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綠色物流論文

綠色物流的發展意義與瓶頸

2009-9-2 19: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佚名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環境保護,致使人類承受了氣候變暖,空氣、水污染和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嚴重后果,并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斷增強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綠色物流應運而生。
    綠色物流在我國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非常有限,綠色物流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企業和經營者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21世紀的物流發展必然要求我們以環境為導向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造,形成一種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統,改變原來經濟發展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之間的單向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和消費生活健康發展的現代物流系統,即綠色物流系統。綠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包裝等物流活動的過程。現代綠色物流管理強調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強調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是一種新的物流管理模式。
發展綠色物流的意義
綠色物流不僅對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綠色物流的重要性。實踐證明,綠色物流對社會、對企業是有價值的。
    第一,綠色物流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色物流建立在維護地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強調在物流活動的全過程采取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和措施,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危害,避免資源浪費,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綠色物流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競爭力。
    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應該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信譽,履行社會責任。綠色物流的構建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增強其品牌價值和壽命,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從而間接地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第三,綠色物流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據分析,產品從投產到出售,制造加工時間僅占10%,幾乎90%的時間處于存儲、裝卸、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中。當前我國的物流基本還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運作模式,而綠色物流強調的是“低投入大物流”。顯而易見,綠色物流更重視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節能高效少污染,能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綠色物流的發展瓶頸
    在我國,綠色物流逐漸引起了業界的注意,并被認為是我國未來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但綠色物流至今仍停留在思想上,離具體實施還有相當的距離,和國外的情況相比,更是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制約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綠色物流觀念尚未普及。
    現代物流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級政府的認可,但是,綠色物流的理念尚未普及。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國外綠色經營和綠色消費的理念還很淡薄,綠色物流的理念幾乎沒有。有些企業認為綠色物流只是一種環保理念,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能為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還會增加物流成本。也有些企業認為綠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和企業無關。從長遠來看,綠色物流是綠色產品與綠色消費之間的綠色通道,必須引起政府及企業足夠的重視。因此,在重視物流發展的同時,必須將綠色物流上升到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來認識,這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終極目標。
    第二,綠色物流政策不完善。
    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還涉及到政府和消費者。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在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導上,制定了相關政策和法規,而且在布局上為物流的綠色化鋪平了道路。盡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制定和頒布了許多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的發展涉及到多個行業和部門,而且部門間因獨立運作和缺乏溝通,致使物流基地重復建設,也導致物流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社會物流系統運作的不經濟,進一步加重了物流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第三,物流技術落后。
    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依賴于綠色物流觀念的普及和政策的制定,還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支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技術離綠色化要求有較大的差距。物流裝備水平較低,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物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物流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影響了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以及倉儲設施的空間利用率。企業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術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庫存查詢等物流信息服務功能較弱,制約了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總之,沒有先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立身之地,綠色物流就更無從談起。
    第四,物流研究相對落后,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短缺。
    物流產業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較而言,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非常落后,從事物流研究的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還很少,企業層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在高等院校中開設物流專業課程的大學數量有限,研究生教育剛剛起步,物流職業教育則更加缺乏,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現階段大部分物流管理工作者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學習。我國高校對這方面關注程度不高,綠色物流人才缺口達百萬左右,這從根本上影響綠色物流的實施進程。
    第五,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運輸方式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方面缺乏投入。水運、民航運輸的潛在優勢沒有充分發揮,運輸系統缺乏周密、科學的設計,對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 (如引起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倉儲設施落后,庫容體積小而分散,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設發展緩慢。物流中心的經濟效益不高,存在著嚴重的資源和人力浪費,違背了綠色物流節約資源的原則。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高,影響了物流效率。
    第六,物流標準化的基礎工作十分薄弱。
    標準化是資源整合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包括設備設施的標準化、信息標準化和管理模式標準化。隨著近幾年我國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物流標準化建設滯后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問題是物流標準的修訂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需要,已經出臺的與物流業相關的標準總體質量不高;與物流相關的標準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和行業,缺乏系統和有效的銜接,協調配套性差;商品信息標準不統一,無法實現交換和共享等。物流標準的多方面差異與缺陷制約了物流的協調運作,使商品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等各個環節難以形成完整流暢的供應鏈,造成了人力、時間、空間等資源的極大浪費,導致物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
    第七,包裝廢棄物利用不容樂觀。
    從總體上看,大量廢棄物的出現對社會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導致廢棄物處理困難,引發自然資源的枯竭和自然環境的惡化。因此,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有利于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率較高。近年來,我國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工作在國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有關政策和法規的指導下,雖取得較大進步,但總體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包裝廢棄物分類回收工作嚴重滯后、包裝制品的回收渠道混亂、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立法有待于加強和完善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