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國進民退”何以成為話題

2009-9-22 20: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特約評論員朱增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進民退遂成會議焦點之一。與會的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曉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國進民退還是民進國退,都不應該成為一個話題。他表示,十年以后中國的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都將只是作為一個企業去行使自己的企業職責。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曾用“不管白貓,還是黑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來鼓勵各類資本各顯神通,發展國民經濟。照此類推,不論是國企當大頭,還是民企唱主角,或者兩者等量齊觀,只要能實現市場經濟的效率與公平,這確實不該成為一個問題。
    國進民退成為話題,自有一系列事實作為支撐。央企助力地王迭出、山西正在對煤炭產業大行整頓、山鋼重組日鋼,國進民退頗有幾份 “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景象。如果說單一領域、單一行業的國有資本的權重逐步增大尚屬偶然,那么這一現象被眾行業、多領域大規模復制, “偶然”也就成為現象了。
    確切而言,坊間對國進民退的口誅筆伐并非指向國有資本開疆辟土對民間資本的擠兌,而是對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現實焦慮與合理擔憂。有此一說,倒不是說民間資本在經濟增長、效益創造上的能力強于國有資本,而實是后者在效率公平的實現上遠不及前者有效。誠然,要論經濟體量,民企不能與國企同日而語。且不論世界500強榜單中,上榜的43家中國企業中,只有沙鋼一家民企,就是在國內500強名單中,民企也為數寥寥。
    雖然中國早已從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時代,但市場規律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揮。在傳統慣性的影響下,占社會資源60%的國有單位對GDP的貢獻率至今仍不足30%。當社會生活里的“差序格局”被移植到了經濟領域,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失效也就在所難免了。只是,當低效率的國有資本完成對高效率的民間資本的擠兌時,面對劣幣驅逐良幣再一次上演,我們的內心是否可以波瀾不驚?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達成又能有怎樣的底氣?
    只要資源錯配式的替代不被終結,國進民退將永遠是國人心頭無法解開的一個結。國進民退話題的背后,實則是民眾對經濟前景、發展預期與自身命運的關注與擔憂,這些不可不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