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坐濤頭帷未來——第三屆中國(蘇州)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合作發展高峰論壇寫真
2009-9-12 12:4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楊紫
2008年,一場罕見的世界金融危機將各國經濟拉入了不斷下滑的泥沼。一時間,出口驟減、生產停滯、業務量急劇下滑等各種經營困境不斷向企業襲來。現代物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鏈條中重要的一環,也未能幸免。但進入今年第三季度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復蘇,物流業開始出現企穩回升的勢頭。
也正是在這個市場環境冬春交替、乍暖還寒的時候,第三屆中國(蘇州)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合作發展高峰論壇如期在美麗的姑蘇古城召開了。
從容不迫真誠務實
雖然飽受金融危機的侵擾,但在到場的各位企業老總臉上,卻看不到任何頹勢。相反,通過他們的言談,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風雨中從容不迫的鎮定。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毅彪在致辭中就表示,金融危機給我們的經濟生活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但只要我們認清形勢,積極應對,不僅能夠將損失降到最小,更可以把這次危機轉化為企業完善、成長的一次機遇。
而天地華宇集團總裁徐水波在談到企業應對危機的措施時,也信心滿滿地說道: “我們的應對非常沉著,因為我們對中國的市場有信心。”
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過的,面對危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正是因為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堅強信心,才使得眾多物流企業不畏艱難、從容不迫,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渡過了金融危機這個 “最寒冷的冬天”。
本次論壇的 “務實”,還體現在各環節話題的設置上。從 “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到 “物流功能區與區域經濟發展”,再到 “物流信息化對提振物流產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以及 “如何提升中國公路貨運業的效率”等。主辦方的每一個議題,都緊扣我國現代物流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不僅給與會代表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更提供了一個學習、取經的好機會。難怪有參會代表半開玩笑地說:“參加了此次論壇,真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啊。”
毫無保留溝通取經
在論壇各個環節的交流中,來自各地各界的與會代表都是毫無保留,把自己企業在對抗金融危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和盤托出,希望能與各界同行抱團取暖,共渡寒冬,共同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與其他的很多活動不同,這次論壇無論在主題的設置,還是代表的發言方面,都少了些套話、官話,多了些務實。尤其是很多代表帶來了自己企業的真實案例,這讓 我 受 益 匪淺。”一位與會代表對記者說。
在所有的參會企業中,天地華宇可以說是一家最年輕的企業,因為其在2007年3月才正式組建。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天地華宇不僅完成了收購后的整合,而且實現了業務的飛躍。
“其實,在天地華宇合作初期,雙方蜜月期就維持了短短兩個月。之后的4個月,幾乎是天天在 ‘打仗’——由于雙方企業的背景、文化等原因,很難一下子實現業務的無縫整合。”天地華宇集團總裁徐水波剛一開口,就先曝了自家的 “家丑”。 “為了
改變這一狀況,我們做了很多實
際工作。我想著重介紹一下
這方面的內容。”徐水波
說。這對于很多正處
于業務轉型期的物流
企業來說,無疑具
有極大的借鑒意
義。
徐水波介紹
說,在天地華宇的
整合過程中,他們
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始終尋求共識,
塑造組織共同價值觀。
第二,始終致力于為廣大
員工提供一個公開、公平、人盡其才的人才發展環境。第三,始終堅持多層次、全方位的溝通。他深入淺出的演說,聽得臺下很多企業老總連連點頭。
不放商機謀求共贏
既然是行業的盛會,自然少不了業務的交流。這不,內蒙古包頭市福禾豆業有限公司總裁杜和平就在會議現場做起了 “生意”:福禾正在組建全亞洲最大的豆制品生產基地,首先要把世界最先進的豆漿機從日本運到內蒙古;然后把德國甚至瑞典全球最先進的包裝機再拉到內蒙古;再把東北的有機大豆拉到包頭,加工成豆制品,然后再銷往廣東、福建、成都。明年還要在全國建立7大分倉,進行12個省的營銷運作。這些都需要先進的物流服務,歡迎在座的廣大物流企業來福禾競標。
另外,在很多議題的互動環節,不少參會代表干脆把企業的實際問題拿了來,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向業內知名專家、企業老總討教,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
抓住機會現場辦公
一天半的論壇之后,主辦方安排與會代表到普洛斯蘇州物流園和昆山出口加工區進行實地參觀考察。雖然9月蘇州的天氣還是很炎熱,但代表的熱情似乎更加高漲。
“我也是來自園區企業的,早就聽說普洛斯蘇州物流園了,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去。這次一定要去好好向他們討教一下。”一位代表興奮地對記者說。
在普洛斯蘇州物流園,為了能更好地與各位代表進行交流,普洛斯的客戶總監王欣特別抽出時間,帶領代表們到園區的保稅倉庫進行參觀。
“請問王總,你們這個庫房的租金是多少?提供的配套服務有哪些?我現在正好有個項目。”
“王總,你們在提供庫房的同時,是否也可以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倉儲設備啊?”
……
參觀過程中,王欣不停地被各種問題 “圍追堵截”,原來的參觀考察,一下子演變成了現場辦公會。
而在昆山出口加工區,代表們一走進高高的自動化倉庫,就忙不迭地參觀、拍照,甚至還抓住倉庫正在作業的工作人員不停地詢問各種問題。有的還拿著小本子,在倉庫的看板前不停地記錄著。
原定3個小時的參觀考察,因為代表們的熱情和 “忙碌”,不得不延長到4個小時。但即便如此,在回程的大巴上,還是有代表意猶未盡地說:“本來我準備了好多問題,要同他們交流的,可惜時間有點短。因為目前我國的物流業正處在大發展的關鍵時期,行業間只有多交流才能有更多、更好地發展機會。所以,我也迫切地期待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同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