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支流"為"主流" 沿西江黃金水道
2009-9-14 6: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兩廣交界溯西江而上,西江干流和最大支流就在桂平分岔——干流右走稱黔江上通來賓,之后走大化、天峨稱紅水河,連接廣西與貴州的界河南盤江;支流左行往貴港稱郁江,上通南寧稱邕江,再往上又分為右江連百色,左江連崇左。
一個與常規相反的經濟地理現象出現了:從水系上看屬于支流的郁江,從經濟上看越
來越成為"主流"——由來已久的西江主航道,蓬勃發展的西江主要經濟帶,正在打造的西江黃金水道樞紐中心。
西江主航道·珠江最大內河港
桂平上游的西江干流黔江、紅水河直到南盤江,蜿蜒于山地峽谷間,岸高水低,灘多流急,富于水力而不利通航。按照規劃,從來賓、從柳州至桂平的黔江、柳江河段,到2020年將努力建成1000噸級航道。
轉而看桂平上游的西江支流郁江,卻是另一番景致。郁江上納左右江滔滔來水,浩浩蕩蕩向東經南寧、橫縣、貴港,最后在桂平與干流黔江匯合注入潯江,下行平南、梧州。郁江自左右江匯合處到桂平止,長418公里,穿行于平原丘陵地帶,岸低河寬,灘少流緩,便于航行。改革開放以來,貴港、桂平兩地分別建成航運水利樞紐,抬高了郁江水位,把枯水期影響通航的險灘淹沒,同時大力疏導河道,炸除礁石,使千噸級客貨輪船一年四季均可通航,由南寧經郁江、潯江、西江直達粵港澳,從珠江口奔向大海,成為大西南出海之水路通道。
按照規劃,貴港至桂平至梧州河段,2010年建成2000噸級航道,然后又將建成3000噸級航道;南寧至貴港河段,2020年建成2000噸級航道。
貴港市(含桂平、平南)現有碼頭泊位142個,其中2000噸級泊位13個、千噸級泊位12個、500噸級泊位117個,年綜合通過能力3200萬噸和8萬標準箱;擁有船舶2176艘,運力164萬載重噸,占廣西內河運力67%。
近年,貴港市水運貨物吞吐量逐年攀升:2006年2276萬噸;2007年2507萬噸,躋身全國內河港口十強行列;2008年突破3000萬噸大關,實際數為3112萬噸,占廣西內河吞吐量2/3。
與廣西海港龍頭老大防城港相比,貴港市吞吐量已接近防城港六成;與另兩個海港城市欽州和北海相比,貴港市的水運貨物吞吐量,相當于欽州和北海兩市之和的兩倍。
今年1-7月,貴港市水運貨物吞吐量1867.9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67%;其中集裝箱3.2939億箱,比去年同期增長33.55%;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與西江主航道地位相適應,地處西江中游的貴港市,成了珠江水系最大的內河港口。
郁江好平原·西江主要經濟帶
人們傍水而居,城市依河而建,區域經濟社會習慣以江河為紐帶發展,自古如此,至今未變。
貴港市的城市布局沿江呈帶狀分布:貴港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和桂平市、平南縣。地勢平坦的郁江流域,向來是廣西人口密集、經濟活躍的魚米之鄉。
水運,在運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出現最早,延續最久,載量最大。近現代一兩百年時間里,盡管出現了汽車、火車的大規模陸運,出現了飛機的快捷空運,水運不占地、運量大、能耗小、投資省、排污少的優勢,依然不可替代。
以貴港至香港運輸為例,目前水路運價每噸公里約為0.04元,而鐵路運價為水路的3倍,公路運價為水路的7倍。貴港至香港水路里程754公里,50多個小時可抵達;1000噸的貨物水運只要一條船,如果用10噸的汽車則要100輛。水運,不僅廉價,而且便捷。
得"江"獨厚的貴港市,這方歷來被看好的"風水寶地",近年經濟社會發展風起潮涌。
"風水寶地"風起潮涌的顯著標志之一,是原材料和產品兩頭或其中一頭需要大規模運輸的超級大企業、跨國大公司,紛紛盯上了郁江,盯上了貴港,盯上了這方"風水寶地"。中國華電、中國華強落戶來了,香港華潤、臺灣臺泥、印尼愛凱爾落戶來了。這些大企業都在江邊擁有自己的碼頭,擴展、拉長了貴港的制糖、造紙、建材、能源、化工、冶金、飼料、農副產品加工等一批支柱產業鏈條,推動了物流園區的建立和各類專業市場的興起。
貴港市依托黃金水道,沿江規劃建設江南工業園等14個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3.3萬畝,建成1.92萬畝,建成標準廠房20.3萬平方米,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有效平臺。粵港皮革環保工業城、桂平陶瓷城等一批產業集群項目紛紛前來落戶,總投資500億元的平南白沙核電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風水寶地"風起潮涌的顯著標志之二,是貴港港正在從長期以來的"中轉港",迅速變成"貨源港"。2003年以前,包括桂平、平南在內的貴港港吞吐量,70%以上是中轉貨物,大多是云貴川運往廣東方向的煤炭、礦石等——從鐵路、公路運到貴港,再轉走運費便宜的水路。現在情況反轉過來了:2008年開始,80%的吞吐量是本地貨物,產量占全區近1/4的水泥,吞吐量就占了貴港市總吞吐量的一半。
