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十年:從萌動、出芽到成長
2009-9-15 11: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年前的1999年,筆者第一次在單位接觸到互聯網,當時還只能看看郵件,查個資料。10年后的今天,筆者看中一款數碼產品,一點鼠標,幾天后它就漂洋過海,從日本到上海再到北京,送到了筆者手中。
1999年9月3日到6日,8848策劃了著名的“72小時網絡生存體驗”事件,但讓人失望的是,12名選手通過網絡只買到了永和豆漿(而且據說永和豆漿只為這次測試提供網上訂餐),體驗者最大的感受是“目前網上不能生存”。10年之后的今天,只要有錢,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買到任何允許買到的東西。
網絡購物、在線支付,甚至是開設自己的網店,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曾經讓人一頭霧水的“電子商務”,在經過10年的發展之后,已經變得唾手可及,并真正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1999年3月,馬云帶領18人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別墅里創建阿里巴巴,他當時可能也沒有想到,截至今年6月底,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員工總數已經達到9290人,而阿里巴巴集團總人數更是超過了15000人。
10年的時間,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這場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中,中國中小企業突圍過冬的捷徑;10年的時間,1000萬中國網民中僅僅1%的電子商務涉足者,已經成長為阿里巴巴B2B平臺上3200多萬的注冊“網商”;同樣是10年的時間,一個獨立的頁面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體系。而早在2000年年中,當馬云成為首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國大陸企業家時,很多中國人都還不理解用互聯網做生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同樣,進入成熟期的電子商務有眾多值得記憶的數字,支付寶的用戶數超越兩億大
關,超過一半的中國網民使用電子商務。根據艾瑞咨詢統計,2008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2.97萬億元,環比增長42.2%,占整體B2B交易規模的比例為10.9%。
“10年前,我們對于電子商務的想法基本處于‘夢想’階段,從基礎設施到網民數量都不足以實現這些夢想,10年后的今天,當年的很多想法已經成為現實。這10年,是夢想變為現實的路程。”著名互聯網分析師呂伯望表示。
一切都離不開那些在網絡上耕耘的生意人。從1999年大量的電子商務平臺出現以后,網商就作為新的人群出現了,他們依靠互聯網的力量不斷壯大自己,開始的時候以生產型中小型企業為主,很快就有專門通過互聯網進行純粹商品銷售為生的個人了。2004年6月12日,阿里巴巴召開第一屆網商大會,中國網商群體第一次大規模浮出水面。
2008年,淘寶網年交易額達到999.6億元,淘寶網已經超越百聯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賣場。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淘寶網一家網絡零售平臺的銷售額等于40家“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之和,淘寶網一天的服裝銷售額已超過1億元,相當于這100家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銷售總和的一半。2008年預計全國賣出了1.4億部手機,其中每賣出10部手機,就有一筆交易產生自淘寶網。
經過10年的發展,如今電子商務本身也已經沖破了互聯網的范疇。以物流為例,僅淘寶網2009年所產生的物流費用預計將超過100億元,這巨大的數字明顯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與此類似的還有銀行系統、軟件行業,甚至是PC制造業,據說已經有PC廠商推出了專用的PC產品為網商提供服務。
金融危機的10年輪回激發了中國電子商務從起步到發展壯大的第一個周期。1999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的第二年,中國的電子商務開始悄然“萌芽”。2009年,當金融危機再度來襲的第二年,在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的同時,中國的電子商務卻實現了“嬗變”,進入2.0時代。
經常有人把互聯網的出現和應用,放到人類整個進化史的宏大脈絡體系中去考量。一幅有意思的漫畫,是爬行的猿人逐漸站立,鍛造石器,使用工具,西裝革履,然后“佝僂著”做到電腦的跟前。的確,電腦的出現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景觀。而一旦當這種新生命形態的改變,從生產拓展到生活,再從生活拓展到經濟領域時,其所產生的“推動效能”是倍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