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龍:中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2009-9-29 11: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2年新年伊始,中國本土航運業的第一家現代物流公司--中國遠洋物流公司正式成立,葉偉龍出任總經理。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中遠物流按照中遠集團的戰略部署,順利完成了企業重組,并迅速樹立了中遠物流的品牌,實現了在汽車、家電、項目、會展等物流領域的預期目標。其中,中遠與科龍和小天鵝合資成立的安泰達物流有限公司,是我國首家由生產廠家與物流服務商合資組建的家電物流企業,目前已成為制造業參與第三方物流的“國情樣板”。同時,在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物流工程招標中,中遠連續中標,一舉拿下了秦山核電三期工程、江蘇田灣核電站和長江三峽工程的物流運輸項目,確立了中遠物流的市場地位。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中國的物流市場正迅速成長,中國的物流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步伐也日益加快。那么,如何培養中國物流企業的核心服務能力并應對激烈的國際化競爭,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WTO對物流市場的影響
1.WTO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機會
首先,中國加入WTO必然會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隨著跨國生產、零售企業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或銷售網點,跨國公司對中國的投資進一步增加,而跨國企業一般在規劃建設之時就會專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準備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這必然會帶來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
同時,中國原材料采購、成品銷售會快速增長。隨著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及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力度不斷加大,物流需求量將大大增加,需要強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作為支撐。
2.入世后第三方物流企業面臨的威脅
當然,中國加入WTO也必將對中國物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隨著跨國生產企業的進入,也會有一批國際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它們會分割部分物流服務需求量;另一方面,無論是在中國的跨國制造企業、零售企業,還是走出去的中國生產企業都需要現代化物流服務,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物流市場的國際化競爭局面。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層次將提高,需求內容更趨復雜化、多樣化。大量國外物流企業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生產方式,可以為制造領域提供準時化物流和精益物流,支持并配合企業的先進生產方式。中國的物流企業將在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面臨著國外物流企業的嚴峻挑戰。
從總體上說,物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要想在短短的三五年的過渡期內迅速壯大自己的力量,國際化將成為中國大型物流企業的必然選擇。
物流企業走出去戰略
跨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在資本、管理和市場等方面都有強大優勢,隨著它們逐步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本土第三方物流企業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如果中國的物流企業不能走到國際市場上去,最終將被市場無情淘汰。
國際化背景下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目標:
——結合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延伸中國物流企業的國際化服務,中國的物流企業通過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服務能力,實現提供供應鏈管理和控制功能的綜合物流服務。
——立足中國,滿足本土企業基本常規物流項目的物流需求。利用本土物流業務,搭建完善的全國物流服務網絡,為有效支撐物流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物流企業國際化中的策略
1.服務功能單一
中國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物流服務商的收益大部分來自基礎性服務,如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而增值服務及物流信息服務所占比例較低。
對策:提升企業的核心服務能力,增強向客戶提供以庫存管理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和控制解決方案的能力;我國物流企業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拓展業務范圍,以客戶增效為己任,發展增值物流服務,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決方案、搭建信息平臺等服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
2.缺乏先進的物流理念
中國企業缺乏現代物流的理念,大多數企業認為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是相互獨立的,沒有納入一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運作與管理。
對策:要實現物流國際化,必須擁有一支既有開放意識,又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物流人才。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育和培養還比較落后,為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應加快國際物流人才的培養。其次,要加強對物流企業在職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另外,面對世界范圍的人才爭奪戰,中國要積極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以吸引國外高級物流人才。
3.法規問題
國內的物流企業不熟悉國外法律及相關政策,國內相關法律不健全。隨著物流國際化的發展,它需要更加科學、合理、高效、透明的政策法律環境。我國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立法條件尚不充分。
對策:加強對國家國外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產業政策的研究,及時掌握動態,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現代物流業立法成為當務之急,需要突破性的發展,根據物流業與國際接軌的慣例,以符合WTO有關規則為支撐,盡快研究制訂各種法規制度,從根本上改善物流業的法律環境,全面建設立體物流網絡,為我國現代物流業在國際上的騰飛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礎。
4.國外網絡
我國的物流企業外的網絡覆蓋區域并不是很健全,嚴重阻礙著我國物流業務的國際化拓展。
對策:中國的物流企業可以采取與國外的物流公司聯營、聯盟、收購、兼并及自設國外網點的形式,建立完善全面的國外物流網絡。
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我國的物流業只有適應環境和市場的要求,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物流企業核心服務能力,增強自身的實力,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采取國際化經營戰略,走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道路,才能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中外物流企業競爭與合作
1.中國物流企業如何合作
對于中國的大型物流企業來講,若想在國內做大自己的物流公司并且參與國際競爭,需要與國外的物流公司展開全面合作,應注重如下方面工作:
一是要建立全國服務網絡,國外的物流公司不可能和一個區域性的物流公司進行合作;
二是要培養傳統海運、倉儲空運和快遞的規模優勢;
三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要快速向現代物流轉型。
2.國外物流公司的國際化優勢
優勢一:國外的客戶和渠道優勢。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其在進入中國以前,就已與國外的物流公司建立了傳統的密切合作伙伴關系。
優勢二:信息技術的優勢。
優勢三:成熟的管理體系和人才的優勢。
優勢四:經營理念的優勢:以客戶供應鏈需求為導向;以庫存管理為核心;充分整合自身傳統的海運、空運等規模優勢;依托其全球服務網絡;海外的公司善于與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和資源型物流公司充分合作;針對其全球性客戶提供整體物流服務。
3.國外物流公司的中國本土化
國外的物流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也會遇到挑戰,這個挑戰可能在一定時期內會成為它的劣勢。國外物流公司所服務的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本土化趨勢,包括客戶資源、人才、供應商以至物流需求等已經越來越明顯,這就需要國外的物流公司能夠了解和習慣于中國的經營環境和人文環境。
物流服務的本土化還源于:利用中國物流的網絡資源;利用中國物流的基礎設施資源;利用中國物流的成本優勢,人力資源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相對國外的物流公司來說中國是比較低的。
另一部分就是需要利用中國物流的文化資源,雖然國外的物流企業服務的直接對象大部分是全球的跨國企業,但是這些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其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的客戶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國的中國企業,因此對客戶的整體供應鏈管理離不開與上、下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協同關系,這就需要本土化文化的支撐。
全球化思維、本土化運作是國外的物流公司在中國求得生存并迅速成長的一個根本捷徑。
4.中外物流企業的合作
實現全球化思維、本土化運作,需要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更需要與當地物流企業廣泛合作。同樣,國際的物流公司也希望和我們合作,這是相輔相成的。中國的物流企業總有一天要走向海外。
國外物流企業與中國企業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有可能形成強強合作的雙贏局面。在與國外物流公司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積極地嘗試各種模式,這當中可以是客戶資源共享,可以是業務資源和操作平臺的共享,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建立資產的紐帶關系,只要有利于雙方在中國以及雙方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任何模式都可以進行探討。
高度開放的物流市場要求中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適時轉變市場角色,積極參與國際化的物流服務。中國的物流企業在實施國際化戰略中,利用本土優勢與國外企業展開全面合作是其市場化、國際化的必然趨勢,也是物流國際化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