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六十年公路建設成就綜述
2009-9-5 1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公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承載了太多的期盼和渴求,我市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缺橋少涵、晴通雨阻的“路難行”,到現在道路四通八達的事實,這其中凝聚了大同公路建設者60載的不懈努力。如今,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已成為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讓老百姓不再飽受出門之苦【新聞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市干線道路僅有7條約108公里,皆為砂土路面;橋梁4座,全部是木結構,僅能供畜力車通行。“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市還有大部分地區不通火車,老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首選汽車,但由于道路質量差、標準低,汽車行駛在窄窄的路上,一堵車就是幾個小時,當時汽車平均時速僅為30多公里,公路交通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歷史回放】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市對大同至驛馬嶺等幾條干線進行了全面搶修,到1952年底,共搶修恢復道路9條743公里。1958年后,瀝青路面的出現和推廣,標志著我市干線公路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尤其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我市的干線公路迅猛發展,大靈公路、大張公路、神豐公路、石涼公路的大同境內拓寬改造成二級公路,云豐公路、長神公路等路段加鋪了高級或次高級路面。同時,燕莊公鐵立交橋、御河大橋、七磨大橋、南洋河橋、三沙河橋、壺流河橋、唐河大橋以及秀女河、大坊城、柳河燈大橋先后竣工投入使用。
【成就盤點】目前,大同地區共有國道4條、省道12條,總里程1155.684公里,干線公路上共有橋梁300座13763.45延米,隧道3座996.45延米,涵洞2129道。縱貫南北、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促進了我市工農業快速發展,對于加快旅游城市建設更是功不可沒。
高速公路架起發展快速通道【新聞背景】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我市高速公路建設在2000年實現了零的突破。
【歷史回放】“十五”以來,我市先后開工建成京大、大運、得大3條高速公路。今年,我市提出規劃建設概算總投資約203億元、全長393公里的5條高速公路。
【成就盤點】2000年9月21日,全國第一條超重型、高荷載的水泥砼路面高速公路——京大高速公路山西段建成通車,這也是我市境內的第一條高速公路;2005年10月18日,得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這是山西省公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對山西加快對外開放,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晉煤外運能力和開發旅游資源,以及促進我市的經濟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7年12月22日,大同環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使大同西部形成一條交通快速通道,其沿線口泉溝和云岡溝這兩個我市最大的產煤區公路外運煤炭更加快捷方便,這也是繼太原環城高速公路之后建成的我省第二條環城高速公路。到“十一五”末,我市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到540多公里,“兩縱、兩橫、一環線”的網絡布局基本形成。
農村公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通到暢【新聞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市干線公路都少的可憐,農村公路就更是無從談起了,基本上可以說是“零”。
【歷史回放】2002年以來,我市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設;2003年~2005年,利用國債資金進行鄉鎮通(油)路建設,建設里程370公里,新增13個鄉鎮通(油)路;特別是2003年以來,我市堅持以“扶持農村、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為出發點,抓住全國啟動大規模農村公路建設的機遇,大力實施農村公路建設。5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01萬公里。建設里程是過去的2.4倍。
【成就盤點】從1978到2008年底,我市農村公路從61條1110.7公里增加到2332條10295.5公里。僅1979年到2008年,農村公路完成總投資52.64244億元。到2008年底,全市95.7%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99個鄉鎮全部通油路,農村公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通到暢,近130萬農民群眾享受到了現代文明交通帶來的實惠。今年全市計劃修建村通水泥路751.2公里,除10個不具備條件的村外,其余74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油)路,到年底全市可望實現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