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四萬億拯救出的“經濟危機”
2009-9-8 19: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看當前的經濟數據和將來的一些消息比較令人關注的:一個是物價指數,特別是工業品出廠價格,繼續走低;另一個出口繼續大幅下滑,再是房地產價格在大城市,比如廣州和深圳在大幅走低以及前期股票市場出現的大幅下挫,此外,還有貨幣政策微調的信息和銀監會可能提高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消息。
總體看來,這些消息印證了四萬億經濟拯救方案的資金“暗道”和政策“反響”。據有關專家分析,四萬億有一半流入了股市和樓市,這是前期樓市迎來小陽春而股市迎來盛夏的主要原因。四萬億的另外一半中,一部分進入了基建領域,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財富資本;另一部分以農村或者以中小企業為中轉途徑,最終流向大型企業,或者壟斷企業。總之,中小企業沒有得到多少資金支持。
最終的結果,造成實體經濟進一步衰退和內需市場的進一步萎縮。雖然就業指標和工資增長指標都在顯示實體經濟的總體向好,但是從價格指數的變化看,消費市場依然疲弱,特別是工業品的消費市場正在進一步的惡化。而與此相對照的,則是壟斷部門,比如石油、石化等原材料的價格水平在上漲。顯而易見,四萬億的拯救資金被吸附、集中到少數部門,加劇了整體經濟的缺血癥狀。而這些原材料價格如果再漲,傳導到下游就有可能造成“滯脹”的局面。
從今年初的貨幣政策實踐看,貨幣政策雖然開閘放水,但是,由于利益集團已經牢牢把住了出水口,政策之水無法下滲,結果只能導致局部泡沫,而整體經濟卻因干渴而衰退。
值得警惕的是,集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與一體的危機正在逼近。近期股票市場和銀行收緊貸款的訊息,都在傳達出這樣的判斷。如果政策層面依舊沒用簡單的開閘放水思路,而對把持出水口的各利益集團視而不見,那么,我國經濟的未來前景,滯脹、通貨膨脹,甚至衰退,都是有可能面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