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定西又好又快發展
2010-10-11 23: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定西作為欠發達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在遵循中央“三個轉變”要求的同時,從市情出發,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興農強工、做大城鎮、擴充總量、提升水平,以調整經濟結構為主線,著力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全市主要經濟指標絕大多數實現兩位數增長,發展速度逐年加快,初步走上了一條工業引領、產業支撐、城鎮帶動、協調發展的路子。在具體工作中,突出了“四個轉變”。
一是從偏重傳統農業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轉變。定西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市,要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必須以規模化、設施化、有機化、品牌化、循環化“五化”農業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針對特色優勢產業開發已有一定基礎的實際,通過調研和論證,提出打造“中國薯都”、“中國藥都”的戰略目標,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項目資金扶持,在穩定種植面積、完善流通體系、加強貯藏設施建設的同時,以良種推廣和精深加工為突破口,大力實施馬鈴薯良種工程和中藥材發展工程,促進了馬鈴薯產業的戰略升級。中藥材開發已開始向中醫藥產業過渡提升。目前,定西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集中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居全國地級市第一,已成為西北乃至全國中藥材的重要生產、加工、交易基地和價格形成中心。
二是從偏重農村經濟發展向城鄉統籌發展轉變。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是定西最基本的市情,也是多年來困擾加快發展的難題。究其原因,從根本上講還是工業經濟薄弱、城鎮帶動能力不強。為此,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深入推進城鎮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以工業經濟引領城市經濟發展、以城市經濟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在工業發展上,按照立足現有企業孵化新產業,沿著產業鏈條上項目,依托資源優勢搞開發,推動工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建立具有比較優勢、富有定西特色的地方工業體系的工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由 140多個項目作支撐,涵蓋鋁產業基地建設、精鹽化工產業基地、電能產業開發、裝備制造業振興、特色優勢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現代制藥業、現代物流園區建設、礦產開發、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和融資保障的“工業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并研究制定了《定西市加快工業企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和相關考核辦法。特別是為了搭建工業發展平臺,立足長遠,集中有限財力扶持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確立了“小政府、大企業”的運作模式,研究制定了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園區建設順利推進,已有7戶企業入園發展。在城鎮建設上,圍繞打造宜居、宜游、宜投、宜會、宜商的“五宜”城市,以規劃為龍頭,以市場運作為手段,注重從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體系建設、人居環境建設和產業培育支撐、就業崗位開發、文化包裝提質、以及經營管理體制等方面,提升城鎮管理建設水平和發展帶動功能。
三是從偏重投資拉動向投資和消費拉動并重轉變。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同定西關系最大的是投資和消費,但相對于投資的快速增長,消費不足始終是經濟發展的“短板”和薄弱環節。為此,市委、市政府既堅持投資拉動和項目帶動、努力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也高度重視擴大消費、努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一方面,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通過主要領導帶頭爭取、建立領導責任制、定期督查通報、現場觀摩交流、改進考核評價等措施,促進各級各部門積極爭取引進項目,創新辦法組織實施項目,推動全市上下形成了抓項目、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堅持把刺激和增加消費需求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通過落實城鄉低保、糧食直補、馬鈴薯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民政策和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及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促進消費加快增長。通過加快住房建設帶動消費增長,在城鎮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在農村加大危舊房改造的爭取和實施力度。通過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和農村集貿市場改造工程,完善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并立足現有的物流企業和交易市場,規劃建設定西物流園區和隴西、岷縣、臨洮物流中心,改善消費環境,引導消費升級。
四是從偏重經濟發展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轉變。市委、市政府把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認真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財政支出向改善民生傾斜,有針對性地提高了代課教師、環衛工人、社區工作人員、鄉鎮文化專干待遇和干部職工的津補貼。通過在率先推行普惠制慰問、創設特困救助基金、解決干部職工大病救助問題等,使廣大干部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同時高度重視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工作,全市城市低保標準逐年提高,保障面達14.25%;農村低保人口由10.48萬人增加到34.8萬人,保障面提高近10個百分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近五年,全市財政用于民生改善方面的支出達48.72億元,年均增長 62.93%。高度重視社會事業發展,以爭取實施各類項目為載體,帶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工作不斷取得新進步,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5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落戶定西。全市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在全省率先組建成立了職業教育集團,職教在校生達4萬多人。不斷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91.32%。協調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型現代秦劇《百合花開》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作者系中共甘肅省定西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