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滁州加速建設“大滁城” 無縫對接“同城化”

2009-9-5 14: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展望滁州未來 

  寫在前面 

  2009年2月,滁州市委書記韓先聰率領滁州市黨政代表團專程去宿遷進行考察。宿遷之行收獲頗豐,滁州人感受到了雙方在經濟發展中日益拉大的差距,而“蘇北速度”和“蘇北精神”,更讓大家印象深刻。宿遷之行后,滁州市提出了“追宿遷、超千億、進前列”的奮斗目標,預計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000億元。 

  滁州市委書記韓先聰在展望滁州的明天時說道,希望一二十年后的滁州,是一座城市人口突破100萬、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是一座經濟繁榮、生態優美、山青水秀、宜滁州是“大包干”的發源地。在小崗村實行“大包干”三十年后,滁州市委書記韓先聰賦予了“大包干”精神新的內容,那就是“創新精神”、“求真精神”、“創業精神”、“民主精神”和“誠信精神”。 相信有了這樣的精神,滁州的繁榮與發展將不會遙遠。人宜居的人間樂園;還是一座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型工業園、與南京同城的新家園和“長三角”地區的大花園。 
滁州,安徽省省轄市,屬泛長三角合作核心區,為“南京一小時經濟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國家建設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橋頭堡、第一站。全市土地面積1.35萬平方公里,人口447萬。滁州現轄天長、明光兩市,來安、全椒、定遠、鳳陽四縣和瑯琊、南譙兩區。 

  滁州,歷史文化底蘊厚重 

  滁州,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她西依瑯琊山,東臨清流河,好山好水賦予了這座城市獨有的靈氣。唐代詩人韋應物在這里留下了“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著名詩句。 

  這里是《醉翁亭記》、《儒林外史》的誕生地,千古名篇賦予了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積淀;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古戰場,歷史人文賦予了這座城市濃郁的歷史氣息;這里是大包干的發源地,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掀開了中國當代改革的輝煌篇章。 

  滁州,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滁州是安徽省的東大門,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東南與江蘇省南京市、揚州市、淮安市接壤,西北與安徽省淮南市、合肥市相連,屬于上海四小時城市帶、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腹地。 

  滁州的交通四通八達,使得滁州擁有了相對低廉的物流成本。境內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交織成網,正在建設的滁寧快速通道建成后滁城距南京過江隧道不到40公里,半小時即可進入南京市區。京滬高鐵也在滁州設站,建成通車后,滁州到上海只需1小時,到北京僅需3個半小時。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合肥駱崗機場均在1.5小時車程內。 

  滁州,山水秀美,資源豐富 

  滁州擁有瑯琊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醉翁亭、明皇陵等著名自然與人文景觀。境內巖鹽、石膏、芒硝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居華東之冠,品質優良。滁州是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總產量占全省1/8,糧食商品量占全省1/4。滁州擁有5萬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80多萬名較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每年勞務輸出近百萬人,勞動力資源充足且穩定性強。目前,全市擁有11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其中省級開發區9個。園區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目前僅開發建成6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量大。水、電、氣等要素資源豐富,價格低廉。 

  滁州,活力四射,蓬勃發展 

  滁州現已形成了家電、機械(汽車)、紡織、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非金屬礦深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產業集群初步顯現。尤其是以西門子冰箱、康佳彩電、揚子空調為代表的家電制造業,達到了年產各類家用電器1600萬臺的生產能力,被列為安徽省首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是一座正在崛起的中國家電城。目前,滁州正著力打造信息家電、硅能材料兩大千億元產業基地。 

  全市現有11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其中9個工業園區為省級開發區,能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投資平臺。其中,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圍繞家電、綠色照明、汽車機械制造等產業,努力把滁州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的工業新區,爭取把滁州開發區上升為國家級開發區。 

  近年來,滁州市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先后被評為浙商(中國)最佳投資城市、浙商(安徽)最佳服務城市、深港企業投資潛力城市和蘇商(中國)最佳投資環境城市。 

