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家呼吁出臺地方法規規范物流行業發展
2009-9-3 22: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法律專家在濟南現代物流協會舉辦的法律援助會上為“物流誠信危機”把脈,指出目前物流行業存在不少法律空白,呼吁政府部門出臺地方法規規范行業發展。
目前,在物流托運業務日益受到市民青睞的背后,貨運市場糾紛不斷攀升。前不久,鄒先生委托一家貨物運輸公司托運服裝到泰安。收貨方在清點貨物后,發現少了50套服裝,損失3000多元。鄒先生找到貨運公司要求賠償,可該公司以“鄒先生無法證明自己托運貨物的價值及丟失的數量”為由,按托運單上的規定,只給予5倍運費賠償。對于這種在貨運市場中時常發生的沒有保價運輸的事件,法律專家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多數托運單書寫過于簡單,沒有注明貨物名稱、數量、型號以及實際價值,即使法院能夠認定托運單上有關限制賠償責任的格式條款不合理,托運人也難以得到索賠。
除了索賠糾紛,少數不法分子利用替貨運公司代收貨款時機卷款潛逃,加重物流行業誠信危機。劉女士系汽車配件銷售商,平時貨款由物流公司代收。最近她接到一筆大的訂單,因為急于周轉貨款,便讓物流公司運貨司機把錢捎回。貨運司機出于貪念,拿到貨款后便消失。劉女士找到物流公司,貨運部門找各種理由推脫責任,兩天后也關門不知去向,劉女士后悔不已。對此,律師分析介紹,由于物流行業競爭激烈,應托運人要求,提供代收貨款這一服務的推出實現了貨到付款,大大方便了交易雙方。這無形之中就加大了承運人的風險,將交易安全的風險轉嫁給了承運人,不利于保護承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又無限擴大了托運人賣方風險,不利于保護托運人的合法權益!皢栴}的關鍵在于物流行業仍存在諸多法律空白,致使監管手段不力。”長期研究物流行業法律問題的律師樊德祥分析說,由于從業企業良莠不齊、內部管理不夠完善,攜款潛逃惡劣現象的發生讓物流行業陷入誠信危機。他建議,應該盡快制定與物流發展相應的行業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和約束。有法律作保障,才能使整個行業進行有序規范的運作,一批不良企業才能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