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開先河 活“蓄水”

2009-9-8 19:5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王立華
    今年7月是全國第一家生資市場(鋼材市場)上海生產資料交易市場成立30周年,30年前它開創(chuàng)了生產資料率先進入市場的先河。
    目前,上海已涌現出近萬家鋼材貿易商和60多家鋼材交易市場,鋼材年貿易總量近1億噸,可帶來工貿總收入近4000億元,成為上海生產性服務業(yè)的一支主力軍。
一聲春雷炸響打破了生產資料不是商品的束縛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的改革開放號角,在中央提出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秩序的背景下,上海市物資局所屬的上海生產資料服務公司于1979年7月15日成立了上海生產資料交易市場,這是新中國建立30年來中華大地上出現的第一家從事工業(yè)生產資料的交易市場,它猶如一聲春雷炸響,打破了“生產資料不是商品,不能在市場流通”的束縛,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先驅者。
    在計劃經濟時期鋼鐵等金屬材料、建材等重要生產資料,都是由國家實施計劃調配,中國的生資市場是封閉的。當時經濟理論界正在開展“生產資料是不是商品”的討論,許多人對金屬材料、機電產品等重要生產資料進入市場流通還有異議,上海生資市場創(chuàng)業(yè)者認準了一個理,那就是只有發(fā)展生產資料市場才能搞活物資流通,促進生產發(fā)展。
    交易市場成立后,主要經營工業(yè)生產資料,重點為金屬材料、建材等,經營方式為批發(fā)、零售、代購、代銷、租賃。
    市場吸引全國上萬人參加交易活動,市場成立第一年就成交各類物資5.3億元。它突破了地區(qū)界限、物資類別及批零界限、為搞活物資流通創(chuàng)出了一條新路。1980年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實地考察后高興地表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商品形式直接銷售機電產品、金屬材料等生產資料,這種生產資料的市場交易應該擴大。 (下轉A2版)
□ 本報記者王立華
    (上接1版)
    市場吸引了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保加利亞、前南斯拉夫等國的物資代表團和經濟專家都相繼來到上海生資市場參觀考察,對市場給予高度評價。人民日報在1980年4月25日發(fā)表了由新華社著名記者穆青、李峰深入市場調查后撰寫的專稿,指出:上海生資市場這種做法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是有利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當好生產后勤新型物資市場日趨繁榮
    市場通過精心布局,營造獨特的經營特色,市場開設三個商場一個倉儲,前店后庫模式經營金屬材料、化工產品、建筑材料、新舊汽車、機電產品等生產資料,并引進各類企業(yè)進場設柜展銷。按照大市場、大流通業(yè)態(tài),市場一改計劃經濟的傳統(tǒng)模式,組織現貨交易,開展各種展銷會,“周三交易例會”等形式多樣的貿易方式,由購銷雙方自籌資源,自主成交,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周三交易例會”以生產企業(yè)為主,采取供需雙方直接見面的形式,每次“例會”可供資源在上億元,接待市內外供銷人員上千人次。對于緊俏的資源,市場內的工作人員還千方百計去各地組織籌措,以滿足生產企業(yè)的需要。到1990年,進駐市場的企業(yè)有原上海冶金局下屬的上鋼一廠、二廠、三廠、五廠等十多家鋼鐵企業(yè)、華東機電設備公司及有關機械廠、機電設備廠等100多家,各類國有、民營、集體的物資流通企業(yè)200多家,交易購銷輻射面達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qū),與一萬多家生產流通企業(yè)開展貿易業(yè)務。從1979年7月至1990年,上海生資市場共舉辦生資展銷調劑會25次,汽車成交量8360輛,機電設備7000多臺,各類物資85萬噸,成交額22億元,它為工業(yè)企業(yè)提供了緊缺物資,彌補了這些單位計劃分配的不足,尤其是為當時“無米下鍋”的街道集體企業(yè)、農村社隊企業(yè)開辟了購銷渠道。真正搞活了物資流通。
    市場始終以服務為宗旨,努力為客戶提供各類服務,市場涌現出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勞動模范朱婉娟,她發(fā)揚知難而進的精神,7年多來先后組織了3000多萬元緊俏機電設備貨源,為上海及全國上百家企業(yè)提供了裝備服務,解決了企業(yè)生產中的后顧之憂,被譽為 “大工業(yè)的后勤兵”。此外,市場還設立了工商、法律、物價、財稅、銀行等一條龍配套服務,受到了企業(yè)的稱贊。
    市場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得到了原國家物資部和上海市領導的充分肯定,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同志特以 “搞活物資流通,擴大物資市場,提高服務質量,當好生產后勤”的題詞勉勵。
    市場自90年代起,每年的貿易額達到30億元,從2000年開始,曾連續(xù)4年進入上海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20強行列。
以信息為先導面貌一新的鋼材交易市場
    30年來,上海生資市場的物資流通業(yè)態(tài)在不斷提升。2002年底,對原來的交易場地進行重新改建,建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專業(yè)鋼材交易市場。新建的交易大樓共有五層,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為鋼材經銷商提供設施齊全的封閉式交易席位和空間寬廣的交易廳,交易大廳及交易席位鋪設高速網絡線纜,以適應各層次信息傳輸交換要求。市場交易大樓設有中央空調系統(tǒng),大樓關鍵部位設置電視監(jiān)控,并配備專職安保人員實行24小時值勤。市場設立商務服務中心,為場內客戶提供辦理工商稅務等一條龍便捷服務,提供復印、傳真、收發(fā)電子郵件等商務服務,并設立銀行機構,方便客戶賬務結算。
    新落成的上海生資交易市場,在鋼材交易的信息上下功夫,為客戶的信息發(fā)布、交流提供服務,每周一期的 《周三信息》,為客戶刊登各種類型、各種規(guī)格鋼材供求信息,市場還精心打造 “生資”網站,促進廠家、商家、客戶、終端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信息查詢以及新聞瀏覽,以快捷的速度,通過互聯(lián)網為客戶提供全新的增值服務,形成了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體的全新格局。目前市場的交易席位已經飽滿,人氣足,交易額大幅增長,鋼材市場越辦越興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