  當前,滁州市正在縱深推進工業強市、城鎮化和東向發展三大戰略,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推進以人口95萬、城區95平方公里為目標的“大滁城”建設,積極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型工業園、南京同城發展的城市新家園、吸引東部地區的魅力后花園。 

  滁州,積極打造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第一站” 

  今年初,國務院啟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編制工作,滁州市緊緊抓住所轄8個縣市區全部被省政府納入該示范區規劃范圍的機遇,迅速啟動相關工作,高點定位,高位推動,高效對接,積極主動承接,全力搶占先機,努力將滁州打造成“安徽東向發展橋頭堡、承接產業轉移第一站”。 

  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承接產業示范區規劃的編制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委托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編制規劃報告。該規劃在功能定位上,突出滁州承接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和“第一站”的戰略地位,把滁州打造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首選地、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先行區。在轉移路徑上,充分發揮滁州承東接西,處于南京都市圈和緊鄰泛長三角核心區的區位優勢,積極承接泛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同時加快市域之間的開放力度,構筑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形成整體合力,實現集約發展。在承接平臺上,既以現有開發區為主,又在沿交通干線、沿大橋等規劃一些新的承接產業轉移區域。在產業布局上,以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為載體,以城鎮空間組織為依托,形成產業密集區和產業基地,重點規劃建設“三大板塊”:以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瑯琊工業集中區、南譙工業園和城東工業園為承接平臺的皖東滁州新區板塊,天長、來安、全椒先進加工制造業板塊,定遠、鳳陽、明光非金屬礦產資源精深加工板塊。 

  滁州市委、市政府把融入長三角龍頭上海作為建設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示范區的突破口,堅持行政高位推動,建立與上海高層領導定期互訪機制,加強政府多層面互動交流,著力構建承接產業轉移合作平臺。今年4月份,滁州市組織黨政代表團赴上海開展了承接產業轉移共建合作園區的專題對接活動,成功舉辦了“安徽·滁州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共建合作園區座談會”和投資環境說明會暨簽約儀式,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瑯琊區、南譙區分別與上海莘莊工業園、漕河涇新興開發區、寶山區大場鎮、浦東新區川沙功能區簽訂了合作共建園區協議,總投資近3億元。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瑯琊區、南譙區還與上海相關園區建立了定期互動機制,探索共建合作園區的途徑和模式。目前,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瑯琊、南譙工業園區已規劃一定面積的區域建設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示范園,預征并平整一定數量的產業發展用地,完善示范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標準化工業廠房,快速承接上海產業轉移企業。 
用5至10年時間實現滁寧“同城化” 

  滁州和南京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從地理坐標上來看,兩座城市之間的直線距離還不到40公里;而從歷史淵源上來看,兩市之間也可謂是交往深厚,也正因為如此,滁州自古就有了“金陵鎖鑰”的稱謂。滁州去年的糧食總產量為412萬噸、肉類總產量為31萬噸、水產品的總產量為25萬噸、蔬菜的總產量為120萬噸,這些農副產品大量供應南京市場,滁州儼然成了南京的“大菜場”;而瑯琊山、神山國家森林公園、明皇陵和白鷺島等風景區,也讓來自南京的游客們流連忘返;隨著一大批農副產品、農機農資、家電、汽車和建材等現代化物流大市場的興建,滁州也正在成為南京客商的投資熱土和產業轉移的新興基地。 

  滁州市積極推進同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發展與合作。去年9月份,滁州市黨政代表團到南京市考察,與南京市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兩市共同簽署了《南京-滁州深化經濟與社會發展全面合作戰略協議》等“6+1”協議,這標志著兩市在工業、農業、商貿、交通、旅游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滁寧合作又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今年,為進一步推進與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滁州市先后兩次與南京市發改委就滁寧同城化綜合交通前期重大項目進行對接,提出交通優先對接、旅游優先融入的思路,成立協調機構和辦事機構、制定工作計劃,啟動滁寧輕軌、馬滁揚高速、淮南至南京高速的前期工作,加速滁州與南京同城化進程。 

