事,中國每年進口3000多萬噸大豆,那么我們這幾百萬畝地就能種它200萬噸大豆,然后把這些大豆就可以進來。因為我們既然成了大豆的種植商,自然也可以把這塊土地周圍的小農場主的大豆一起買過來,從貿易角度講,可能自己種了200萬噸,貿易額是500萬噸,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總的來說,這件事我們也基本做成了。
  世界金融危機是資本縮水的時候,我們曾經說過是一個資本輸出抄底的時候,但是抄底不能亂抄,抄到一個陷阱里,到泥潭里去也可能。但是如果謀而后動,對資源類、對國家轉型類、對市場前景看得非常直白的環境,該出手還要出手嘛,盡管地處西部,西部的省市到世界上去走一圈,跟沿海省市到世界上去走一圈,是同一個起跑線,世界是平的,沒什么遠的,因為跑到外面去找沒有距離,大家都是跑出去。外資到內陸來有2000公里的距離,西部會顯得落后,走出去大家都一樣,都是跑到了外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有進有出,中國2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當然要走出去,這就是我們開放的一個題材。
  五、重慶正在建設中國內陸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和訊網:第三屆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論壇選擇在重慶召開,重慶服務貿易方面的發展戰略如何?重慶將從哪些方面推動其發展?
  黃奇帆:重慶把服務貿易作為我們的重中之重在發展,是我們“十二五”支柱產業來發展。對重慶來說有三個基礎環節會推動服務貿易更好發展,或者說有四個基礎環節推動服務貿易發展。
  第一,重慶正在大幅度的搞加工貿易,有加工貿易就有服務貿易。加工貿易和傳統的工業企業制造有什么區別呢?傳統的大企業,就是自己組織生產,產品自己研發,研發了以后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原材料采購自己進行,產品產出來以后自己銷售,是一個組織鏈一體化的企業。什么叫做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就是把研究開發和制造分開,零部件采購供應和制造分開,銷售和制造也分開。在加工貿易的體系里,首先有品牌商,比如說惠普、宏基、愛立信、思科等等,那都是世界級的電子產品或者是其他產品的品牌商,他們搞研發,他們也搞銷售。第二類是代工商,外包生產者,它是接受了訂單、接受了品牌進行貼牌生產。第三類是所謂供應鏈,有幾百個、上千個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制造商,從全世界把零部件購過來,供應到總裝廠、代工廠手中,形成組裝,最后形成產品覆蓋全世界。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變成了各種不同層次的企業來進行生產,這個過程誰把它能連接起來呢?服務業,生產性的服務業。因為有加工貿易,所以,服務貿易才發展,沒有加工貿易的地方,就沒有生產型服務業,就不會有非常發達的物流業、金融業和各種服務業。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服務貿易和加工貿易手心之于手背。有人說我只要服務貿易,我不要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是非?嗟目嗖钍,我只要好的,不要差的,這是一廂情愿。重慶既然是推動了加工貿易的發展,我們已經跟惠普、富士康、英業達,我們叫做一加三,另外后面還有上百個零部件廠,已經形成了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格局,我們同時還在和臺灣其他的品牌商、代工商、和日本美國其他的品牌商、代工商又在推動第二波電子產品,筆記本電腦、包括打印機和其他的通訊設備生產基地的建設。我們預計三年內這個基地會有四千億的銷售,五年內會到一萬億銷售,這一萬億銷售的產品起來以后,它要銷售就要有物流輸出,它幾千個零部件有一個組織過程,就要有供應鏈的物流和其他方面的組織,它還有其他金融的服務,所以它的生產性服務業會帶動重慶的服務貿易巨大的發展。