這一歷史性變化,現實意義非同尋常:作為"中轉港",當地只得到運輸裝卸費,卻不可避免地留下污染;作為"貨源港",是地方經濟的產出大通道,意味著產業發展、就業增加、財政增收、經濟繁榮。
有數字為證:2008年,貴港市港口及相關產業產值76億元,相關稅收和交通規費5.5億元,占全市GDP和財政收入的比重均為19%。
"風水寶地"風起潮涌的顯著標志之三,是貴港港吞吐量中集裝箱的快速增長和比重迅速增大。集裝箱作為國際標準化運輸方式,是地方工業發達程度和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晴雨表。2003年以前,貴港市年集裝箱吞吐量僅為3000箱,2006年達到1萬箱,2008年一舉突破5萬箱(其中貴港中心港區4.2萬多箱,2008年3月新投產集裝箱作業的平南港區8000多箱),相當于2007年的3倍,今年可望突破6萬箱。折算成噸位,集裝箱已占全市港口吞吐量近1/10。
集裝箱裝運價值較高的貨物,當地的白糖、石灰、五金等產品通過集裝箱源源運出,當地需要的機電等產品也通過集裝箱不斷運來。集裝箱進進出出形成的物流景觀,正是"西江主要經濟帶"蓬蓬勃勃發展的現實寫真。
順著"集裝箱物流"觀察,這條沿西江布局、雛形已經顯現的"西江主要經濟帶",從下游梧州沿干流連接平南、桂平,隨即轉入支流貫通貴港,再上連自治區首府南寧,之后往右延伸至百色,往左延伸至崇左,是一條"Y"型經濟帶。
流域大樞紐·區域新興大城市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形成南北欽防加崇左、玉林的"4+2"格局,貴港人不免有一種"邊緣"的失落感。
自治區黨委、政府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大戰略的響亮提出和快速推進,貴港人振奮了:變"邊緣"為"前沿"!——貴港市市委書記賴德榮這句緊扣現實又富含哲理的話,已經成為貴港人的奮斗方向和振興行動。
"著力構筑珠三角連接北部灣的大通道,打造內河大港口,發展臨江大工業,建設區域性新興大城市。"這是貴港市抓住建設"西江黃金水道"的好機遇,及時提出的城市發展新戰略。
得"江"獨厚的貴港市,首先要做好的是"江"的文章。目前常年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豐水期可通航2000噸級船舶的貴港至梧州河段,提升到常年可通航2000噸級船舶的二級航道整治工程,2006年3月開工至今已完成總投資5.54億元的2/3。2007年8月開工的桂平樞紐3000噸級二線船閘工程,已完成總投資8.25億元的1/3。桂平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進。到2010年,貴港港吞吐能力要達到5000萬噸和25萬標準箱。
與"江"相配套,貴港市還要做好"路"的文章,構建"水公鐵"聯運、暢通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貴港是桂東南交通中心,國家鐵路干線復線黎湛鐵路貫穿全境,209國道、324國道、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在市內交匯。目前,南寧至廣州高速鐵路貴港段、貴港至梧州高速公路均已全線開工。經過貴港的柳州至肇慶高速鐵路、貴港至來賓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在貴港市境內,2020年前,高速公路將形成三個"十"字大交叉,鐵路和高速鐵路將形成一個"十"字型和一個"Y"型大交叉。
作為西江主航道的大樞紐,作為西江主要經濟帶的大重心,貴港市更要做好"城"的文章,著力建設南國特色園林大港口、區域性新興大城市。他們港城聯動,以西江為主軸,以港口為據點,以產業為依托,在沿江點軸式規劃布局主要城鎮,形成以貴港中心城區為主中心、桂平和平南城區為副中心、沿江城鎮為布點的城鎮體系,實現港口群、產業群和城鎮群協調發展。目前沿江城鎮帶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全市已建成煤炭、建材等8家大型專業市場和夢之島、南寧百貨等6家大型超市。全市每年投入6億多元建設市政基礎設施。100多家房地產企業到貴港投資發展,已建成盛世名門、普羅旺斯等25個高品位的宜居小區。目前貴港中心城區建成面積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42萬人。每年全市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新增城鎮常住人口5萬多人。
地處西江支流的貴港,地處北部灣經濟區邊緣的貴港,已經由"支流"變"主流",正在由"邊緣"變"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