  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按照《南京都市圈綜合交通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交通先行的引導作用,兩市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積極籌備推動寧滁城際輕軌的前期工作;滁州市和南京過江隧道相連接的滁寧快速通道滁州段道路建設于去年5月正式開工,計劃今年10月1日主體工程建成通車;滁寧快速通道合設省道收費站的問題正在積極進行當中;104國道滁州至汊河段恢復工程主體工程基本完成;104國道汊河大橋擴建工程的有關事宜已上報省廳,爭取立項;圍繞航道整治等事宜,兩市海事部門已進行多次協商,并初步建立滁寧界河區域皖蘇八市航道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聯席會議框架內的信息共享,做到“平時有合作、大事有協調”。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對接,滁州市與南京市的交通一體化正在快速推進。下一步滁州市將以規劃為指導,堅持高速公路、國省道路網改造及農村公路建設統籌兼顧,多管齊下加快建設,實現滁寧道路交通無縫對接。積極配合安徽省交通廳做好馬鞍山—滁州—揚州、明光—徐州、宿州—揚州(天長段)等東向對接的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工作,逐步形成滁州市高速公路東向對接主骨架網。特別是馬滁揚高速,該高速把滁州東部三縣(市)兩區與江蘇緊密相連,滁州境內全長約148公里,投資概算81.4億元,其中馬鞍山至滁州段境內全長約46公里作為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評審。重點抓好在建的滁寧快速通道工程和104國道滁州至汊河段恢復工程中的集鎮段改造,確保按期完工。同時積極向安徽省爭取將淮安經天長新街至六合龍袍、盱眙經半塔至浦口烏江公路及揚州經六合至滁州公路等納入省級規劃并盡快實施。對連接南京與滁州所轄來安、南譙等縣市區的重要農村公路,滁州市將積極加快改造步伐。加快滁河、清流河入江經濟水道和汊河集船閘建設,繼續對滁河的三汊河—汊河集段和清流河航道進行疏浚,提高通航能力;對來安港區、天長港區、滁州港區進行改造。繼續與南京交通管理部門加強合作,充分利用滁寧“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提高滁寧交通合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兩地客運服務質量。聯合整頓滁州至南京營運班線秩序,規范經營行為,規范運營秩序,確保行車安全。 

  在推進旅游一體化方面,滁州和南京也正在積極深化合作。兩市以建立、拓展共同市場為目標,制定年度促銷計劃,共同開展旅游市場促銷;參與支持對方重大節慶活動并在本地積極宣傳推介;共同推動實現雙方市民在旅游景點、旅游交通方面的同城待遇。在去年的南京都市圈市長峰會上滁州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簽署了《關于加強航空服務的戰略合作備忘錄》,并于去年年底正式設立了滁州候機廳,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航空服務功能直接延伸到滁州市,提升了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功能、加速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步伐。今年,滁州市積極參與開展“2009消費推動年之都市圈‘惠享消費’特別行動,通過南京都市圈聯辦城市的共同努力傾力打造一個搞活流通拉動消費、促進區域經濟融合的全新都市圈消費平臺。 

  南京市最近提出了“擁江發展”的戰略,這對滁州來說,是個較好的契機。滁州應該緊抓機遇,和南京“相向發展”,力爭用5至10年時間實現滁寧“同城化”。 滁州發展的出路就在于和南京的“同城化”, “同城化”將使滁州人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將給這座文化古城帶來嶄新的活力。 
大滁城,期待與南京共舞 

  在“東向發展”、迎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經過一番科學論證后,滁州市提出了建設“大滁城”的宏大發展戰略。 

