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城行動”讓翔安活力四射
2009-9-18 11: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剛剛落幕的投洽會上,廈門翔安區簽約27個項目,累計投資總額達119.5億元。此前,國有大型企業葛洲壩集團六公司、解放軍174醫院等也先后與翔安區舉行了項目簽約儀式。經過近6年的開發建設,全省最年輕的翔安區已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能量,成為海西最具發展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區域
之一。
翔安是2003年廈門市行政區劃從原同安區劃出六個鄉鎮新設立的一個區。建區之前,這里土地貧瘠、交通不便、財力薄弱,全區沒有一個紅綠燈,沒有一座立交橋,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城鎮化率不足9%。翔安建區6年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廈門跨越式發展大局,按照“規劃指導、基礎先行、產業推進、城區拓展、統籌協調”的開發原則,通過打造五大基地開展“造城行動”,全面推進新區大開發大建設——
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在海翔大道以北區域,分步開發含火炬(翔安)產業區、翔安工業園區各片區在內的約45平方公里的工業集中區,積極引進龍頭、骨干企業,主動承接臺灣優勢科技產業轉移,帶動相關配套項目入駐,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6年來,翔安工業經濟迅猛發展,火炬(翔安)產業區和翔安工業園區去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270億元,為打造海西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造現代港口物流基地。推進劉五店南部港區開發建設,積極培育各類物流園區和專業市場,以港口物流為龍頭,區域物流為支撐,構建海陸空立體化物流網絡,大力發展國際物流、對臺物流和保稅物流。如今,廈門新機場即將落戶大嶝,海陸空立體化物流網絡正在逐步形成。
打造海西對臺交流交往基地。充分發揮對臺對金區位優勢,通過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金門酒廠總部大廈等載體,多渠道、全方位深化翔臺翔金交流與合作。如今,海峽論壇會址建設正在全面推進,大嶝對臺交流貿易的總體規劃正在進一步完善,打造“翔金合作區”的可操作性意見正在研究之中。
打造高級技術人才教育基地。依托廈門市重點發展并已初具規模的翔安文教區,以及簽約落戶翔安的廈門大學新校區,形成以培養工科類、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層次較高、影響較大的高等教育資源,打造翔安職業教育品牌。
打造高優農業和生態旅游發展基地。在內厝、新圩和大帽山等地,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現代高優農業,主動承接臺灣產業轉移,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海新城。以區行政中心為原點,東拓西展南接,全力推進城區建設,崛起一座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城區。
建區6年來,翔安的“造城行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隨著翔安大道、翔安南路、翔安變電站等一批重要市政項目的投入使用,翔安隧道、福廈高速鐵路翔安段、東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區內“四縱五橫”的路網骨架基本形成,以及將于年底通車的翔安隧道等,其基礎設施支撐城區發展的能力已在不斷增強。
放眼翔安,昔日的田野阡陌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氣勢恢弘的東方新城、宏偉氣派的市民商業廣場、建設一新的公共衛生大樓、初具規模的匯景新城中心、規模龐大的翔安體育場……一座規劃中的翔安濱海新城區已現雛形。
經過6年的艱苦奮斗,翔安國民經濟迅猛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區生產總值從2003年建區時的22.44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100億元,增長了3.46倍,年均增幅34.8%;財政總收入從1.17億元增長到7.43億元,增長了5.35倍,年均增幅44.7%;固定資產投資從6.45億元增長到115億元,增長了16.83倍,年均增幅77.9%。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在廈門市6個區中均位居第一。今年1—7月,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翔安經濟仍然逆勢上揚,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66%,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4.26%,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71.98%。
提起翔安未來發展,翔安區區委書記吳南翔信心滿懷:“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右線6月中旬全線貫通,隧道左線、服務隧道也將于本月底貫通,今年底翔安隧道可望全線通車。通車后,翔安行車到島內僅10分鐘。目前,我們正在規劃構建海西新城的宏偉藍圖,未來翔安,必將成為廈門的浦東。” (記者 林世雄 鄭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