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投資133億打造現代物流
2009-9-17 15: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目前,四川省交通廳已完成10個國家公路運輸主樞紐規劃和市、縣級公路運輸樞紐規劃,其中,貨運站場布局181個,總投資133億元,打破地域界限的新建站場將與地方物流園區的總體布局有機結合,最大限度發揮它們的樞紐作用。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著力打造“一樞紐(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三中心(西部物流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四基地(重要戰略資源開發基地、現代加工制造業基地、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戰略和《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劃》的實施,四川省道路運輸物流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綜合交通樞紐強力驅動現代物流發展
經過多年的建設,四川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初具規模,特有的區位條件、旺盛的運輸需求、較好的發展基礎、較強的經濟實力,使四川已具備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必要條件。在上述條件的支撐下,經過近幾年的艱苦努力,四川物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截至2008年,四川全省從事物流的道路貨物運輸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有一定規模且功能齊全的道路運輸物流企業100多家。全省從事倉儲管理且規模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道路運輸物流企業共有83家。
以成都為中心的七大出川通道和五大經濟環線構成的道路運輸網絡使四川與周邊省、市連接,高等級公路網絡體系催生的一小時、兩小時、四小時經濟圈的建成,使四川物流將有一個飛速發展的前景。同時,成都作為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城市”,對西南地區乃至整個西部都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成都市在完成“四園區”(成都新津物流園區、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成都青白江物流園區、成都航空物流園區),“四中心”(成都新都物流中心、成都龍泉物流中心、成都雙流物流中心、成都保稅物流中心)規劃的基礎上,正積極著手開展建設工作。今年5月,成都新都物流中心已開始運行,分別引入傳化物流、安吉物流、中國物流等全國大型物流企業,航空物流園區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土建。
規劃先行 整合資源
為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四川正在建立道路運輸業促進物流發展的工作機制。已由省交通廳牽頭成立專門的物流發展管理機構,省運管局設立了道路運輸物流規劃建設管理部門,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的聯系,建立跨部門的促進物流發展信息互通機制。建立交通系統內部公路、水路等定期聯系會議制度,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促進現代物流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市州交通主管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具體負責,開展綜合協調工作,形成自上而下,互為貫通的工作機構。
四川還科學編制全省道路運輸業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結合省政府制定的《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按照依托鐵路、港口、機場等交通運輸樞紐,依托產業布局、物流園區的規劃發展思路,研究制定全省道路運輸業現代物流發展規劃。通過規劃編制,圍繞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加強物流園區(中心)配套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充分整合現有運輸資源,加快構建集疏運體系。
多角度立體發力助跑物流
隨著四川經濟的騰飛和災后恢復重建的新機遇到來,大量的物資急需運送到各地區,沒有現代物流作支撐,將難以完成歷史的重任。四川將充分利用現代物流的管理技術,將采購、運輸、倉儲、產品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咨詢服務進行綜合控制、協調,使之能極大地降低社會綜合成本。
加快物流園區配套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四川省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規劃》,四川將分期分批建設國家公路運輸樞紐中心城市的物流園區貨運站場設施。力爭到2012年,省交通廳重點物流園的扶持建設覆蓋面達到一級樞紐和次級樞紐。農村物流節點全部建成,并發揮作用。
加快運力結構調整,鼓勵發展符合現代物流標準需要的車型。引導和鼓勵社會購置符合現代物流業標準化要求的集裝箱運輸車輛、廂式貨車、冷藏運輸車和多軸大型貨車;積極引導貨運企業發展甩掛運輸車輛,提高運輸效率。力爭到2012年,集裝箱運輸車輛達到2.5萬輛,滿足公水、公鐵聯運發展對集裝箱運輸車輛的需求,冷藏保溫車3000輛,滿足鮮活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符合物流運輸標準的廂式貨車占營運車輛總量的40%,城際專線運輸普遍采用甩掛運輸。
推進全省道路貨運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建設四川省道路運輸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免費提供給企業和群眾使用,鼓勵道路運輸企業開發信息系統并與道路運輸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對接。開發與港口物流管理相連接的運輸信息平臺,建設大物流信息系統。
促進農村城鄉物流業的發展。努力構建農業物流的供應鏈、價值鏈與服務鏈,將農村客運站建設與貨運站建設有機結合,在提高客運站利用率的同時,布局城鄉物流節點。引導物流企業拓展經營門路和服務領域,到鄉村建設網點,拓展專業化物流市場渠道和網絡資源。在成都結合物流試點,鼓勵企業建設適應農村城鄉物流發展的以冷鏈倉儲、專業配送、農產品交易、信息化系統為核心的農業物流園區(中心)。
扶持培育領軍企業
推動道路運輸物流龍頭企業的培育。進一步開放道路貨物運輸市場,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物流運輸企業。進一步清理和規范道路運輸行政許可工作,簡化許可程序,規范行政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對創新性和示范性強的道路運輸企業,在經營范圍、人員條件上適當放寬。加快培育道路運輸物流企業,按照運輸類、場站類、綜合類三個模式,確定一批規模企業作為道路運輸龍頭企業進行扶持。研究制定扶持龍頭企業的政策措施,從資金上對龍頭企業車輛更新、信息化改造進行補助。
開展道路運輸現代物流試點。摸索道路運輸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模式、方式和策略,總結經驗,在全省推廣。鼓勵和引導有實力、有條件的大型物流企業依托物流園區(中心)開行城際專線貨運班車,并推進貨運行業公司化管理進程。結合成都市促進道路貨運站場的整合外遷工作,為物流園區配套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相應政策和資金支持。結合成都市規范城市配送經營,推動符合物流標準化運作、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的混合動力貨車的試用。
大力促進小件快運發展。加大大網小件快運試點運行的扶持力度,引導其通過挖掘現有客車閑置行李廂潛力,整合客運站和客運班線車輛資源,搭建以客車為載體、客運站為節點、客運班線為平臺的新型物流配送系統。力爭在2011年前完成小件快運信息網絡平臺搭建,實現客運站之間小件快運信息的互聯互通,方便企業和社會跟蹤查詢貨物,實現橫向與全國互通,縱向達到農村客運站。加強與郵政、鐵路等部門的銜接,開展跨行業、跨部門的小件快運業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