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10年?回首》之四 暢通重慶條條大路通黔江

2010-10-15 16: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建區十年交通大“變臉”
  概述十年 
  “抬頭是山低頭是坎,只見石頭不見田。”這是黔江區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多少年來,黔江人苦在交通、累在交通,為打破制約黔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而奮斗不息。要徹底改變區位劣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構建渝東南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希望在交通。為此,黔江新區成立后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交通大會戰,并作出了《關于加快公路建設步伐、構建渝東南立體交通樞紐的決定》,確立了建設公路、鐵路、機場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樞紐和到重慶主城區的“1234”目標,即:航空運輸1小時、高速公路運輸2小時、鐵路運輸3小時、二級公路4小時。 
  黔江交通從來沒有像這10年這樣異彩紛呈、熱鬧非凡、驚心動魄。 
  10年里,這些時刻讓黔江人永遠銘記:2001年11月,鐵路建設大軍開進黔江,渝懷鐵路黔江段的建設拉開序幕,2005年建成竣工,2006年渝懷鐵路通車;2006年7月渝湘高速公路開建,2009年12月19日,渝湘高速公路重慶武隆至黔江段正式開通,2010年9月30日,渝湘高速公路重慶段全線開通;2003年,國家發改委對黔江舟白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批復,同意建設黔江民用機場,定位為3C級民用支線機場, 2004年1月,黔江機場在舟白鎮破土動工,修建工作全面開始,2009年3月,機場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提升為4C級支線民用機場,2010年5月21日下午,舟白機場實現首飛…… 
  建區十年來,黔江交通建設捷報頻傳,一度沉寂的黔江熱土,被“鐵公機”叫醒。 
  黔江人憑著“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在拉開外向型交通建設序幕的同時,全面打響區內交通建設之戰,為此,黔江把鄉鎮干道聯網公路納入立體交通樞紐內部功能的主要組成部分,采取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等辦法調動農民群眾大修村道路的積極性,使農村交通狀況明顯改善。2005年10月底,“2小時黔江”工程將全面完工,全區所有鄉鎮及環城線路路面全面實現高級化,實現了最偏遠鄉鎮到黔江主城只需2小時的目標。 
  本屆區委政府一班人更是堅持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并舉,規劃、建設、管理并重,圍繞“快捷暢通、網絡完善、綜合配套”的總體要求,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到2012年,黔江對外交通力爭實現“1231”目標,即航空1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鐵路2小時通達重慶主城,公路3小時通達重慶主城,1小時通達相鄰區縣。如今的黔江,已擁有鐵路71公里,公路25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公里,二級公路106公里,三級公路56公里,四級雙車道263公里,四級單車道651公里),形成了集鐵路、公路、航空為一體的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黔江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黔江,乘火車到重慶主城只需3個多小時,而且每天有從上海、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通往內地的近20對列車經停黔江,24小時內可抵達沿海大中城市。高速公路的通車,到重慶主城也縮短為2個多小時。舟白機場即將運營,將連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黔江人民企盼已久的鐵路、高速公路、機場三大交通夢想已成為現實。 
  十年人物:抒寫壯麗詩篇 
  要建設,首先要做的就是征地拆遷。在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的建設中,指揮部征地拆遷處的10多個組30多名隊員,頂著烈日和大雨,到建設一線與老百姓交心,用實際行動來保障了渝湘高速公路的如期建設。在這場征地拆遷戰中,征地拆遷處負責人曾勇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曾勇主要負責濯水段的征地工作,他與10多名戰友一起,頭頂烈日,個個成了黑黝黝的漢子。“長時間的烈日暴曬,經常不能按時吃飯。那段時間,好幾個人都先后中暑了。被同伴抬到附近的樹陰下,喝點涼水,稍微好轉后,又開始工作。”據曾勇回憶,雨天又是另一種“斗爭”,雖然穿的雨靴,雨水卻從褲腿上流下,打破了皮的腳被雨水一浸,走路痛得人直咬牙。這一切,他們只能利用晚上到濯水鎮醫院進行簡單處理,第二天仍然堅持上一線繼續進行征遷工作。 
  他和10余名戰友住村莊,白天到山上、田間地頭丈量土地,與農民談心做農民工作,日復一日地工作著。“當時我們沒有想什么苦和累,更沒覺得條件差,只是一心想早點做好征地工作,讓渝湘高速公路早日通車!”曾勇說。 
  這只是高速公路建設者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一批即將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老同志;一批專業能力極強的技術人員;一些默默無聞的基層干部,舍私為公,為高速公路建設灑下了血與汗。 
  今年64歲的陳秉亮,是原黔江區政協副主席,2006年退休后到高速路指揮部工作。2007年春,他因為心臟病住進重慶大坪醫院。在睜開眼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冊山電桿廠搬遷了嗎?” 54歲的石柱人沈建國,2007年從黔江區公安局治安支隊隊長的崗位上退下來后,在渝湘高速指揮部工作,77歲的老母親遠在石柱老家,已經退休的妻子到重慶與兒子孫子一家團圓,他一人還在渝湘高速建設中堅守崗位;李安周是濯水鎮政府支持高速路建設的負責人,守在岳父病床前的他,深夜被一個電話叫回高速路工作現場,老人就在他離開的當晚去世了……這一個個讓人感動的場面,書寫了黔江交通建設的壯麗詩篇。 
  十年故事:“鐵公機”造就無限商機 
  黔江盛產大理石,并儲藏了大約1500萬噸的鋁土礦。建區初期,也有一些企業進來談。但看到交通情況后,老板們扭頭就走。一些想在黔江開廠搞加工業的,即使政府免費送地給他們,還是走了,因為原材料運不進來,無法組織生產。 
  這一切,歸根結底在交通。據黔江區投資促進辦項目科科長何劍鋒回憶,在渝懷鐵路開通以前,全區境內連接區外的交通干線僅有319國道和202省際公路。區內工業企業生產所需的原輔材料及外銷產品,只能通過公路運輸這個唯一的方式運進運出。由于進出黔江的交通干線國道和省際公路,也是周邊區縣進出的必經之道,貨物運輸及交通客運車輛較多。多年超負荷承運,路面通行狀況相當糟糕,經常出現企業運輸車輛在半道被堵或拋錨現象,導致區內工業企業生產成品難以按時運抵貨物經銷商。 
  2006年,渝懷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拉近了黔江與中東部地區和沿海發達地區的距離;隨著渝湘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又再次啟動了山區人民致富引擎;黔江舟白機場完工投用,“鐵公機”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各路投資商紛紛涌向這里。2009年9月28日,江蘇雨潤集團重慶百發肉類加工有限公司20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竣工;2009年9月28日,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黔江分公司20萬千升啤酒項目竣工;2009年11月13日,正陽新材料循環產業項目(簡稱PVC聯合一體化項目)奠基……這一切,都源于交通改變了區位優勢。 
  “現在到黔江,就好像到主城的郊區走一轉,太方便了。與我當初到黔江投資的區位狀況比起來,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渝湘高速試通車期間,某公司負責人開著自己的車子從重慶主城出發,兩個多小時就來到黔江。但10年前,他初到黔江投資時,從重慶主城坐車到黔江,一路要顛七八個小時。如果遇到堵車,那可能要十來個小時,每次都精疲力竭。 
  何劍鋒告訴記者,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從路上流過的不僅僅是人流、物流,還有商業流、金融流、信息流、文化流。更重要的是,交通的日益完善,“鐵公機”造就無限商機,加速了沿線經濟帶的崛起,黔江正成為投資熱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