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1家煤礦全部關閉 地方經濟邁向轉型之路
2009-9-11 15: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個30萬噸的礦井,評估下來頂多6000萬元,這筆錢煤礦主或許一年就能賺回來。按照市價,你出2億煤礦主可能都不會賣,何況6000萬?”盡管根據知情人士的上述分析,山西的煤礦重組幾乎是個“不可完成的使命”,但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推進下,該省90%以上的待整合煤礦已簽署兼并重組協議。這一難關是如何被攻克的,日前特對山西清徐當地的煤礦重組狀況進行了調查。
工人放假煤礦空余設備
雖然是工作時間,但東于煤焦營銷工作站的吳貴(音)在工作站外面與幾個村民抽著煙聊著天。這個工作站位于清徐縣東于村的一個T型路口,監控了包括東于煤礦在內的附近5座煤礦每天的煤炭輸出量,并加以記錄。
“煤礦都關了大半年了,人都走光了。”吳貴介紹說。如他所言,趕到不遠處的東于煤礦時,只看到了大門口的兩個保安。“這個煤礦去年底就已經停產,工人全都放假,辦公室也沒人。”當追問是否能聯系上煤礦主時,保安告知礦主身在太原,自停產后就沒怎么出現過。
此前吳貴曾說,東于煤礦產能約為每年15萬噸,有100多名職工。根據營銷工作站的記錄,停產前煤礦每天往外銷售煤炭約有200噸。他還透露,以前拉煤的大車每天在這個工作站前排隊等候蓋章,熱鬧非凡,但現在卻是冷冷清清。
在清徐縣西北山區里的平口煤礦規模與東于煤礦相仿,目前也處于停產狀態。處在半山腰的煤礦里也只剩下了幾名留守人員及周邊停開許久的采礦設備,煤礦的關閉讓這個名叫后窯村的地方顯得萬籟俱寂。平口煤礦由于技術改造一直沒有過關,停產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年。
21家煤礦已全部關閉
大規模兼并重組開始后,山西各地對此事執行的嚴格程度讓人頗有些吃驚。
“重組期間,清徐縣21家煤礦已經全部關閉。”清徐縣安監局副局長胡之紅表示,根據山西省的規定,兼并重組期間,被重組的企業不允許復產復工。他介紹說,安監局在每個煤礦的重點位置都安裝了攝像頭,并24小時派人進行監控,以防止有違規開采的現象。
山西省對兼并重組一事的強硬推動也促使各基層政府不得不上緊發條。晉中市煤炭工業局一工作人員說,該市現在也已派人下企業,進行一對一監督。
胡之紅說,清徐縣設立煤炭兼并重組工作組,辦公室就定在煤管局里。清徐的煤管局和安監局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現在已經取消了公休,全力在推進兼并重組,“要穩步且加快推進。”
由于山西很多地區都是依靠煤礦作為主要財政來源,某業內專家表示,大面積停產了這么久,讓地方上早日復產的意愿十分強烈,這也促使政府部門加快推進兼并重組。
重組主體復雜增大協調難度
根據山西省的規劃,到2010年底,山西省的煤炭企業數量將從現在的2200家減少至約100家、山西全省礦井總數將減少到1000座;平均單井規模要由目前的年產36萬噸提高到年產90萬噸以上。
在此背景下,8月26日,陽泉煤業集團、山西能源產業集團、美錦能源集團、山西東輝煤焦化集團等4家兼并主體,已經和清徐縣13座地方煤礦企業簽訂了有償轉讓煤礦整體產權協議。然而,當談及該問題時,胡之紅卻十分低調,他表示現在只是簽訂了前期的協議,后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證件的變更、名稱預核準、地質報告的編制、安全評估、環境評估等。“只有等這些做完后,煤礦才能開工建設。”在接下來的這些工作里,最關鍵的就是協調大企業集團和煤礦主最終完成產權轉讓。
據了解,已完成此項工作的婁煩縣只引進了山西省煤運集團一個重組主體,因此只有一個產權轉讓標準,這也給當地政府的協調工作減少了很多麻煩。而清徐的情況就比較復雜。在4大重組主體中,陽煤集團、能源集團是國企,美錦能源、東輝集團是民企,各主體性質不同,給出的重組方案也不同,比如民企就可以通過正常的股權手續,而不像國企兼并要上報國資委,這就增加了政府協調的難度。據了解,在清徐縣此次進行重組的有18個礦,產能均未超過30萬噸。其中能源集團兼并5個,陽煤集團兼并7個,美錦集團在自有兩個礦的基礎上再兼并一個,剩下3個為東輝集團重組。
重組各方利益分歧明顯
然而,盡管簽訂了有償轉讓煤礦整體產權協議,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有些煤老板仍心存疑慮。
從了解情況看,利益分歧主要是圍繞資源價款和固定資產投資評估這兩個方面。由于煤礦主在取得煤礦開采資格時必須繳納資源價款,而在此次兼并重組中,根據山西國土資源廳《關于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所涉及資源采礦權價款處置辦法》的規定,2006年之前煤礦主所繳納的資源價款將按原價2倍返還,2006年之后所繳納的則按原價1.5倍返還。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這里就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2006年以后,繳納的價款大概是每噸2.7~3元,按1.5倍返還,也有4元左右。但2006年以前繳納價款的煤礦主心理上則會不平衡。當時有人以幾毛錢,甚至最低兩毛錢的價格繳納資源價款,即使按照2倍返還來算,也還不到1元錢。
