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牡丹江市物流業發展看未來的國際化趨勢
2010-10-18 18: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東北東部市(州)區域合作圓桌會議上,針對推動東北東部地區城市共同發展的議題,牡丹江市提出的應把工作重點放到推進交通一體化、旅游一體化、物流一體化三個“一體化”的建議成為與會城市的高度共識。
因為只有這三個“一體化”得到真正落實,東北東部這些城市才能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要素流動,推動東北東部經濟帶的快速崛起。對地處對俄合作前沿位置的牡丹江市來說,物流“一體化”似乎更具有現實意義。
2009年,國務院通過《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個規劃成為我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第一部規劃,也是十大產業規劃中惟一生產性服務業的規劃,標志著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這種大背景下,無論是市區還是各縣(市)區都對物流業的發展非常重視,物流規劃及運營層面開始逐步提高,加之近年來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的產業集群已成規模,成為物流業發展的強大保障,物流業與各大產業互為促進、共同發展的趨勢已經形成。
漸成體系
今年牡丹江市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牡丹江市是全省惟一一個獲批的示范城市。這個稱號的獲得,對于擴大牡丹江市知名度,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完善投資環境,特別是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據權威部門統計,全市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物流項目已達到45個。
近幾年,牡丹江市立足自身資源和產業基礎,經濟步入了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經濟的大發展,客觀上促進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對現代物流業服務的需求明顯增加,使牡丹江市具備了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礎條件。
2009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758億元,同比增加17%;物流業增加值51億元,同比增長18%,物流業促進經濟增長效應明顯,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5%,對服務業增長貢獻率達到17.7%;與物流相關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及商務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7.3億元,增長迅猛。
同時,物流運行質量顯著提高,物流成本占GDP比率18%,達到國內平均水平;城市、農村日用消費品配送發展加快,主要商品的統一配送率也得到較大幅度提高,日用品、食品、食鹽和煙草等商品的統一配送率分別達到35%、65%、90%和100%。
依托物流業的良好發展態勢,牡丹江市各重點物流行業及物流相關商貿項目建設發展亦保持了突飛猛進的勢頭。
多重機遇
振興規劃的出臺,使2009年成為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物流業漸入佳境。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物流業得到更具實質性的重視和扶持。而同年8月17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為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又送來了一個難得機遇。
據了解,《黑龍江省物流業振興和調整規劃》即將出臺,此外,《沿邊開放先導區發展規劃》、《黑龍江省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發展規劃,還有市委十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都明確提出:要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重點建設任務,這些同樣都會成為牡丹江市發展物流業的政策動力。
同時,作為我省東南部的區域中心城市,牡丹江市是周邊各地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集之地,具備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本需求條件,發展現代物流業可謂恰逢其時。可以說,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是牡丹江市打造全省沿邊開放先導區的現實需求,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立足于區域經濟一體化,按照大牡丹江格局布局網點,避免重復建設。
業內人士建議牡丹江市要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合理布局,以發展東北亞合作的重要物流樞紐為重點,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為手段,全力推進哈牡綏東國際物流園區、牡達農產品國際物流園區、牡丹江華晟國運物流園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物流園區等重點物流項目和浙中建材家具展示中心、廢舊物流市場、金盛(六營)裝飾材料建材市場、貨物處鋼材大市場等幾個大市場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強力發展國際物流、全力推進物流金融業務,引進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促進傳統物流走向社會化和專業化。
邁入東北亞
俗話說,物流無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物流業是一個地區融入區域一體化的最好載體。因為陸海聯運大通道經由俄海參崴等遠東港口可直達我國南方各港口以及日本、韓國、朝鮮和北美各港口,牡丹江市成為黑龍江省和我國東北部內陸地區通向東北亞、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出海口的地位正逐漸穩固,一個面向東北亞的大物流圈已初露雛形。
從兩個口岸縣(市)看,近年來綏芬河、東寧兩個口岸縣(市)充分發揮口岸及對俄貿易優勢,利用俄羅斯鐵路、港口資源在國外設網布點,開展國際物流業務,截至目前,綏芬河有國際道路運輸業務資質的公司9家,東寧4家。
2007年,首批“中-俄-中”內貿集裝箱貨物由牡丹江市起運,經由綏芬河口岸鐵路運至俄羅斯海參崴港口,經海上運輸順利到達上海港,中俄陸海聯運大通道“黃金通道”順利打造成功。通道的開通使得開辟東北地區第二出海口成為現實,在促進東北地區貨物“借道出海”、與國內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以及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暢通物資交流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2009年11月4日,“中-俄-韓”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合作項目“封閉型株式會社納霍德卡國際集散站”項目在俄羅斯納霍德卡港舉行了開業剪彩儀式。該項目在打通東北地區新的出海口、開辟陸海聯運合作新模式上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打通中俄陸海聯運大通道的同時,牡丹江市還積極豐富口岸群物流功能。去年4月獲批的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目前已開始封閉運行,作為國務院批復的第六個綜合保稅區,也是我國目前獲得批準的陸地邊境線上的第二個綜合保稅區,為牡丹江市發展邊境口岸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上述情況表明,牡丹江市發展現代物流業,尤其是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的條件已趨完備,時機業已成熟。加之近年來與物流業相關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及商務服務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都呈迅猛增長態勢,這些都將進一步夯實發展國際物流業的基礎。
可以說,牡丹江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開局良好,對牡丹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相信隨著牡丹江市建設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步伐逐步加快,牡丹江市在東北亞合作中的物流樞紐地位會越來越重要,在未來的東北亞大物流圈中也必將占有重要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