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更加開放充滿活力的區域強縣
2009-9-7 14: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對于連云港,對于東海縣來說,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它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為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更新更大的發展空間,東海將搶抓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的發展機遇,在第一時間研究分析、分解任務。在思想上、行動上策應、對接、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讓規劃中確立的各類項目盡快在東海落地生根,把東海建成更加開放、充滿活力的區域強縣。”近日,東海縣委書記關永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東海在沿海開發戰略中的定位及舉措進行了闡述。
樹立沿海觀念 主動投身沿海開發
關永健說,東海是連云港沿海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江蘇沿海開發與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交匯的關鍵位置,處于沿海和腹地之間溝通大動脈的鉆石級戰略節點。規劃重點提出加快隴海鐵路客運專線建設,實施連徐線電氣化擴能改造,擴建白塔埠機場并提升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加密航班,建設區域性國際航空港,等等。這意味著將為東海吸引來更多的政策資源和生產要素。按照國際慣例,距海50公里以內為臨海,50公里至100公里內稱近海,統稱沿海。
關永健表示,東海縣要改變東海不靠海,與沿海開發關系不大的錯誤思想,摒棄保守心態,主動融入沿海和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在促進腹地與沿海之間資源互補、產業互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爭當沿海開發主力軍。
突出東海優勢 勇做沿海開發先鋒
談到東海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如何發展時,關永健表示,東海縣正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江蘇沿海開發新機遇,堅定方向樹信心,突出重點工作上臺階,爭當沿線開發主力,勇做沿海開發先鋒。
強化特色培育,強勢推進新型工業化。圍繞《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提出的加快發展高新材料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特色產業基地目標,重點發展以硅材料產業為核心的硅材料、汽配材料、航空材料、船艦材料四大材料產業,引領帶動機械汽配、新型建材等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狠抓龍頭帶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依托南通、射陽、東海等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大力發展出口農業”。東海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壯大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全力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創業基地。力爭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2010年產值達到100億元,2012年產值突破200億元。
注重精明增長,強力打造現代湖濱城市。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抓住《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加快建設連云港為連接長三角與環渤海經濟圈的國際性海港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中心特大城市的歷史機遇,著力放大生態環境優勢,快步邁入“西雙湖時代”。
彰顯智力支撐功能,精心打造一流科教創業園區。高度重視科教園區對東海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創新工作理念,加大推進力度,努力將科教園區打造成為東海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確保與中國礦業大學、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簽約項目,按時間節點逐項得到落實。積極拓展合作空間,繼續與中科院、浙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洽談合作,共同探討在硅材料產業、汽配制造業、水晶工藝制作、自動化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事宜
做優做特第三產業,切實增強拉動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圍繞百億元大市場的目標,推動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改造擴建升級,不斷改善水晶產業硬件設施。積極開展水晶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東海水晶知名度和美譽度。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東方溫泉小鎮定位,進一步提升溫泉度假區的規劃、開發與建設水平,著力把溫泉打造成為區域旅游發展的亮點、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撐點。依托隴海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整合沿線各站點、貨場等資源設施,以福爾多物流等一批大型物流企業為龍頭,逐步打造沿線物流產業帶;配套發展開發區物流業,加快引進一批骨干物流企業入駐園區,提升開發區的物流配套服務功能。
創新工作機制,全力破解發展難題。大膽創新富有東海特色的“1+5”重點工作推進模式。其中:“1”是指籌建東海縣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5”,分別是指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東海管委會、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科教園區管委會、城建指揮部和服務業領導小組五個管理指揮機構,以全新的、科學的組織架構,破解制約東海科學發展的機制瓶頸,推進科學決策與工作落實,助推全縣經濟社會強勁發展增勢,力爭到2012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0億元,確保經濟總量全市第一,發展速度沿線最快,新農村建設蘇北先行,綜合實力蘇北進五強,把東海建成更加開放、充滿活力的區域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