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催生冷鏈物流先行者
2010-10-20 11: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兩年中國物流市場的冷鏈配送以超過30%的速度快速發展著,成為物流市場的一大亮點。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能有這樣好的成長速度,無疑是市場的幸運兒,冷鏈配送備受市場、企業、各大物流論壇與行業協會的關注和青睞。
東莞華雪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華雪”)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它在經濟危機中逆勢而為。華雪物流于2008年下 -
半年開始建設自己的冷凍倉庫,該冷庫已經于2009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華雪冷庫位于東莞市茶山鎮超朗工業園,首期占地約9075平方米,其中分揀區(-10℃)占有面積將近300平方米,存儲區(-25℃)占用面積將近1500平方米,收貨碼頭(0℃~10℃)占用面積將近300平方米,首期存儲能力達到3000個托盤,擁有20多臺專業制冷車及10多臺專業保溫車,冷鏈食品物流配送服務覆蓋整個珠三角,其中包括2300多間美宜佳連鎖便利店,東莞各大、中商場300多間,以及國際KA賣場和其它零售客戶。
華雪新建設的物流中心引進行業最先進的冷鏈物流作業技術,具備最先進的低溫高貨位物流作業設備,集成專業的WMS系統、電子標簽分揀作業模式、低溫RF作業模式、低溫叉車作業等,以全新的面貌拓展冷鏈市場。
作業模式簡單化
對于冷庫作業模式,存在很多和常溫倉庫作業模式不同的地方。低溫下操作不僅會帶來很多不便,而且工作效率也要低于常溫時,應盡量減少操作人員在零下20度的倉庫內部進行作業。另外對于冷庫來說,需要盡可能減少冷氣的流失以節約成本。因此,冷庫物流內部操作流程與常溫物流內部操作流程存在很多不同之處。
為改變這一現狀,華雪選擇與信息化專家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鼎”)合作。2009年4月,海鼎項目組開始進行調研,從新倉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符合華雪自身的業務流程和操作模式。
經過多次研究和討論,確定了大進大出的出入庫、存儲作業直接對冷凍庫操作,耗時、費力的分揀工作則安排在溫度稍高些的分揀區作業(恒溫零下十度)。
再對產品進行分揀時,先從冷凍庫中大數量摘出來,到分揀區;在分揀區中再進一步采用電子標簽進行摘果式揀貨;揀出來的貨品,使用傳送帶來輸送周轉箱;在集貨區,使用籠車進行集貨。
通過這些作業模式,采用電子標簽揀貨,減少差錯率的同時,提高企業自身信譽;采用籠車進行集貨,不僅可以增加空間的利用率,同時也便于搬動和裝車。
此外,為了減少高位叉車在兩個庫位之間行駛,采取二批補貨的補貨模式,即首先從高層存儲位補到低層貨位,然后由低層貨位補貨到流離架貨位,流離架在揀貨完成后保持零庫存。
保證冷凍食品溫度
眾所周知,冷凍食品品質保證的關鍵之一是全程溫度的保證。據了解,速凍食品儲存在零下2-8攝氏度之間,其維生素的損失速度將高于標準溫度時的4倍。除了營養流失,溫度管理不妥也會有產品外觀的破壞,如食品開裂、解除冷凍狀態后的產品會變質、冰淇淋會軟化等,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欲望。
因此,在冷凍食品運輸的全過程,都需要溫度的保證。而華雪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在收貨時,RF實時提示貨品溫度標準,并用溫度設備實時監測貨品溫度,不達標的貨品不能收;存儲過程中,要實時監控存儲區溫度;貨品出庫時,通過電子標簽、傳輸帶、籠車作業等,加快作業速度,減少貨品在較高溫度的停留時間;運輸途中,使用專業的冷凍運輸車輛,比小商販的各種改良式運輸車輛有著巨大競爭優勢。
挖掘冷凍物流利潤
冷凍物流要求具有專業化的同時,也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以便利店各種貨品為例,常溫貨品物流成本在2.5%-3.5%之間,而冷鏈貨品物流成本在6%-8%之間。
那么,投身于冷凍這個飛速增長的行業,企業如何實現更好的利潤?
有專家表示,專業化、大投資,通過高效率、大規模的方式可獲得好回報。在冷凍市場,單個生產廠家、單個零售企業,他們的冷凍物流規模都不足以支撐起一個經濟高效的物流運作體系,一定是社會化整合的大生產方式,才會達到“整體最優”與“個體最經濟”,并且綜合的第三方冷凍物流服務商是必由之路。
據了解,華雪作為東莞冷凍市場專業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代理多個著名的冷凍品牌,為多家零售企業等提供配送服務。
在物流中心,同一個倉庫內、同一套物流系統內,通過多貨主來實現第三方物流管理。根據業務量和預先設定的出帳單時間,系統自動生成第三方配送賬單,包括倉儲費用、運輸費用等。
在業務處理中,華雪能夠通過貨主庫存轉移來實現倉庫內部使用效率的提高,如多個貨主都需要某個貨品,這些庫存可共享,在出庫時再確認是誰的貨。這樣能夠大幅度提高倉庫容積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