但從重組主體的角度來說,企業只能依據政策行事,這就使得重組主體和煤礦主之間利益分歧明顯。此次兼并重組中的評估是由國資部門指定的評估機構來評估,重組雙方也已經在《委托評估書》上簽字。但煤礦主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評估也頗為擔心。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判斷,一個30萬噸的礦井,評估下來最多也就6000萬元。而伴隨著近幾年來煤炭價格高企,根據現在的市場價格計算,一噸煤如有200元的利潤,這6000萬元煤礦主一年就能賺回來。“根據現在的市場價格,你給2億煤礦主都可能不會賣,何況6000萬?”利益上的巨大差異,造成中小煤礦的兼并重組看似“不可完成的使命”。但在煤礦重組勢在必行的大背景下,山西省對小煤礦的退出有一個強制政策,即證件到期不予更換。這也使煤老板沒有了其他選擇。
重組資金能否到位引擔憂
“有意見的主要是近幾年進入煤礦業的老板。”山西臨汾某煤礦主表示,因為近幾年煤炭價格高企,有的煤礦曾經過多次轉手之后,被高價賣給了新進入的老板。近幾年里隨著國家整治煤礦的力度加大,這些新進入的煤礦主在在技術改造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大的投資。比如四大監控系統:瓦斯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產量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據上述知情人士介紹,一個30萬噸產能的煤礦,近幾年根據國家要求的新增投資應該上千萬元。
一方面是剛買了沒幾年的礦,又投了這么多的錢;另一方面是近幾年每遇大事,煤礦就得關停檢查,生產一直無法充分進行,這甚至讓某些新進入的煤礦主還沒有收回本錢。
據胡之紅介紹,近幾年來每逢一些重大事件,比如重大煤礦事故、奧運會等,清徐的煤礦都要停產檢查,以至20多個礦中保持運行的也就是10多個。年初重組啟動之時,清徐就有3個礦因為煤礦一直關關停停,煤老板交不起幾千萬的資源價款而被強行關閉。
但從重組方的角度來看,大企業集團只看重這些煤礦本身的資源,礦主原先的固定資產投資對于他們來說意義不大。有關人士表示,讓大企業集團越過政策給予煤礦主更多實惠幾乎沒有可能。據了解,山西省政府確定的煤炭企業價格補償機制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的經濟補償,另一種就是入股的方式,山西省將對被兼并的煤炭企業的資產、資源進行評估后,按照資源資本化的方式折價入股,作為企業在新組建企業的股份。
但重組的資金是否能到位也是煤老板所擔心的問題。據了解,陽煤集團在清徐希望能相對控股煤礦,但根據規劃,陽煤集團在全省的煤炭資源整合中該集團要兼并94個小礦,并整合為33個綜合大礦。是否有這么多的資金,這引起了某些煤老板的擔憂。
就上述問題胡之紅表示,產權轉讓是重組雙方去談判,政府能做的主要是從中協調。由于清徐縣在去年開始就曾嘗試過大企業集團全面托管當地小煤礦的試點,胡之紅認為這已經讓煤礦主對退出有了一個心理準備。
地方經濟邁向轉型之路
兼并重組最終完成,也將助力清徐縣經濟轉型大幕開啟。
盡管是一個農業大縣,清徐的老陳醋、葡萄聞名遠近,但真正為縣財政作出最大貢獻的還是資源消耗型的煤焦產業。“煤焦和洗煤產業大概占到了清徐縣財政收入的70%~80%。”清徐縣建設局黨總支書記孟連柱表示,煤焦產業和煤炭產業在一定階段內肯定不可能放棄,但清徐縣更想借助資源型產業所打下的基礎實現經濟轉型。
據了解,太原市在今年初給清徐縣定下的發展基調是“汾河高效觀光農業示范區”,而清徐從今年已經開始嘗試多元化發展,包括現代農業、煤炭深加工、生態文化旅游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機械加工等眾多方面。
而針對煤炭以及相關產業,胡之紅表示,政府也努力在環保、質量等方面制定更為嚴格的標準,以求健康有序發展。比如在洗煤行業,清徐縣不久前就曾進行升級改造和綜合整治,原有的107家洗煤廠目前已關閉40家。
像清徐這樣考慮轉型的地區在山西將越來越多。比如,呂梁市種植經濟林、孝義市發展養殖業、運城發展飲料業等。
在此次兼并重組后,轉型的還有眾多的煤礦主們。隆水實業集團董事長張連水就已開始嘗試轉型。他本是山西長嘴灣煤礦老板,該煤礦產能30萬噸,已停產兩年多,此次也在被重組之列。目前他已投資2.6億元投向山西當地一種叫翅果油的生態樹種,形成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模式。他表示,目前已承包經營了3萬多畝樹種,并定下了10年內發展到10萬畝的目標。而像張連水這樣的煤礦主正越來越多。