  第二,重慶正在建設中國內陸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我們的民航機場,就是現在的江北機場,目前第二跑道已經竣工,航站樓也基本竣工,下個月我們將進行驗收投入使用的儀式。一般投入以后,它有20萬平方米航站樓,2個跑道,是中國內陸22個省當中最大的一個機場,它的建設面積、規模是最大的一個機場。但是還不夠,因為所謂最大的機場,最多能容納三千萬人次,一百萬噸貨物的吞吐量,這還不夠,所以我們明年還要開工,再建兩個跑道,再建50萬平方米航站樓,使得2015年以后的重慶機場應該是70萬平方米,四條跑道,那是什么概念呢?現在上海浦東機場,廣州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就是70萬平方米航站樓,中國第四個大型國際機場將建成在重慶。那么跟著這個機場的發展,它的航空物流,以及各種第三方物流中介,這一方面也一定會起來,服務貿易就會起來,這是一塊。
  6. 火車從重慶到歐洲只要13天,改變了中國物流方向。
  鐵路方面,現在鐵道部在重慶建設的鐵路差不多有2000多公里。重慶面積并不大,它只有幾百平方公里,上面鋪了2000多公里鐵路,形成的密度,這八條高速鐵路通向全國,形成一個鐵路樞紐,而且這個鐵路樞紐最有意義的,不在于它一小時到重慶,兩小時到貴州,三個小時到西安,四個小時到武漢,五個小時到蘭州,六個小時能夠到北京,七個小時到廣州,八個小時到上海,我認為這還是一般意義的,最重要的意義,它有兩個出海口,一個就是重慶到俄羅斯、到鹿特丹,到德國的杜伊斯堡,打通了中國南線的歐亞大陸橋。中國有北線歐亞大陸橋,是從上海到滿洲里、西伯利亞,然后橫跨俄羅斯,一萬多公里到莫斯科,然后到歐洲,一般要走20多天,我們現在這條線要走12天、13天,這就改變了中國物流方向,現在中國貨要到歐洲,不管是西安的還是重慶的,反正一江春水向東流,先2000公里運到上海、廣州,然后再坐船30多天到歐洲,或者就是火車往滿洲里方向去繞一圈,現在我們這條線4000多公里在中國國內到新疆,然后到哈薩克斯坦,直插歐洲了,那么這條線就在昨天打通了。昨天火車從重慶發出到歐洲13天,反正最近的火車列車表是13天。什么意義呢?為什么這個時候打通呢?因為惠普的工廠,它的筆記本電腦50%去了歐洲,到十一月份,大批量的要生產出來,包括它的上海的惠普筆記本電腦都將運到重慶,通過這個方向運到歐洲,意思是什么?中國一直說一支箭,從長江的尾巴往上海方向,往東北射出,沿海就是一個弓,出?诰驮跂|部,現在出海口到西部了,西部也是出海口了,沿海的東西完全可以運到重慶,再運到歐洲了,這個方向一下就風水轉過來了。這個地方我覺得有戰略意義。
  另外一個,鐵路上我們還在建設重慶到云南,云南到緬甸,往印度洋方向,那也是一個出?。以后就是中國的出海通道,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還要加上往印度洋方向和往歐洲方向,那就有五個出海口的方向。西部有兩個,都和重慶關聯,所以,我在講這一段鐵路的物流也有許多文章好做。重慶還有長江的航運等等?偟囊馑季褪沁@一塊由于交通樞紐的建設也會帶來很多的物流和服務貿易的發展。
  第三,就是我們在建設長江上游的金融中心,中國內陸的金融中心。我曾經說過,我們這個金融中心有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銀行、證券、保險充分的發展,這都是服務貿易范疇。第二個層次是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包括三個廣度,租賃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各種私募股權基金或者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另外還有一些和房地產按揭有關的按揭銀行、按揭公司。所有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它一般也會有巨大的金融融通量。如果說銀行的融通量是萬億計的話,剛才說的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流通量是幾千億計的,所以它對社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融通的體系。第三,我們還有一系列的區域性的要素市場,比如OTC市場或者我們講的商品的遠期期貨市場,再有比如說我們航運交易所、藥品交易所、產權交易所、土地交易所等等,交易所也是一類,這是第三類。第四,我們要推動一系列結算中心的發展。比如加工貿易離岸金融結算中心,比如電子商務國際結算中心等等,那么這些發展的所有內容都跟服務貿易有關,都是服務貿易的重要內容。這是第三個方面。
