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同是資源大省 發展路徑不同效果各異

2009-9-9 21: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山西:地區生產總值負增長 
  
山西上半年生產總值同比下降4.4%,成為全國唯一生產總值負增長的省份。工業經濟下滑是山西生產總值負增長決定因素,其中工業經濟持續六個月下行和探底,3月份負增長達27.7%。 
  
上半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4%,全省除朔州市工業增加值增長外,其余10個市均為下降,284種主要工業產品有近六成產品產量同比下降。 
  
山西省副省長劉維佳分析,山西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之所以出現如此困難的局面,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加之山西省經濟在上一輪經濟周期中維持了六年的高增長,以及山西省的產業結構不合理這三方面基本因素造成。 
  
煤炭行業是山西工業經濟的龍頭,近年來山西整頓關停小煤窯,為應對自去年以來煤炭市場需求放緩煤價回落,山西煤炭開采業采取的限產保價,都對山西工業經濟下滑造成影響。 
  
此外,山西外貿出口也出現持續下滑。劉維佳說,受出口商品結構和外需持續疲軟的雙重影響,今年,山西省外貿形勢持續嚴峻。 
  
山西:裝備制造業將實現大跨越 
  
為了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山西省今年相繼制定了煤炭、冶金、焦化、電力、裝備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等八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的制定實施對加快推進山西工業調整振興,進一步增強競爭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培育2個年銷售收入150億元以上、2個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4個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山西省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三年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目標。 
  
裝備制造業是為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較低。山西省省長王君說,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狀況是一個地區工業化水平的重要體現,是山西省建設新型工業基地和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山西將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舉全省之力狠抓幾年,抓出成效。 
  
《規劃》指出,到2011年,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和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優勢企業,實現產業發展由加工制造向集研發、生產、成套、服務于一體轉變,力爭形成以五大裝備制造國家示范基地、五大新型裝備制造基地和四大產業集群為主體的裝備制造業格局。 
  
打造3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新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0個,重點骨干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50%,授權專利年均增長30%以上。 
  
目前,山西裝備制造業已形成金屬制品業、通用裝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電器裝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裝備制造業等門類較全的產業體系。現有規模以上企業600家,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680億元,是山西繼煤炭、焦化、電力、冶金的第5大支柱產業,位于全國第22位。 
  
全行業擁有5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1個省級技術中心,5家行業技術中心。太重的大型起重機、減速機、油膜軸承,太重煤機的大功率電牽引采煤機,大同機車的電力機車,智奇的動車組輪對,晉機、太重的火車輪、軸,永濟電機的電機,榆液的液壓系統,經緯紡機的環錠細紗機等30多種產品,在國內具有較大的市場占有率和較高的知名度。 
  
2009年山西內蒙古工業經濟發展目標 
  
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單位GDP能耗下降5.6%。 
  
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00億元,同比增長1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00億元,同比增長20%;單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 
  
山西內蒙古資源概況 
  
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被稱為“煤鐵之鄉”、“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巖、石膏等。現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00億噸,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于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在山西工業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電力工業、輕紡工業、消費品工業、民用工業的發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達到所有縣區都通車,總長3萬多公里。 
  
內蒙古草原面積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居全國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內蒙古礦產種類齊全、儲量相當充裕,特別是稀土儲量、煤田的分布最為豐富、極為廣泛。 
  
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國第一 
  
今年,在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內蒙古宏觀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平穩較快運行,整體經濟形勢好于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全國各省市中與天津并列第一。 
  
上半年,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842.41億元,同比增長18.6%。全區工業生產總體呈逐步回升勢頭。 
  
內蒙古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一是工業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明顯。二是新建企業支撐經濟快速增長。三是有色金屬等部分產品價格上漲拉動經濟增速。 
  
同時,內蒙古發改委主任梁鐵成分析認為,內蒙古經濟之所以跨越式發展,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創新。近年來,內蒙古堅持走科技先進、符合環保要求、帶動力強的資源精深加工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內蒙古處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項目、技術、工藝設備達30多項。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勢生產要素積聚,形成了新的增長極和隆起帶,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目前,內蒙古正大力引進、儲備和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加快建立和完善產學研集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還將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 
  
2009年一季度,內蒙古工業能源消費總量達2525萬噸標煤,同比下降0.99%。一季度全區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3.17噸標煤/萬元,同比降低16.94%。進入統計的22種主要耗能產品的65項能耗指標中,有45個指標下降,20個指標上升。 
  
內蒙古:重點發展煤化工和新型能源產業 
  
今年,內蒙古將組織實施重點工業項目150項,力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00億元,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重點發展煤化工和新型能源產業。 
  
據了解,根據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內蒙古將加強對化工產業的調控,重點抓好化工續建項目和計劃開工項目建設,拓展煤化工領域,為盡快形成千萬噸級煤化工生產能力奠定基礎。加快發展非資源型產業,以汽車、風電設備、煤礦機械、化工機械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著力擴大產業規模。合理安排煤炭和新建電源規模。內蒙古將穩步擴大風電等再生能源建設規模,加快外送電力通道建設,推進產業延伸升級,加快調整冶金工業產品結構。 
  
內蒙古還將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在化工、冶金、裝備制造、新材料及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技術攻關,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專家:資源大省也要發展創新型經濟 
  
多年從事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研究的北京大學教授王緝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資源大省到經濟大省的轉變要依靠科技創新。 
  
王緝慈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粗放型經濟增長已經難以為繼。但是,我國一些資源經濟大省仍是科技小省、創新弱省,經濟增長過分依賴自然資源的產出,是當前部分省份經濟結構的主要特征。 
  
王緝慈指出,山西和內蒙古都是資源大省,到底是依靠資源還是依靠創造力發展經濟,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 
  
她介紹,加拿大是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可是加拿大很早就提出:要成為創新型國家、企業家之國。近年來,黨中央提出將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但是,還沒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王緝慈認為,創新要通過企業家得以實現。近些年內蒙古經濟發展快,除了其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主要得益于內蒙古有一批重要的創新型企業和企業家,如蒙牛、伊利、鄂爾多斯等等,這些企業以極大的精力和資金投入搞技術創新,比如蒙牛在生物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正是這些創新型企業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她建議,創建創新型經濟強省應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構筑功能完備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創新平臺建設,為企業創新提供支撐,大力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發展創新文化為中心,努力培育全社會良好的創新環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