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資源產業循環錯位競爭集聚發展
2009-9-30 2: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云安縣是廣東省最年輕的縣,是一個典型的經濟欠發達山區資源縣,于2006年被定為全省首個循環經濟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實際,確立“資源從粗放型轉為節約型,環境從污染型轉為友好型”的理念,致力打造具有云安特色的水泥、硫化工、石材、港口物流等支柱產業,闖出一條欠發達山區發展特色循環經濟的新路子。
一、立足區位資源優勢,從資源依賴型向資源效益型轉變
云安設縣之初,是一個基礎設施較落后的典型山區縣。近年來,我縣立足臨江區位條件和豐富資源優勢,致力發展以“一石”(石灰石、硫礦石、花崗石、大理石)為原材料的水泥、硫化工、石材、港口物流產業,做活石頭文章,初步實現了從艱難起步到“十年騰飛”的新跨越。但是,我縣經濟發展仍是原始積累階段,屬于資源依賴型經濟。當前,必須圍繞省委“三促進一保持”的要求,充分利用好云安的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以云浮新港為依托,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度。水泥產業要從原來的立窯轉型為轉窯,從濕法轉型為新型干法,全部淘汰落后產能;硫化工產業要從原來以原礦、精礦為原料生產硫酸,轉型為以硫酸為原料生產精細化工,拉長產業鏈條;石材產業要從原來的傳統石材轉型為工藝石材、新型石材;港口物流業要從原來的分散經營轉型為資源整合。做好產業轉型文章,探索一條由資源依賴型向資源效益型轉變的發展路子,實現“一石多鳥、一石強縣”目標。
二、拉長特色產業鏈條,從產業單一循環向多產業循環轉變
一是推進“三廢利用”,實現企業層面的“小循環”。針對水泥、硫化工、石材產業均利用石灰石、粘土、大理石、煤等不可再生資源作為原材料的情況,必須以“廢氣余熱發電、廢渣資源回收、廢水循環回用”模式,引導企業在節能、減排、降耗上取得突破。二是拉長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內部“中循環”。著力完善水泥、硫化工和石材產業的補鏈工作,延長特色經濟循環產業鏈條,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三是推進產業互補,實現產業之間“大循環”。堅持以循環發展為主線,以云浮新港為依托,著力推進港口物流產業與水泥、硫化工、石材等特色循環經濟產業之間的產業互補。四大產業互相關聯、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形成產業之間的“大循環”,建立現代產業體系,達到以最低的資源消耗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從粗放方式向科技興企轉變
當前,我縣經濟發展正處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轉型時期,長期以來形成的依靠資源要素大量投入來獲取經濟增長的粗放型方式已難以為繼。只有通過科技創新工程,才能拓寬發展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縣以組織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為契機,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自主創新,促使水泥、硫化工、石材等集群經濟快速發展。2008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9%。
四、發展產業園區經濟,從“村村點火鎮鎮開發”向工業集約入園轉變
我縣水泥、硫化工、石材和港口物流等四大產業雖然已集優成勢,但還沒有真正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產業集聚明顯、經濟效益顯著的發展態勢。究其原因,主要是仍然存在“村村點火,鎮鎮開發”現象,至今沒有建立一個優化資源組合的工業載體,產業布局零亂,功能配套不全,工業集約要素欠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運用錯位競爭策略培育特色產業,傾全縣之力規劃建設云浮循環經濟工業園,做強做優產業規模,增強循環經濟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做好產業集聚文章。
五、強化政府服務理念,從被動服務向優化政務轉變
以創新服務、建立機制、項目攻堅、政策扶持為突破口,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做好產業服務文章。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服務方式。二是組織項目攻堅,夯實發展基礎。三是大力招商選資,增強發展后勁。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環境招商與商業招商相結合,主動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技術和資金轉移,務求在招商選資、以業引智上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