  本來就講這三個,第四方面是我剛才把它給分流了一下,通信基礎設施,你可以放到交通類,交通大發展,可以說通信也是交通,但它的確是可以獨立出來的單項,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重慶還有一個大發展的基礎條件,就是通信基礎設施大發展,帶來我們軟件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大發展,而這也是服務貿易的重要一環。我們的通信基礎設施,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重慶鋪設了出海的光纜,數字基礎設施,我們本身是內陸的一個中心結點,國家在我們這兒有十來個專門的光纜通道通向世界,在這個意義上,重慶目前的電信基礎設施量其實和北京、上海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國家的三大通信公司在代管,基礎設施的能力,我們差不多有1800萬個座機,有幾百萬個網絡用戶,這個量和北京、上海都差不多。那么電信基礎設施也很好。這個背景下可以做什么事呢?一是我們有一個目標,三年內軟件開發的工作人才到10萬人,反正一個人一年馬不停蹄,365天開發軟件一般講銷售額的話,也就是做幾萬吧,如果有10萬個人,差不多能夠做20億或30億,是這么一個概念,所以軟件開發不但講業務量,更多的講你有多少軟件開發人才在這里有一個集群在工作。第二,我講一個數據,我們要推動國際的做高端的數據處理在重慶發生,這個數據處理很抽象,比如說,你說我用網通這不是一直在處理嗎?但這是低端的,只是幾千幾百幾萬打電話的大學生,不管多重要的圖片,人家的醫院拍的X光片把這個數據過來,OK,也是數據處理,這些重要的數據處理在哪兒?是人家世界500強每個大公司大量的數據,跟它的基層、跟它的全球網絡、跟它的業務對象發生的數據處理,一個大公司數據處理可以有幾萬個服務器,七八個、十來個世界級跨國公司數據處理量,一個上海還不夠,這樣的數據處理如果能移植到中國來,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目前的世界,當今的世界,這一類的高端數據處理,如果有外包,60%是外包給印度,這就是印度比我們成功的地方。我們吹牛也罷,說大話也罷,說了十年,我們真正有哪些地方真正干了數據處理,把人家大公司數據處理移到中國來處理的?幾乎沒有吧。那么,在這個意義上,因為這個數據處理電訊的特征,你在十樓的數據拿到三十樓去處理,和拿到中國處理,和拿到英國處理,對十樓的工作人員來說,沒感覺的,所以,由于美國歐洲的成本問題,數據處理的后臺平移一萬公里移到外面去很正常,但是我們這塊業務一直沒有推開。十二五期間,我覺得我們中國,我們重慶就該在這上面,我們有這個目標。2012年,我們重慶力爭形成10萬個服務器數據處理業務,那差不多會有幾十億美元的數據處理業務,所以,我今天講了兩個具體數據,一個是十萬人搞軟件,一個是十萬臺數據處理中心,其他所有的數據講完等于白講,講完變來變去,講完這么解釋那么解釋,這個是關鍵數據,大家做事肯定要抓住要害,你把這個針釘上去了,這個地方一定是服務貿易中信息領域里的高地,重慶就要做西部這樣的高地,所以這是四大領域。我再重復一下,一個是加工貿易帶出來的大規模的服務貿易,一個是交通樞紐帶出來的大規模的物流貿易,金融事業發展帶出來的大規模的金融服務貿易,另外就是我們的電訊基礎設施帶出來的軟件開發和數據處理中心這些業務。
  7. 重慶可能成為內陸率先達到1000萬人口的城市。
  和訊網:重慶發展服務貿易有哪些有利條件?
  黃奇帆:現在我們有三個有利條件。一是重慶的人才支撐還是比較好的,我們有60所大專院校,有75萬大學在校生,2年內能畢業17萬左右的大學生。二是重慶是一個大城市,內陸最大的城市,我們的目標到五年以后重慶這個地方可能是1000平方公里的主城,1000萬城市出租人群。那么在中國達到千萬人口級的城市目前有五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都在沿海。內陸率先達到1000萬的城市可能就在重慶。那么,這樣的大都市當然服務貿易是高于一般的城市,生活比較豐富,比較方便,比較合理。三是重慶這個地方現在是西部開發,服務貿易在重慶15%所得稅,在別的地方是25%所得稅,不僅在重慶直接搞服務貿易收的稅,我甚至認為你哪怕在北京搞,你把服務貿易公司總部注冊在重慶,你就待三個人,你三百個人,重慶待3個,297個人在北京,但你在重慶辦公地所得稅就是15%,還有你生活在北京,你的服務貿易打打電話就可以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