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連續八周增倉建筑鋼價探底步伐沉重

2009-9-12 11: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西本新干線工作室一家之言 
    國內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監測的數據顯示,上周(8月31日——9月4日)滬市建筑鋼價下跌態勢依舊,但日下跌幅度明顯趨緩,市場進入陰跌探底階段。截至上周末,西本鋼材指數報在3510元/噸一線,累計跌幅為140元/噸。其中,最大單日跌幅為60元/噸。與此同時,全國主要建筑鋼材市場價格下跌幅度有趨同跡象。華南區域廣州市場跌幅較前一周增大,主要規格品種價格下跌了約140元/噸,至上周末報在3860元/噸一線;華北區域下跌幅度仍令人關注,主要品種規格價格下跌幅度保持在200元/噸,至上周末報在3620元/噸一線。 
    總結上周建筑鋼材市場運行態勢來看,各區域市場建筑鋼材價格回落趨同,探底跡象較為明顯。但從持續庫存監控數據來看,全國范圍內供需格局仍不能令人樂觀。那么,本周建筑鋼價運行態勢如何?一起進入本期庫存數據分析。 
    一、螺紋鋼庫存總量分析 
    2009年9月4日,上海市場主要倉庫HRB335牌號Φ10~32mm螺紋鋼庫存總量為411300噸,同口徑統計范圍數據較8月28日增倉量為23500噸,增倉幅度為6.06%;同期,主要倉庫HRB400牌號Φ10~32mm螺紋鋼庫存總量為209600噸,同口徑統計范圍數據較8月28日增倉量為7500噸,增倉幅度為3.71%。綜合來看,本期滬上螺紋鋼總體增倉量為31000噸,增倉幅度為5.26%。滬市建筑鋼材庫存總量持續8周增倉,且增倉幅度仍舊維持在5%以上。供給壓力客觀上在影響著現貨市場探底的步伐。 
    二、分規格庫存量分析 
    從具體規格結構來看 (見表一),截至9月4日,國內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綜合市場各方反饋信息顯示:優質品推薦產地中,華北2672、北臺、長治和邯鋼,華東中天、沙鋼、萊鋼和蕪湖新興等鋼廠在繼續增加對上海市場的供給。類似萊鋼、邯鋼等前期主供京滬高鐵項目的廠家轉投市場之預期,新干線早在前期分析中已經提及,但是部分資源(如萊鋼)來勢之洶涌,的確令人始料未及,本周雖然沒排進排行榜,但是也從區區數千噸一躍超過了萬噸庫存。雖然類似現象是集中到貨,后階段其延續性可能不強,但是在庫存量連續八周增加的背景下,類似新生力量的加入,的確讓建筑鋼材市場價格下探步伐顯得格外沉重了一些。 
    具體到規格來看,上周滬市建筑鋼材總庫存量增加相對最多的規格是:Ⅱ級螺紋鋼Φ32、25、16mm,增倉幅度分別為8500、8000、3200噸;Ⅲ級螺紋鋼Φ18、25mm,增倉幅度分別為3800、2500噸。本期庫存數據中,Ⅱ級螺紋鋼Φ20mm規格減倉量為2600噸,其余所有規格全部小幅增倉;減倉的Ⅲ級螺紋鋼僅有Φ16、20、28mm規格。減倉幅度還是不明顯,銷量整體委靡的態勢還在困擾著市場。 
    另從國內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反饋的交易數據來看,西本鋼鐵等交易商上周銷售數據略有增加,終端用戶需求釋放總體平穩。據華北、東北和華東區域更多交易商反饋的信息來看,近期終端用戶采購積極性不高,計劃采購量明顯減少。此間,HRB335牌號螺紋鋼交易量排行前五位的規格產品依次是Φ16、20、10、32、25mm;HRB400牌號螺紋鋼交易量排行前五位的規格產品依次是Φ25、28、20、16、14mm。 
    三、分產地類別存量分析 
    另從綜合產地結構方面看,截至2009年9月4日,上海市場螺紋鋼資源庫存量主導產地前十二位排名如表二。 
    四、總結分析 
    西本新干線綜合庫存監測數據顯示:滬市螺紋鋼庫存量逾62萬噸,盤螺庫存量約為25000噸,線材庫存量約為106000噸。綜合來看,本期滬市建筑鋼材庫存總規模超過了75萬噸,大有重返年內高點的趨勢。 
    短期內,建筑鋼價的探底步伐的確受到了庫存供給的干擾。一時之間,年內減產“二次去庫存化”的呼聲驟起。從市場各方理想的預期來看,似乎 “限產保價”又要成為法寶了。但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究竟去限制誰的產能?在以往,鋼坯價格處于高位,建筑鋼材成材價格快速回落,的確可以限制住國內部分產能釋放。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月亮走,我也走”,原材料價格與成品鋼材價格的聯動似乎較之以往更為密切了,全國主要城市現有價格水平,仍能客觀支撐絕大部分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當然,這中間也有企業愿不愿意生產的問題在里頭。這之前傳出山東日照檢修限產的消息,筆者以為短期內這畢竟是一個個案,且日照現階段所處的時期特殊,不足以拿這個個案來作為“限產典型案例”說事。 
    按照實際市場法則來看,只有當價格跌到很多廠家實在無法生產了,限產才會發揮作用。最典型的案例當屬2008年的7月份(以及往后的階段),當時的各生產廠家看到建筑鋼價在短期內跌至3000元/噸的現實狀況,而當時大家需要面對的成本狀況卻是 “鐵礦石超過1200元/噸、焦炭在3000元/噸以上、廢鋼更是在4000元/噸以上”。鋼價在5月底6月初見頂,而當時的原材料價格直到2008年的8月份前后才逐漸見頂回落,原材料價格的下跌明顯出現了兩個多月的延后。西本新干線總結分析認為,除開疲弱的需求之外,大面積虧損才是決定鋼材生產企業限停產的最主要因素。 
    再來看宏觀貨幣政策,微調明顯還在繼續進行。此前有媒體爆出“審計署入駐大行查信貸,部分資金‘噤若寒蟬’”,這一點作為普通老百姓無從查證,但是央行公開數據卻早已顯示出,決策層對于“適度寬松”貨幣供給仍在調整中,收緊的趨勢——或者說收緊的程度似乎還未讓決策者感到滿意。 
    為何要再度提及貨幣政策,這一點大家在經歷了2008年之前一系列收緊措施后應該體會到,在鋼貿流通這個圈子里,沒有錢是玩不轉的,當初有錢時,大家可以把螺紋鋼的價格推高至6000元/噸,寬松的流動性無疑制造出了其中的相當部分價格泡沫。現在的情況是,貨幣政策的調而不決,會讓許多人心懸在半空。這種心理效應,已經體現為近期股市的重挫,鋼價的連續暴跌。 
    說到底,接下來,真實的減產必然會是生產廠家被動減產,這種被動需要“真金白銀的虧損”作為序曲和鋪墊,“二次去庫存化”目前來說還言之過早,原因很簡單,庫存攀升不會就此結束,而真實終端需求的釋放,目前毫無疑問還決定在宏觀決策定向之后。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