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追趕”為“跨越” 貴州大方縣交通建設3年大變樣
2010-10-15 16: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偏處烏江北源瓜仲河段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洞天,有“世界喀斯特地質博物館”和“中國巖溶百科全書”的美譽,卻因交通閉塞長期躲在深閨。2009年3月,九洞天終于“紅運當頭”:30多公里長的“斷頭油路”修通,到大方縣城的車程從3個多小時縮短為1個半小時。于是,九洞天一改門可羅雀的冷清,變得熱鬧起來。2009年,九洞天風景名勝區實現旅游收入100余萬元,是過去每年的10多倍,今年預計又可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在大方縣很多鄉村,像九洞天風景區一樣,交通瓶頸一打破,發展步入新天地。國慶前夕,記者來到大方縣瓢井鎮盛產優質李子的格里河谷,這個過去因交通不暢通,李子成堆爛在樹下的地方,由于現在有了通村油路,很多人家今年李子收入兩三千元。“要是在過去,車子進不來,背一背李子出去只賣20來塊錢,吃頓午飯就沒有幾文了。”村民張啟榮說。據鎮干部介紹,瓢井到格里河這條10多公里油路修建后,農民在河谷地帶種水果的積極性高漲,僅河邊的平塘村,兩年來李子面積增加了1200多畝。而在風景“神、奇、秀、野”,具有“山水畫廊”之稱的雨沖鄉,隨著大方到金沙的通縣油路鋪通,雨沖盆地從“進不去”的地方搖身變成靈山秀水和漂亮黔西北民居裝扮的休閑去處,火爆了當地10多家農家餐館和旅店。
2007年以前,大方縣的交通狀況是,除了過境的貴畢公路、大納公路、老清畢公路等幾條干道是油路外,其余的通鄉公路均為砂石路。大方縣交通局長穆峰舉例說:“從瓢井鎮到畢節,經過興隆、八堡兩鄉走居二路,也就20多公里。但由于這條路坑洼大,絕大部分車輛只有從大納公路、貴畢公路繞道走,要多走40多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然而,多年來,由于缺乏資金投入,以及體制、管理等因素,大方縣的交通發展緩慢。
交通的滯后讓廣大群眾怨氣不小,并鉗制了經濟發展的步伐,這讓縣領導們感到沉重的壓力。大方縣委書記盧林說:“資源豐富是大方發展的優勢,而交通條件落后是大方發展的瓶頸。大方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關鍵在交通,出路在交通。”2008年初,大方縣決策層痛下決心:變等項目資金下撥為政府貸款、企業墊資等形式,不惜一切代價打通經濟發展的命脈,確保“十一五”期間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2008年、2009年和今年,大方縣委、縣政府展開了公路建設大會戰。目前,大方縣共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5億多元,建設里程近2000公里,是過去20年交通建設投資總和的6倍。共建設通鄉油路13條305.38公里,投資19427萬元;通村公路228條1563公里,投資15399萬元;通村油路5條38.7公里,投資1422萬元。
如今,大方縣的公路網初步形成。暢通了經濟發展的動脈,群眾發展產業、改善居住環境的熱情空前高漲,對此,大方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瀚時說:“大方的經濟發展要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交通是先行官。目前,我們不僅趕爭時間完成鄉村公路建設計劃,而且已主動配合施工業主,搞好過境的杭瑞高速公路的征地拆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