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放的四川 四川口岸陸海空“全面開花”
2010-10-19 11: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改革開放30年來,口岸開放促進了四川與外界的交流合作。經過30年的努力,沒有對外開放口岸的四川,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到如今具備了航空、鐵路、航運、公路、郵政“五路齊通”的口岸開放體系,為四川開辟了走向世界的通道。
四川省地處內陸,口岸開放對四川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全川過去僅有成都雙流機場一個航空口岸的基礎上,“九五”期間有關部門加大了口岸建設力度。經國務院同意,成都雙流機場升格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對外國籍飛機開放,并開展了口岸簽證工作。經省政府批準,省內先后設立了4個鐵路口岸 (成都火車東站、成都青白江、綿陽、攀枝花口岸)、1個公路口岸(成都公路口岸)、1個水運口岸(瀘州港)。經國家郵政總局批準,四川省又在成都設立了“成都國際郵件互換局兼交換站”,從而奠定了口岸開放新格局的基礎。
“今年,為打造更加快捷的物流通關環境,四川已著手對現有的成都鐵路口岸進行整合,并對成都公路口岸進行調整。”省口岸辦主任李毅介紹說。
四川口岸發展30年來的顯著成效
航空口岸―2009年,成都航空口岸運送國際旅客68萬人次,在全國63個航空口岸中排名第12位、中西部地區排名第2位;其國際貨運量2.43萬噸,排名第12位、中西部地區排名第2位;今年該口岸承運國際旅客有望突破100萬人次。目前,已開通從成都始發的國際(地區)航線29條(其中直飛航線11條、經停國內航點航線18條),每周營運300多個航班,通達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和國外29個城市,西南、西北地區均有不少旅客從該口岸乘國際航班出、入境,國內24個城市的進出口商品經該口岸中轉出、入境。目前,成都航空口岸已成為區域性的航空樞紐口岸。
鐵路口岸―2009年,全省鐵路口岸共驗放和運輸進出口物資90萬噸、國際集裝箱3.5萬個標箱。迄今,從成都鐵路口岸先后開行過至香港、上海、天津、青島、連云港、廣州、深圳等地的國際集裝箱專列或“五定班列”,目前開行最好的是成都至上海的“五定班列”。整合后新的成都鐵路口岸――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鐵道部所屬18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已于今年3月竣工投產,并于4月份開始辦理國際集裝箱到發業務。 明年1月起,成都貨運班列將再次提速,鐵路貨運將在60小時內直達上海、深圳,這將比目前的運行時間縮短近2天。貨運班列提速后,將為落戶成都的企業節約近一半的時間成本。此外,滬漢蓉鐵路貫通后,成都鐵路貨運直達上海的時間還將縮短10小時。
今后,該中心站視我省開拓東南亞、中亞及歐洲市場情況,利用“亞歐大陸橋”、“泛亞鐵路”,將陸續開行成都至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河口、憑祥等地的五定班列或專列。
水運口岸―2009年,全省水運口岸共驗放、運輸進出口物資100萬噸、國際集裝箱7萬個標箱。
公路口岸―2009年,共驗放、運輸進出口物資45萬噸、國際集裝箱2萬個標箱。
國際郵政―我省國際郵政部門(企業)開通了98個國家和地區特快專遞業務,并同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4個國家和香港地區建立了國際特快專遞直封關系,同時與國外有關快遞公司合作辦理“中速快遞”業務,通達范圍覆蓋全球226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共驗放、交換進出境的國際郵件180萬件、非郵快件14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