  2008年4月,滁州市委書記韓先聰主持召開了滁州市委四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會上正式提出了建設以“大滁城”為龍頭的城鎮化發展戰略。“大滁城”戰略,也被稱為“131”戰略,即以滁城主城區為中心,以來安、全椒和烏衣為三個副中心,以瑯琊山風景區為依托,其所形成的扇面結構將直接圍繞著南京。 

  “大滁城”,意味著滁州的市區面積不再囿于原有的老城區。在這一戰略部署中,包括現有城區、南譙區烏衣鎮、瑯琊山風景區和來安、全椒兩縣均被納入了“大滁城”的范疇。“大滁城”,也意味著滁州的城市化進程進入了加速期,以新區建設帶動老城改造,在“東向發展”中謀求與江蘇省南京市的“同城化”。 

  城市規劃,是政府經營城市的依據和綱領,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龍頭”。在“大滁城”建設中,滁州始終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以規劃指導建設的理念,結合滁州實際,認真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突破思維定勢,明確目標定位,堅持高起點、寬視野、大手筆做好城市功能分區,制定高水平城鎮建設規劃。 

  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滁州市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原則,拉高規劃標桿,先后聘請了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重慶大學、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一批高端的規劃機構和國內外知名專家,參與編制了滁州市總體規劃、滁(州)來(安)全(椒)4500平方公里城鎮群規劃、城南新區概念性規劃暨核心區城市設計和城市綜合交通、園林綠地等19項專業規劃。圍繞創建安徽省文明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等“五城聯創”工作,配套完善了醉翁亭景區、豐樂亭公園、菱溪湖公園、清流河、龍蟠河景觀帶詳細規劃,內城河改造、南湖、北湖等初步設計方案。已竣工的滁州大劇院、瑯琊古道、清流公園等多項大型工程單體設計以嶄新的理念、恢宏的氣派、新穎的設計得到了市民的認可和贊譽。而正在規劃建設的城市新區,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建設理念,一個組團式結構、規模化發展、生態型環境的城市新區已初具雛形。 
 2008年,“大滁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3個,其中,道路20條,總長52公里,公用事業項目13個。已建成滁州大劇院、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清流公園、瑯琊古道綜合整治等一批重點公用設施項目。2009年,滁州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政策機遇和建設成本較低的歷史機遇,精心謀劃,安排“大滁城”建設新建重點項目61個,計劃投資60多億元。上半年已正式開工項目23個,續建和新建項目中竣工16個。瑯琊古道綜合整治工程,經過80天的日夜奮戰,于“五一”前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游人面前。鐵路專用線改造道路景觀已竣工;豐樂市場改造正在抓緊施工;行政中心建設項目也在全速推進;16公里滁全路景觀大道和20公里滁寧快速通道即將竣工;城市撇洪溝工程汛期前具備了泄洪能力。 

  滁全路作為安徽省一條重要的干線道路,也是大滁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于今年6月27日全面建成完工。這條整體寬達100多米、長近16公里的道路正成為滁州的一條景觀大道,它的建成“拉”短了滁州與南京的距離。 

  滁寧快速通道項目,即滁州經烏衣至南京一級公路項目。該項目列入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是滁州連接南京的最方便快捷的快速通道,也是我市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軌長三角的重要交通平臺。該項目投資概算2.73億元。目前路基工程基本完工,路面工程建設全面推進。 

  “大滁城”之大,既代表著面積增大,也蘊含著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備。“大滁城”的組成部分各有定位,其中老城區以水為魂,是人居和商業中心;城南新區以文為品,是政務文化中心;西部以山為秀,瑯琊山和西澗湖是城市的“綠肺”和休閑旅游中心;東城區以工為本,是新興的工業園;而來安、全椒和南譙區烏衣鎮作為老城區的“衛星城”,則更側重于前沿承接產業轉移。 

  自去年4月,滁州市提出建設“大滁城”的發展戰略以來,一個與南京同城的新家園、吸引東部的魅力后花園,以及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型工業園正在悄然興起。一座嶄新的“大滁城”,期待與南京一起,翩躚起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